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尼上台,中加关系继续恶化还是走向改善(图)



今年四月,由马克·卡尼(Mark Carney)领导的自由党胜出了加拿大联邦选举。今年四月,马克·卡尼(Mark Carney)领导自由党胜出了加拿大联邦选举,他也得以续任总理。

其时,外界分析美国总统特朗普对加拿大的关税政策、多次强调要将“加拿大成为美国的第51州”等主权威胁言论,激起加拿大人的反美情绪,而卡尼展现出对美强硬的姿态,被认为是自由党胜出大选的关键因素之一。

卡尼在胜选宣言强调绝不会向美国屈服,亦指出加拿大与美国旧有的关系已经结束。

伴随着加拿大和美国关系的转变态势,外界有预测称这或会为加拿大及中国关系带来改善。

早前,国务院总理李强致电卡尼祝贺,强调中方重视中加关系,并指“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基础上,推动中加关系沿着改善发展的正确方向前进。”

“传统以来,加拿大人对于美国的观感都是颇高的,但过去三个月跌到历史低点,甚至低于对北京的观感,你能够想像得到吗?但这正在发生。”多伦多大学政治学教授王惠玲(Lynette Ong)告诉BBC。

尽管如此,但王惠玲认为中加关系未必会因此而立刻得到改善,“我认为他(卡尼)的优先事项仍然是抵抗特朗普。”

中加当前的共同敌人:美国?

过去数十年来,美国与加拿大这两个邻国在政治和贸易上都保持紧密的盟友关系。

然而,今年三月,特朗普以移民及毒品芬太尼等问题为由,对加拿大及墨西哥未涵盖在《美墨加协定》内的商品加征25%进口关税,后来推迟一个月实行。随后加拿大宣布对价值300亿加元(超过200亿美元)的美国商品征收25%报复性关税。

此后,美国对包括加拿大在内的国家的钢铁和铝制品征收25%的关税,于3月12日生效。

除了加拿大之外,美国亦针对中国进口的商品加征高额关税,同时中国亦实施报复性措施,中美之间的贸易战持续发酵,直到双方五月在瑞士达成一项协议,特朗普大幅下降对中国所加征的关税。

长期以来,美国是加拿大的最大贸易伙伴,而中国则排名第二。

特朗普开打贸易战之后,中国驻加拿大大使王镝今年四月接受《加拿大通讯社》专访时表示,中方愿意与加拿大建立伙伴关系,共同抵制美国的“霸凌”,而两国亦可以联合其他国家阻止美国破坏全球规则。

王镝在访问中强调,中国是加拿大的机遇,不是加拿大的威胁。



卡尼(左)胜选后访美,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右)会面,讨论关税及贸易问题。

加拿大对华政策对标美国?

王镝上述表态是回应卡尼在竞选期间一场电视辩论中的言论,卡尼当时明确表示,加拿大目前面临最大的安全威胁来自中国。

“他称中国是加拿大最大的安全威胁,我认为这让他不太可能寻求跟中国建立更紧密的关系,特别是在选举之后。”全球台湾研究中心(The Global Taiwan Institute)项目经理吴至芳(Adrienne Wu)接受BBC访问时表示。

渥太华大学社会学暨人类学专业学院教授史国良(Scott Simon)告诉BBC,他认为卡尼的胜选,“基本上是延续自由党的政策,所以我想我们会看到是特鲁多政府政策的延续。”在史国良眼中,加拿大的对华政策不会有太大转向。

2024年10月,加拿大政府宣布对中国进口的电动车加征100%关税,此举与美国对中国电动车征收的税率一致,并对从中国进口的钢铁和铝产品加征25%关税;作为反制,中国于今年3月对加拿大的菜籽油、油渣饼、豌豆加征100%关税;并对水产品、猪肉加征25%关税。

另一方面,今年3月加拿大时任外交部长梅兰妮·乔利(Mélanie Joly,赵美兰)证实,有四名拥有中加双重国籍的加拿大公民在中国因涉毒罪名遭到处决。加拿大政府对此表示强烈谴责。

“两个米高(斯帕弗与康明凯)被关押的事件对人们来说仍然记忆犹新,然后就发生了这件事情,这看起来中国并不是真的很有兴趣跟加拿大建立良好的关系,”史国良说,尽管外界对于改善中加关系有着乐观的期望,但由于加拿大与中国在政体上有着明显差异,故难以建立更紧密的关系。

