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说是让步呢?因为拜登在今年1月下台前,搞了个《AI扩散规则》,本意是不许中国获得美国生产的高端芯片,但是又担心其它国家偷偷转卖给中国,于是,和中国关系还行的国家也都被限量供应芯片了。
问题大了,在被限制获取芯片的国家中,就包括阿联酋、沙特这两个极其需要高端芯片的美国盟友。
阿联酋、沙特是认真把人工智能和新能源产业,作为国家级重点战略予以推进的,其中阿联酋还在2017年任命了全球第一个“人工智能部长”,足见其重视。
阿联酋、沙特对拜登新规极其不满,你卡中国脖子,怎么卡到了盟友的脖子上?
特朗普手头缺钱,想从关税里薅羊毛又很难,不如想土豪所想,急土豪所急。
特朗普前脚抵达沙特,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BIS)后脚就宣布废除《AI扩散规则》,理由是规则太麻烦、不高效,同时出台三项指南,意图在全球封杀华为昇腾芯片。
虽然大家知道美国会针对中国,但不知道下一步要干什么。直到这次中东之行,特朗普的战略意图才逐渐清晰了起来。
首先,我们来看看双方合作的具体内容。
美国和阿联酋的人工智能合作,是阿联酋的人工智能巨头G42,保证每年从英伟达进口50万片高端芯片,其中20%的份额由G42自用,其余份额分配给在阿联酋投资的美国公司。G42还将与美国公司共同建设一个5吉瓦的大型数据中心,主要用于搞人工智能训练。
G42这个公司很年轻,成立不过六年。但它和阿布扎比王室关系密切,董事长就是阿联酋国家安全顾问,背后是阿联酋国家主权基金,主打不差钱、不差关系,短短几年就垄断了整个阿联酋的人工智能和数据中心市场。
G42和美国科技巨头的利益关联极深,主要客户和合作商包括微软、OpenAI、戴尔、IBM等。
本来,G42和中国企业合作得挺好,高管里还有多名华人。但这几年,美国疯了一样在全世界追着中国科技公司砍,G42这种和中国往来密切的公司,早晚会被盯上。
果然,2024年,美国政府要求G42审查和中国的关系。同年,在美国商务部干涉下,微软向G42投资15亿美元,进入后者董事会。之后,微软在和G42达成的合作协议中,明确要求将华为技术从G42的运营中剥离,包括剥离G42在字节跳动中的股份。
G42极其依赖美国的半导体技术,在美国施压下,还是妥协了。这次合作表明它决定进一步向美国靠拢。
沙特和美国签的协议涉及6000亿美元,其中1420亿美元是军售协议,人工智能是另一个重点,主要包括三个重点内容:
-沙特最大的主机托管开发商DataVolt投资200亿美元,从超微电脑获得超高密度GPU平台和机架系统。近几年超微电脑经营困难,要死不活,有了沙特单子,又满血复活了。
-谷歌、甲骨文、Salesforce、AMD、Uber、DataVolt等在美国和沙特共投资800亿美元。
-沙特人工智能公司HUMAIN在五年内部署500兆瓦的AMD设备和英伟达系统,并从2026年起订购18000台英伟达最先进的AI算力芯片GB300。
前几年,由于阿联酋和美国科技巨头的联系更紧密,技术和扩张速度比沙特快,沙特很想迎头赶上。为了得到美国的技术,阿联酋和沙特大手一挥,高高兴兴买了飞机。
但是,特朗普用技术换市场,不符合MAGA引导产业链回流的利益诉求。那么,为什么特朗普宁肯冒着引发MAGA不满的风险,也要达成这笔交易?
