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小伙内急误闯女厕 在迪拜被软禁月余(组图)

家人们,你们能想象吗?

去旅行,在路边肚子突然痛得不行,男厕关门,慌乱中闯进了女厕。

你以为这只是一次小小的尴尬插曲,最多被骂一句“没素质”,顶多在社交媒体上被拍下来当个段子。

但对这位年仅24岁的来自法国梅斯的小哥Ohan Villeneuve来说,这一次上厕所,直接换来了“被控偷窥罪”和一个多月不能离开迪拜的“半软禁生活”。

这不是搞笑剧情,也不是综艺反转,而是真真切切正在发生的现实。



事件发生的时间是今年4月19日,地点是阿联酋迪拜的一处公共街区。

这天,Ohan像往常一样和家人一起外出,他已经来过迪拜多次,对这个城市并不陌生。

谁料到当天他肠胃突发状况,一阵急促的肠鸣,把他从“假日游民”瞬间变成“求厕狂奔者”。

跑到公共卫生间门口一看,心都凉了,男厕——锁着。

眼看情况紧急,Ohan没时间犹豫,直接冲进了旁边的女厕。

那个于他而言,这可能真的只是“临时应急”……



就在Ohan在马桶上解决完此刻的人生大事,正打算整理衣服离开时,意外发生了:

他的手机,从裤兜里滑落,刚好滑到了隔壁隔间的空隙处。

而此时,女厕里另一位女性正在使用隔间,她透过缝隙看到一只手机“靠近自己”,当场惊慌大叫,以为被偷拍了。

惊慌失措的Ohan赶紧捡起手机离开,并将这件事立刻告诉家人。一家人商量后决定:这事不能藏着,应该主动解释。

第二天,全家人一起前往安全部门报告了这起“小误会”,相关人员还拍摄了Ohan的护照照片,但当时并没有进一步行动。

一切似乎平静……直到两天后准备回国那一刻。



4月21日,迪拜机场。

当Ohan拖着行李,通过自动通关口时,刷了护照,可系统却不放人。工作人员拦下他,告诉他:“你涉嫌一起偷窥案件,请配合调查。”

接下来的一套操作略显简单粗暴:

被铐、被搜身、护照与所有随身物品被扣留,只保留了他的哮喘药和肠胃药。

两天拘留后,他被释放。好消息是报案的女子撤销了控诉;坏消息是他的名字仍在“禁止出境”名单中。

也就是说:没被定罪,但也不能离开阿联酋。



截至目前,整件事已过去一个月,Ohan仍然滞留在迪拜。他没有护照、没有自由行走权,每天都要去警局报到。

他不会英语,也不会阿拉伯语,只能靠当地雇来的翻译和律师陪同处理事务。

他的继父——法国知名体育评论员Denis Balbir告诉媒体:“他的心理状态在恶化,钱也在快速花光……这本该是一场家庭假期,现在却变成了一场低配版‘鲁宾逊漂流记’。”



面对越来越长的等待,Ohan的家人已经向法国驻迪拜领事馆求助,还收到了来自法国总统府的回信,表示“外交部正在处理”,但官方建议是——“请耐心等待”+“建议雇本地律师”。

可问题在于:这根本不是一个普通家庭可以长期承受的旅程啊。光是律师费、住宿费、翻译费、交通、饮食……开销迅速堆上万欧元。

最重要的是,他现在的状态介于“没有自由”和“没有罪名”之间,完全受限于当地检察官是否愿意放行。

这是一场纯靠“等”的拉锯。

有人可能会好奇:为什么只是进错厕所+掉手机这么简单的事,会演变成刑事案件级别的处理?



原因是就涉及到了文化差异问题。

首先,迪拜对性别空间极度敏感。在公共场合,“误入异性空间”是被高度警惕的行为,尤其是封闭的卫生间。

其次,这里的偷拍与偷窥法律非常严格,不论是否有实质性拍摄行为,只要“令他人产生被偷拍的主观感受”,在法律上就可以进入“调查”程序。

还有,阿联酋在性别与隐私领域实施非常严格的法规,某些欧洲游客习以为常的行为,在当地可能被视为高度不当甚至违法。

如此看来,这件事的本质就变成了跨文化误会+执法尺度差异+程序复杂化的连锁反应。

总之,让我们在下次旅行时,记住那句很老但仍然有效的提醒,入境之前,先了解规则。

不然,一个“厕所”也可能变成一次漫长的意外人生暂停键。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