中加关系如何一步步恶化

加拿大与中国于1970年开始建交,是较早期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西方国家之一。

但2018年“孟晚舟事件”之后,两国的关系转趋恶化。

2018年12月,中国电信巨头华为的首席财务官孟晚舟过境加拿大时在温哥华国际机场被捕,当时美国以华为涉嫌违反美国出口管制对伊朗出售敏感科技的禁令,要求加拿大拘捕与引渡孟晚舟。



自“孟晚舟事件”之后,中加两国的关系转趋恶化。

在孟晚舟被捕不久之后,两名加拿大人康明凯(Michael Kovrig)和斯帕弗(Michael Spavor)被中国指控从事间谍活动被捕及羁押,“两个米高”事件引起西方社会广泛关注,此举被批评是“人质外交”。

随着美国司法部与孟晚舟方面达成协议暂缓起诉,孟晚舟于2021年获释返回中国,中国亦释放了两名被关押的加拿大公民。当时,外界有声音形容加拿大被夹在中美两个大国的角力之间。

但在孟晚舟事件之后,中加关系在这几年间并无改善的迹象。王惠玲说,人们曾经预期在双方释放对方公民后,两国关系或会好转,但这并没有发生,“我想加拿大人仍然非常担心与中国这个敌意的力量打交道,这是一个能随意把人拘捕的国家。”

2023年,加拿大保守党议员庄文浩(Michael Chong)称其在香港的家人遭受中国当局恐吓,事件引发两国互逐外交官,中国驻加拿大多伦多总领事馆领事赵巍被加拿大列为“不受欢迎人物”,后被驱逐出境;随后中国外交部宣布将加拿大驻上海总领馆领事甄逸慧(Jennifer Lynn Lalonde)同样列为“不受欢迎的人”,并要求其离境。

另一方面,过去数年,中国涉及干预加拿大选举的指控,今年加拿大外国干预调查委员会发表最终报告,确认中国及印度等国家曾干预加拿大选举。中国驻加拿大使馆发言人就调查报告回应,称报告是老调重弹,捕风捉影,无中生有。

在中加建交50周年的时候,时任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在记者会上批评中国进行“胁迫式外交”,指这并没有好处,又称中国的强制外交、对香港的压制措施、拘留维吾尔穆斯林等行为,对中国自身和世界其他地区将适得其反。

中加经贸关系走向紧密?

卡尼曾经表示,中国在贸易方面,并不认同加拿大的价值观,加拿大在加强双边贸易关系方面需要非常谨慎。

目前,加拿大与中国都面对来自特朗普的关税压力。就贸易关系来说,由于地理位置,美国长期以来都是加拿大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国则排名第二。

尽管中加政治关系在过去数年持续恶化,但贸易往来依然频繁。有分析认为,在特朗普的压力下,加拿大或会重新审视与中国的贸易关系。

但史国良认为,尽管中国为加拿大第二大贸易伙伴,但与美国的差距仍然相差太远。

加拿大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中加双边贸易总额为1174亿加元(约840亿美元),但与美国的双边商品贸易总额约9736亿加元(约6973亿美元);同年,美国占加拿大出口的76%,而中国则占3.8%。

“我认为他们几乎不可能将对美国的出口从76%减少到70%以下,地理位置比一切都重要。”史国良说。

吴至芳说,目前卡尼的新内阁成员里面,加拿大财政部长勒布朗(Dominic LeBlanc)转任新职,其中一项职责是专注加拿大与美国之间的关系。这反映了加拿大政府视处理与美国的关系为首要任务,“首先是尝试去看如何改善与美国的关系。”

比起与中国建立更紧密的经贸关系,她认为加拿大目前推展的是一种贸易多元化的策略,她以2025年三月加拿大的出口数据为例,指该国对英国的出口额(37.9亿加元)已高于对华出口(27.6亿加元)。

“如果认为与美国的紧张关系会导致加拿大立刻转向中国,这似乎有点简化,因为加拿大还有其他选项。”吴至芳说。

卡尼今年3月上任之后首次外访的国家为法国及英国,在与法国总统马克龙会面期间,他称希望能与欧洲这一可靠的盟友加强联系,又指加拿大是“最欧洲化的非欧洲国家”。

王惠玲说,卡尼明确地展现出希望能够与欧洲伙伴建立更紧密关系的意愿,“我认为这是十分明智的”。

对于中国,王惠玲认为,一方面,加拿大视中国为贸易伙伴,“但也需要非常谨慎地对待与中国的关系。”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