其实,这一切的幕后主使,是美国的科技巨头。
5月8日,美国参议院下属商务委员会举办了一场听证会,主题是“如何让美国在和中国的人工智能竞争中赢麻”,出席会议的有OpenAI的CEO奥特曼,AMD的CEO苏姿丰,微软副董事长兼总裁史密斯等科技巨头。
简单总结一下这次会议的核心共识。
第一,美国不能像欧盟那样被动防守,而是要出动出击,加大技术扩张步伐,赢得(除中国以外的)世界市场。
第二,打压中国AI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技术路线主导权的生死问题。
第三,美国政府要大力砸钱搞基础设施投资,推动人工智能与能源的双重革命。
也就是说,科技巨头已经和政府达成共识,今后会不惜一切代价砸钱搞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是烧钱大户,美国公司还没有一家从中赚到钱。之所以极力炒作人工智能,并非单纯因为它是科技之光,而是为了解决美国因资本扩张导致的先进算力产能过剩危机。
大部分智慧产业,比如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汽车电子等制造业,28nm以上制程的芯片已经够用了,只有人工智能训练、图形渲染、游戏、加密货币挖矿这类产业,才会高度依赖先进GPU芯片。
GPU本来是为游戏和3D渲染而设计的一种显示芯片,擅长并行运算,以英伟达的H100为例,一颗H100的算力约等于数千个CPU核心。
由于2022年以来全球消费需求下降,电脑、电子游戏行业非常萎靡,先进GPU也卖不动了。
2023年ChatGPT冒出来之前,美国晶元厂的库存压力本来就大,美国还硬把台积电、三星逼到美国建厂。问题是,你生产这么多芯片,总得卖出去吧?

于是,ChatGPT走红,人工智能概念爆炒,美国过剩的先进芯片产能终于找到了倾销路径。
人工智能有这么几个特点:极其烧芯片,极其烧电,对劳动力成本不敏感,芯片和电价占了训练成本的大部分。
训练一个AI大模型,会用到数以万计的顶级GPU。
一颗H100售价在3万美元以上,2023年一度涨到了4万美元,成本却不到3千美元,妥妥的暴利行业。
ChatGPT训练用了上万颗GPU,光是买GPU就要花去数亿美元。
所以,人工智能是否为企业带来盈利,是否为人民生活水平带来提高,目前还是个问号,但确实挽救美国半导体于水火之中。
此外,维持天量GPU的运转和冷却,是一项极其耗电的工作。行业报告指出,未来人工智能训练的成本,会无限接近于能源成本。
根据半导体产业协会(SIA)报告,全球数据中心关键IT电力需求将从2023年的49吉瓦飙升至2026年的96吉瓦,届时,人工智能会消耗约40吉瓦。
美国发电量巅峰时期是40年代中期,发电量占全球发电总量的一半。其实现在美国发电量依然很强,年发电量4.3万亿度,排名世界第二,但占比已经下降到15%—18%,原因是中国这个基建狂魔更强,年发电量9.1万亿度,约占全球30%左右。

全球数据中心IT电力趋势,人工智能耗能占比会越来越大
不过,美国发电优势是便宜,美国电价和欧洲放在一起对比,简直是鹤立鸡群。但科技巨头们放眼一看,居然还有比美国电价便宜得多的地方——阿联酋和沙特。

SIA发布的各国电力成本报告
根据SIA报告,美国人工智能部署电价费率0.083美元/千瓦时,阿联酋和沙特分别只有0.074美元/千瓦时、0.048美元/千瓦时。
阿联酋和沙特能源价格如此便宜,很大一个原因是借力了中国的光伏发电技术。
阿联酋和沙特依托沙漠光照这个先天优势,引进中国企业发展光伏产业,把电力价格压到全球最低水准。
比如2020年中国企业参与的AI Dhafra项目,以1.32美分/千瓦时的投标电价创造了当时最低上网电价的世界纪录。后来中企在沙特建设Sudair光伏园区,又以1.04美分/千瓦时刷新了全球最低电价。
刚才说过,人工智能极其烧先进芯片,极其烧电,资本充裕、电价便宜且发电潜力无限的中东,十分符合人工智能的硬件需求。
当然,这些分析都是基于美国能完成《芯片法案》的既定目标(手动狗头)。
现实可能是,咱们高估了美国的执行力,毕竟现在特朗普要废除《芯片法案》,不想发补贴,而且美国理工科毕业生不足,更不愿干苦活当蓝领,美国半导体的技术人才缺口很大。因此,台积电、三星搞的那几个厂最后能不能顺利运行,还是个未知数。
