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年一度的体检结束,许多人拿到报告发现“肺结节”字样时,常陷入深深地担忧:怎么就突然长了结节?会不会有癌变倾向呀?近日,在第31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胸部肿瘤中心主任、中国抗癌协会整合肿瘤分会青委会主委薛建新明确说,检出肺结节并不等于确诊肺癌,95%的肺结节为良性,仅5%存在恶变可能。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李勇在接受“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体检中查出肺结节的人群确实呈上升趋势。“肺结节检出率的增加主要和医学影像技术的进步、健康意识的提高和环境因素等有关。”CT分辨率越来越高,机器“看得”清晰,以前检测不出的肺小结节现在都能被发现;长期吸烟或暴露在空气污染、二手烟、油烟、粉尘等环境中,本身就会增加肺结节发生风险;现在更多人意识到体检的重要性,也会选择主动接受肺部检查,检出率因此有所提高。
李勇介绍,肺结节指直径在3厘米以下的局灶性、类圆形、密度增高的实性或亚实性肺部阴影,属于一种影像学改变。大多数人体内都有一些小的肺结节,临床上发现,目前体检检出肺结节的概率达10%~30%。他强调,多数肺结节为炎症、钙化灶等良性结节,预示着可能是陈旧性炎症导致的,并不是所有结节都是癌前病变或有癌变的可能,也不是数量越多就越危险。数据显示,在重度吸烟人群中,6毫米以上肺结节的恶性概率约为4%;不吸烟人群中,5毫米以下肺结节的恶性概率极低。
有些患者首次检出肺结节后,会直观地认为自己的肺部健康出了问题,甚至总担心会不会得癌,导致严重心理负担。李勇强调,检出肺结节后,一定不要过度焦虑,按需到呼吸科、胸外科等科室就诊即可。
从结节大小来看,直径在1厘米以下的,尤其是小于5毫米的微小结节,情况不严重者一般无需处理,有恶变风险者密切观察。
在普通健康人群中,5毫米以下的结节定期观察,无需干预;5毫米~1厘米,尤其是8毫米以上的结节,按照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周期规律复查。在重度吸烟等高危人群中,8毫米以上的结节应引起警惕。
1厘米以上的结节需密切复查,如不能排除恶性,建议积极进行活检或手术治疗;疑似炎症的结节,短期服用抗生素观察即可。
李勇表示,查出肺结节,最好的治疗就是按时随访,一般不建议马上开始用药或者使用中医等其他疗法。日常生活中,健康习惯也能为养肺护肺舔砖加瓦。
避开污染。戒烟限酒,远离二手烟、三手烟;在有放射性或污染环境中的工作者,做好职业防护;雾霾天减少外出,必要时佩戴N95口罩;厨房保持通风,减少油烟吸入。
均衡饮食。多摄入深色蔬菜、水果、坚果等富含抗氧化物质的食物,适量补充优质蛋白。
规律生活。每周进行3~5次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有助提升心肺功能;保证每晚7~8小时优质睡眠,避免熬夜,维持免疫系统稳定;保持平和心态,适当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家族中有肺部疾病史的高危人群要定期体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