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这次的动作很有标志意义
所谓88式反舰导弹,是日本在上世纪发展,射程150千米的亚音速装备。因此,就这次试验本身来说,威慑力并不大——在红旗-16F射程都超过160千米的时代,88式反舰导弹是真的不够看。哪怕是射程、速度和抗电子干扰能力,都大幅增强的12式反舰导弹,威慑力依然有限。但从以往测试、试验都在美国举行,到如今打破数十年规则,在日本本土实弹试射,却折射日本这几年雄心勃勃的“进攻战略”。

▲日本88式反舰导弹性能并不出色
反舰导弹发展到现在,依然脱不开陆基、舰载、空基、艇载这四个领域,88式和12式陆基反舰导弹现在是不足为虑,但日本正积极谋求发展大改型号,准备将后者射程从200千米,拓展到500千米,甚至是1000千米。与此同时,相应的远程舰载、潜载衍生型号,也在积极筹备之中。此外,日本还从美国引进了LRASM隐身巡航导弹,只需要更换导引头,就能转变为射程超过600千米的反舰型号。再加上日本这两年,积极酝酿的陆基超音速反舰导弹。理论上来说,日本在十年后,就能组建起相当有威胁的反舰体系,目标直指中国海军。

▲12式反舰导弹也难称先进
不过,光有武器是没有意义的,日本想要实现自己宏伟的目标,首先需要建立起完整的测试体系。这一方面是因为,越是射程远、操作复杂的武器,越是需要多次组织试验,锻炼各部队,这种实弹试射的经验,至今没有其他方法能获取——巴基斯坦歼-10CE这次能表现这么优秀,与前两年的高频率、高水平军演有很大关系。另一方面,美国并不愿意日本掌握这么多先进反舰武器,后者想要实现战术目标,就必须掌握技术,这同样需要反复测试收集数据。

▲再先进的装备都需要足够的训练
话句话说,这次日本试射一款亚音速反舰导弹本身并不关键,重要的是突破政治限制,开启了组建测试体系,奠定未来发展基础的第一步。30多年前,也是在一片“不可能真正发展航母”的声音里,日本建成战后第一款全通甲板军舰——“大隅”级两栖运输舰。而如今在日本造船厂的船坞里,则有两艘轻型航母,为搭载F-35B进行最后的改造。此外,英法航母抵达亚太时,都将日本作为自己的最后一站,也不可能全部都是巧合。

▲日本即将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轻型航母
对于这种情况,最好的办法就是比其发展得更快:国内30多年前半点航母经验没有,甚至连舰载航空器都只有几架法制直升机,现在却已经坐拥两艘滑跃航母,并即将迎来电磁弹射航母的交付。日本反舰导弹规划再宏伟,又如何比得上中国已经成体系列装,性能冠绝全球的反舰弹道导弹。事实上,日本这些年启动的军事项目不少,期间往往也都能拿出一些看似不俗的成果,最终结果却是不堪入目——像“心神”这种完全失败的就不说了,号称最成功的C-2运输机,也是出了名的瘸腿。

▲C-2运输机是真的性能尴尬
这种情况一方面是因为,日本设计单位最擅长从容易下手的领域开始,很快拿出成绩收获荣誉,后面攻坚往往因为技术积累不足难以为继。另一方面,美国还指望往日本出售高价军事装备,谋取暴利并形成控制纽带,屡屡从中干扰。日本反舰导弹发展规划做得再好,不能落地也是白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