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日本大阪的一所小学发现给孩子们的午餐里混有毛发、金属片和死虫子等不明物体,引发大量讨论。

问题始于今年四月这所学校更换了厨师之后,小学生的午餐中就多了很多奇奇怪怪的东西。先是有人在盘子里发现了金属碎片。

过了几天,又有人在其他餐具上发现了死虫子。

在对餐具进行检查的时候,又发现了未进行清洗的碗碟,脏污肉眼可见。

学校的孩子表示,“以前学校的午餐很好吃,但是现在不喜欢了,因为不喜欢那些不干净的餐具。”

而家长们也表达了对校餐的不满和担心,“虽然不可能一次失误都没有,但是校餐事件反映出对孩子们的生命安全方面的意识水平很低。现在已经没有信任感了,不想再继续下去。”还有的家长出于对校餐的不信任,已经开始给孩子自备午餐。

5月20日,大阪市议会紧急召开会议,对小学校餐的安全问题进行讨论。大阪市议员表示“校餐最初的目的就是提供安心可靠的食物,结果却没能做到,让孩子们带着不安的感觉回家,这是允许的吗?”,并提出更换校餐供应商的要求。

对此,大阪市市长横山英幸表示,“事态非常严重,我也对此深表歉意。当然,也要考虑解除现有供应商合同的可能性,这些都需要根据现场的状况来应对。”

一直以来,日本小学的校餐一直以安全、卫生、严谨闻名,甚至还有日本学校的“食品安全”神话在坊间流传,但其实这么严格的食品安全控制就是从大阪的一次学校集体腹泻事件开始的。1996年7月,大阪府堺市的医院集满了因为呕吐、腹泻而前来就医的小学生们。眼看情况不妙,堺市紧急成立了“学童集体腹泻防治指挥中心”,并协调周边几个市的医护人员,以救治食物中毒的孩子们。

经过层层排查,发现问题就出在供应学校午餐的中央厨房之中。食堂工作人员在处理萝卜时没洗干净,而学校的营养师也没有及时把食材放进冰箱里,导致大肠杆菌严重污染食物。最后造成了9523人生病、121人重症、4人死亡的悲剧发生。

于是日本第二年,也就是1997年出台了《学校给食卫生管理基准》,以控制校餐的食品安全问题,这个基准也被称为“史上最严格”管理条例。管理细致地规定了食材从清洗、保存到做成菜品给学生吃的每一个环节。
蔬菜清洗时必须经过“浸泡+流水冲洗+人工筛检”这三个步骤,少一步都不可以。肉类和鱼类全程冷链运输,烹饪时还需用温度计检测中心温度,确保完全熟透。而孩子们用的餐具等则需要经过至少两遍的高温消毒,确保没有病菌污染。

学校需要按比例配备营养师,食谱不仅需要营养的问题,也会考虑适口性和多样性。会按时令调整食材,尽量保证每天食物都是不一样的。食谱是公开的,每月上旬孩子们就会带下个月的菜谱回家。有时食谱还是孩子们的暑假作业,会由家长和孩子共同制定。

还有那个最出名的“校长试毒”制度。规定了校长在孩子开饭前必须试吃,确保饭菜没有异味、变质或其他不良问题,校长吃完没事才能给孩子们吃。如果发现异常,需及时叫停供餐,避免学生发生大规模食物中毒事件。

在日本,几乎所有小学都是由学校提供午餐,所以午餐也成了小学教育中重要的一环。午餐的制作是由食堂的工作人员完成的,但是配餐上餐的环节,则是需要学生们自己完成。每个班都要安排自己班的值日生负责这个任务,而值日生也会和食堂的员工一样戴上口罩、帽子和围裙。
为了安全起见,值日生们还要检查自身的健康状况,检查有没有感冒流涕、手有没有洗干净等问题。
值日生们需要负责把食物从食堂运送到班级里、在班上给同学们分发饭菜、把餐具送回食堂等环节。就算是一二年级的小朋友也要在老师的辅导下完成这些工作,小丸子当值日生时还不小心打翻了咖喱。虽然有时会有失误发生,但也很好地锻炼了学生们的能力。

和中国的食堂不一样,日本小学生就是在自己班级的教室里用餐的,老师也会和孩子们一起吃。

吃完之后,大家需要把餐具收拾好后交给值日生送回食堂。而除了值日生以外的其他同学需要清理教室、走廊等公共区域的卫生。甚至喝完的牛奶盒子都需要展平、冲洗并回收。

虽然日本校餐一直备受赞扬,但近年来日本却频频发生校餐安全问题。2017年,东京立川市发生了7所学校的集体食物中毒事件,共有1019名儿童和79名教职员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腹泻、呕吐现象。

事故调查显示,所有患者都是在学校用餐后出现的病症,而除了这7所学校提供的菜单相同以外,患者们并没有其他共同交集。
最后发现罪魁祸首是学校提供的亲子盖饭中的海苔有问题,而这个海苔正是前一个月和歌山县800名学生食物中毒的同一款海苔。而这个制造公司事后也仅仅是得到了停止三天供应饮食的处罚。

2022年,日本埼玉县还发生了老师在校餐里下毒的事件。饭餐都被端上桌了,差点就要进到孩子的口中了,还是一名小学生发现了异常并报告才及时阻止了悲剧的发生。

对于此次大阪小学的校餐事件,大多数网友都认为是钱没到位的问题。
“政府委托项目的投标,只要文件上满足条件就行,实际的完成情况根本不被认真确认。
只要能提供服务,验收就OK了。因为价格优先,所以勉强投标的业者可能会有这样的结果。
如果想要确保一定的水准,就需要钱;如果想要确认合同内容是否确实履行,就需要足够的职员。也就是说,如果减少政府职员,过分节约经费,其损失最终会到哪里去呢?
政府的委托合同是多年合同,即使食材和人工费上涨,如果不变更合同,业者会很疲惫。如果居民不重视提供安全稳定的服务,这样的案件今后还会多发。”

“过去公立学校供餐都是自校方式,厨师也是公务员。
但是由于放宽限制和外包,转眼间就变成了中心方式或民间委托。长期培养起来的配餐烹饪技巧消失了,只看手册。
取代了以钟点工为中心的低工资、廉价供餐。
当然外国人不能成为公务员,但现在外国人也越来越多,对食品安全的意识也有所不同吧?
因为是用税金来运营,所以越便宜越好的想法过分的话就会牺牲安全。
现在的学校供餐是靠不断削减人工费来运营的,只能让人担心。”

食品安全一直以来都是很重要的问题,尤其是校餐这种涉及孩子的问题更是重中之重。无论是校方还是社会各界,都应该要提高卫生安全意识,不然真等到出事就来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