法国《世界报》搞了个有点离谱、又让人好奇的实验:他们让ChatGPT参加了法国的高考(Bac)(2024年的试卷)——从哲学到数学、从历史到经济社会学,全套科目安排得明明白白,甚至还有老师来批改。
其实在2023年,ChatGPT就曾参加过法国高考,并用90秒写了9页论文。法国媒体《Le Figaro》指出:“ChatGPT 能写出形式优雅的文章,但内容缺乏深度。”
那么时隔两年,这位”学生“有无进步呢?

结果,ChatGPT这位“人工考生”竟真的交出了一份可圈可点的答卷:综合成绩达到了“Assez bien(良好)”的水平。
总结如下👇
写作水平明显提高,尤其在哲学、法语作文等科目中更贴近高考标准;
对法国课程框架理解更好,用词更贴近高中教学用语;
数学题依然不是强项,但逻辑推理和解题步骤更清晰;
表达更贴近学生风格,更能“骗过”阅卷老师。
这意味着什么?在法国高考中,“Assez bien”可不是“勉强及格”那么简单,而是相当于70~80分之间,已经算是一个普通学生的不错成绩了。
也就是说,如果ChatGPT真的是个高三学生,它现在可以带着“mention assez bien”的成绩单去和爸妈庆祝吃顿大餐了。

不过先别急着惊呼:“完了,AI都能上大学了”,我们来看看它到底考得怎么样?
先说条件。《世界报》的编辑们给ChatGPT设定了和普通学生一样的条件:每门科目4小时时间,按真实高考试题来答题,然后把答卷交给老师批改,而且这些老师不知道考生是AI,都是当普通学生批的。
再来看看各科成绩:
数学:15/20
ChatGPT可以说是一个“刷题机器”级别的选手了。函数、几何、概率、数列……不少题目答得干净利落。
但也有翻车现场:
有时会误解题意,特别是涉及图像的时候(毕竟它不太会“看图说话”);
有些答题“过于自信”,直接跳过解题步骤不写过程;
更离谱的是,有时候它还会自作主张改题目内容,“看不顺眼就换个说法”。
老师点评:“像一个理解力不错,但懒得认真思考的学生。”
总结:会做题,但不太爱动脑。

题目是《科学能否满足我们对真理的追求?》——听起来就头皮发麻对吧?
ChatGPT一上来就用了“自古以来,人类就……”这种被老师直接劝退的开头。不过结构上它还是稳住了,有完整的三段式论文结构,问题意识也在线。
只是:
分析深度不够,套话有点多;
引用哲学家太浮于表面,感觉就是“名字提到了,思想忘了讲”。
老师点评:“方法正确,努力看得见,但太浅了,想拿高分还不够。”
总结:像个认真但没有灵感的学生,写得规规矩矩,但没惊喜。

题目是《就业形态的变化是否削弱了工作的整合作用?》
一看就是那种让人头大的大题,ChatGPT也确实有些乱了阵脚:
文章结构看起来还不错,但展开略显混乱;
有一段完全跑题(AI也会“扯远了”);
引用文献不太准确,关键概念缺失,比如“有机团结”、“职业极化”等一个都没提;
而且有点像是“内容差不多就行,字数够就交卷”的心态。
老师点评:“不跑题,但也没讲清楚,像个水准一般的学生,知道要说什么,但不太知道怎么说。”
总结:语气官方、用词华丽,但内容很“假大空”。

考了两个部分:
论文:《中世纪至今,人类如何面对气候波动?》
ChatGPT写得还不错,但很多知识点点到为止,比如全球气候会议(COP)就只轻描淡写提了一句。
文献评论:《太空探索的战略意义》
AI写得比较表面,缺乏案例分析和深度,像是背书一样复述了一遍课本。
老师点评:“大方向不错,但浅尝辄止,像是只复习了一晚上就来考试的学生。”
总结:写得快,写得对,但写得不够深。
所以,ChatGPT真的能帮我考高分吗?
答案是:能帮,但不能代替你考试。
这次“AI高考”实验其实也让老师们看到了另一个趋势: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在写作文、做报告时偷偷使用AI工具。有人甚至直接把ChatGPT藏在考试笔袋里,偷偷对着手机输入问题,再抄答案(别学!这是作弊!)。

AI写得太快、太工整、没错字;答案特别中规中矩,却没什么个性;一些术语用得太“完美”,反而暴露了问题。
这些都成了AI“下场考试”的痕迹,被老师一眼识破。
很多人或许仍然在心里打鼓:ChatGPT考得“良好”,我们应该担心吗?
其实大可不必。
ChatGPT确实越来越聪明,但它更趋近于一个效率工具,不是一个“思考的人”。它擅长总结、套用、推理,但缺乏“跳脱框架”的思维、深度联想和创造力。论创新,还是得人来。

你不需要跟AI比“谁更像搜索引擎”,而是要想——我可以做AI做不到的事吗?
比如:
写出有自己风格的句子;引用亲身经历来论证观点;提出一个别人没想到的角度。
这些,才是未来最值钱的能力。
ChatGPT能考过高考,但写不出人生。而你,才是那个能给出“生活”答卷的人。
所以别焦虑,别偷懒,继续做那个会思考、会表达、会生活的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