不过,就按美国能达到预期产能目标来计算,在中东搞人工智能虽有技术流失的风险,但可以大量消耗芯片产能,化解眼前生产过剩的生死问题,让科技巨头们放心扩张。
为啥不放在欧洲呢?因为美欧本来就是塑料兄弟情,撇开欧洲高昂的电价和各种烦得要死的环保监管,美国根本不可能为自己培植一个强大的对手。
美国科技巨头把中东纳入美国主导的AI生态链上,同时将最核心的技术保留在美国,是基于利益驱使的本能选择。
而这个想法,也和特朗普的中东战略不谋而合。
这些年,中东被美国冷落了不少。为啥呢?因为不管是奥巴马、拜登和特朗普,都不想再在中东继续烧钱。
美国打伊拉克每天烧3亿美元,美国士兵还打出了PTSD,要终身治疗,美国医疗保险系统是个巨坑,每个士兵每年要花100万美元治疗PTSD。
美国和胡塞倒是打得有来有回,但一算账就不对劲了。
航母战斗群维护每天600万到800万美元,导弹200万到500万美元,加上人员津贴、后勤、情报和卫星支援,一天至少1000万-1800万美元。
这还是小头,美国年经红海的贸易额超过一万亿美元,红海一开打,战争保险费就从0.05%飙到了1%-2%,商船单次过红海的成本就增加了50万-200万美元。不想头铁就改道非洲,但燃油成本又会上升。美国和胡塞打得开心,但全球航运成本却日均增加2亿美元。
2020年,美国成为稳定的石油净出口国,中东对于美国的重要性已经大大下降。美国无力在中东支撑战争,让中东多买点飞机和芯片,其实更划算。
此外,美国穷兵黩武之际,中国和中东走近,搞出了很多合作和外交成果。2023年中国成功斡旋“沙伊和解”后,美国政客又嫉又恨,有了新的焦虑,担心中国对中东的影响力太大。
因此,特朗普2.0的中东战略,意在止战、收缩、创收、遏制中国。
和胡塞签订停火协议,用科技权力绑定中东,做出一副热爱和平的样子,是因为特朗普想止损和搞钱。说不定还有意外收获,比如沙特一高兴就和以色列建交了。
另外,把中东纳入美国半导体供应链,今后能以技术安全为借口,在中东排挤中资企业,牵制中国的一带一路。
其实,现在很多民主党人对特朗普的中东之行,还挺羡慕嫉妒恨的。
根据Axios对拜登前政府高官的采访,特朗普搞出这么大的动作,比如通过秘密渠道直接和胡塞武装达成停火协议,又把敏感科技布局在中东,以前这些问题要在国会撕半天,特朗普说干就干了,竟然也没啥后果?!
以特朗普的外交水平,这次冒MAGA之大不讳,和科技巨头保持战略一致,化解芯片产能过剩的矛盾,有此政绩,不是他多高明,而是全靠同行衬托。
这次中东之行可能带来的远期影响,需要我们保持足够的观察和警惕。
但是对于中国来说,大可不必过于担心。
阿联酋和沙特,虽然未来会进一步融入美国的科技产业链,但中国在这里深耕多年,在新能源技术和基建领域依然保持核心影响,或许它们会在部分领域配合美国做做样子,但不会以损害自己利益、激怒中国为代价,对美国让步太多,这不符合中东对国家自主性的追求。
而美国制裁昇腾的结果,只是把先进芯片市场拱手让给中国。
摧毁和控制一个国家某种产业的根本之道,不是技术封锁,而是市场倾销。
按理说,美国真想扼杀中国芯片产业,应该让英伟达、高通、AMD这些企业,疯狂向大陆倾销芯片,国产芯片无法与之竞争,自然很难起来。
但是限制中国获得先进芯片,反而扰乱了美国自己的半导体产业链,刺激了中国国产替代的决心和浪潮。
由于美国不卖先进芯片给中国,中国痛定思痛,决心不再躺平,发狠搞芯片研发。
现在,除了7nm以下制程芯片,以及EUV光刻机、高端EDA等先进设备依赖进口,中低端芯片已经基本实现国产自主化。
前几年,英伟达不能卖芯片给中国企业,又想继续赚中国的钱,于是搓出了低配版的H800、A800和H20。但是,H20被阉割得太厉害,过不了测试关,而此时,华为和中芯国际已经联手研制出了昇腾910系列。
昇腾910C的性能达到H100的60%,一颗只卖2.8万美元(2024年价格),比H100便宜多了。SIA预计今年昇腾910C可以出货100万片,也有机构预计出货80万片,总之已经量产。美国不给芯片,中国企业会立即转头买昇腾芯片。
此外,910D也会很快面世。一旦910D量产,中国的先进芯片市场就真没美国什么事儿了。
这可是国产芯片产业的春天啊。
经历了大风大浪,中国科技的韧性已今非昔比。我特地去逛了知乎,发现对于这次美国封杀昇腾,华为员工的反应异常平静。
脚踏实地做好自己的事,对于跳梁小丑,就一句话:
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