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为什么会制定这样一项规定?
5月16日,该校有关工作人员称,相关诊疗规定并非近期才开始实施,目前,学校正在考虑采取其他处理方式。
学校为什么会制定这样一项规定?记者致电学校负责处理此事的徐老师。徐老师告诉记者,学校确实有这些规定,但不是最近才实施的。“我个人了解的情况是,之前有部分学生谎称自己来例假,去医务室开假条。有个女生一月开了四五次,(出这项规定)可能学校也有自己的考虑。”


高校通报:符合相关流程
5月16日下午,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发布情况通报称,学校关注到网络上有关医务室诊疗流程等情况的讨论,立即联合相关职能部门成立专项工作组进行调查核实。经调查,学校医务室值班人员工作开展符合相关流程,主动询问学生身体状况,在征得学生同意后开展进一步诊疗工作,且未出现使用器械及手诊等检查行为。


类似“简单粗暴规定”引发的争议时有发生
《看丹观察》梳理发现,类似“简单粗暴规定”引发的争议时有发生。
此前,多地高校督促学生上课“坐前排”一事,引发网友热议。有部分高校着重强调了对学生上课不坐前排等现象的检查。有的学校要求学生干部等人带头坐前排,提高前排率、抬头率、互动率。针对学生上课不坐前排等问题有的高校单位还规定,学生多次犯规可能需要家长来校“陪读”。(此前报道>>)

近日,广西百色一女子发视频称,自己孩子上小学三年级,学校家委会强制给家长排班轮值护学岗,自己被迫抱着2个月大的婴儿站岗。事件引发关注。


每一位高校管理者的“必答题”
如果是因为有人“一个月内连请四五次假”,就将这样的个别行为上升到整体层面去设计相关规定,显然是典型的“一刀切”。生理期本就是女性较为私密的话题,这样的规定会让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强烈的不适感,甚至可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此次事件实质上暴露出一些传统校园管理模式与现代大学生权利意识的冲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怎样培养学生,这对于每一位高校管理者来说都是“必答题”。

“可以更粗暴些吗”
有网友表示,“学校太粗暴了”“离谱”。

还有网友表示理解,“学校也是被逼无奈”“还是要眼见为实”。


还有网友给了解决办法,“学校可以细化管理,做好记录”。


除了尊重与信任,在制定和执行规定时,高校应充分权衡管理需求与学生权益的关系,要和学生多交流、多沟通、多协商,听取最真实的反馈意见。如此,就能避免许多不必要的矛盾冲突,也不会出现影响高校形象的“奇葩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