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轮新冠疫情自3月份开始,已持续近3个月,属于一次正常的波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从近几年情况看,新冠疫情一般半年到一年会有一个流行高峰,预计此波疫情将在5月下旬达峰。近日,歌手陈奕迅因感染新冠而紧急延期演唱会的消息,引发公众对新冠病毒再度活跃的担忧。
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以来新冠病毒检测阳性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在3月31日至5月4日的监测期内,全国哨点医院门急诊流感样病例中新冠病毒检测阳性率由7.5%升至16.2%。其中南方省份检测阳性率高于北方省份,而部分阳性率上升较早省份的疫情增幅趋于缓和。
关于本轮阳性率升高的原因,李侗曾指出,主要与群体免疫屏障减弱、病毒变异导致免疫逃逸能力增强两个因素有关。
记者注意到,本轮疫情流行水平尚未达到去年峰值(21.1%)。中国疾控中心此前预计,4至5月的疫情波动不会超过2024年夏季,引发规模性疫情的可能性较低。

图片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5月下旬或达峰值
社交平台上,近期很多网友晒出“两道杠”,吐槽“又阳了”。记者从多家医院了解到,近期门诊的新冠患者数量有所增加,其中儿科病房中新冠引发的肺炎、喉炎病例明显增多。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的数据,3月31日至5月4日,全国哨点医院门急诊流感样病例中新冠病毒检测阳性率由7.5%升至16.2%;住院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中新冠病毒检测阳性率由3.3%升至6.3%。
李侗曾表示,自2023年年初我国对新冠感染实行乙类乙管后,以及全球逐步取消新冠管控措施以来,全球范围内的新冠疫情一般半年到一年就会出现一次流行高峰。
“例如2024年,我国在2月至3月、7月至8月分别出现过流行高峰。本次疫情距离上次高峰时间稍超过半年。”李侗曾补充道。
针对近期新冠阳性率升高的具体原因,他进一步解释,一方面是很多人距离上次感染已有半年甚至一年以上,自然感染产生的抗体逐渐减弱或消失;另一方面是病毒持续变异,尤其是奥密克戎毒株的XDV亚分支NB.1.8.1,其免疫逃逸能力明显增强。此外,“五一”假期人员密集流动也是促使病毒传播加速的因素之一。
不过,记者注意到,尽管本轮疫情形成一个小高峰,但未达到去年21.1%的峰值。李侗曾预计,本轮疫情或于5月下旬达到顶峰。“目前北方部分省份新冠病毒阳性率已开始下降,中部一些省份增长趋缓,南方地区虽然还在上升,但根据其他地区的趋势判断,应于5月下旬达到高峰。”

图片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老年人、慢病患者仍需警惕重症风险
短视频平台上,不少网友称本次新冠感染症状相对较轻。李侗曾介绍,本次感染最典型的症状依然是低烧和咽痛,发烧一般不超过38℃,极少数会达到38.5℃,偶尔伴随咳嗽,并可能出现味觉、嗅觉减退。
他特别提醒,年轻人感染后一般3到5天可自愈,但老年人,尤其是合并慢性基础疾病(如慢性呼吸道疾病)、免疫缺陷疾病(如肿瘤患者或器官移植患者)的人群,仍存在发展为肺炎甚至重症或危重症的风险。
“老年人及免疫力较低人群感染后可及时使用抗病毒药物,目前国产抗病毒药物效果较好且价格合理,已纳入医保。”李侗曾表示。
中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全国新冠病毒感染新增确诊病例、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数量呈波动下降趋势,3月份出现小幅波动上升,但总体仍处于较低水平。3月全国新增新冠确诊病例56286例,略高于前两个月总和,其中重症病例131例、死亡病例7例(为基础疾病合并感染新冠病毒死亡),较2月份有所增多。
新冠感染在南北方存在一定差异。门急诊流感样病例中新冠病毒阳性率南北方均居首位,但住院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中,新冠病毒阳性率在南方排第二、北方排第三。
年龄方面,15至59岁和60岁以上人群中新冠病毒阳性率均居首位。
尽管新冠病毒再次活跃,但总体来看,目前我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疫情水平较低。中国疾控中心多病原检测结果显示,目前检出的均为已知常见病原体,未发现未知病原体及其导致的新发传染病。
4月哨点医院门急诊流感样病例中检测出的前三位病原体为新冠病毒、鼻病毒、副流感病毒;住院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中则为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和新冠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