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可能,真的被骗了,视觉上而已...
最近一项新研究显示,这些“彩虹标签”,不一定真的便宜!

消费者权益组织Choice最近调查了超过1000位澳洲消费者,结果显示:三分之一的人分不清 Chemist Warehouse、Priceline 和 Terry White 的彩色标签到底是不是“真的打折”。
这些标签颜色鲜艳、字体巨大,常常盖住旁边“正常价格”的小标签,一不小心你就以为“这是打折价”。
但其实…它可能是原价。
专家怎么说?
Swinburne科技大学的市场专家 Sean Sands 指出:“这些颜色就是在玩心理战!”
红色、黄色一用上,人脑自动就会联想到“SALE!”、“快抢!”、“省钱了!”
澳洲国立大学的Andrew Hughes更直接:“这种做法,不道德,甚至应该被定为违法!”

可是,这合法吗?
澳洲竞争和消费者委员会(ACCC)确实禁止误导性广告,比如把从来没卖过的高价当作“原价”来对比折扣。
但颜色诱导、标签夸张这些行为,目前法律上还算是“灰色地带”。所以,哪怕你被标签“骗了”,也可能没地方投诉…
我们消费者该怎么办?
专家给出了一些建议:
放慢脚步:别被“颜色”冲昏头脑
多看小标签:看看旁边有没有“原价”可参考
货比三家:不要只盯着“特价”两个字
认清标签语言:比如 Priceline 的“Love Lower Prices”是真打折,“Great Value”只是夸它“挺值”,但未必降价哦~

下次你逛药房时,看到一堆红粉黄大字标签,不妨停下来想一想:这是真的便宜,还是只是‘看起来便宜’?
千万别让你的钱包被颜色套路啦!
快转发给你身边经常买保健品、化妆品的亲朋好友,一起练就“标签识别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