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二手平台上售卖的“狂风”战斗机HUD
卖家介绍说这是通过合法渠道获得的“好东西”,而且带有原装的运输箱、收藏证件,价格只需要26800元人民币,可见相当亲民。HUD是平视显示器的英文缩写,也被直接翻译为“抬头显示”。主要安装在战斗机、民航客机上,功能是通过光学反射原理将关键的飞行数据、导航信息、作战指令等投射到飞行员正前方的玻璃上,是一款常用的显示器设备。过去战机飞行员经常要低头查看各种仪表盘,最典型的就是苏/俄系的各种战斗机、直升机和运输机,仪表盘的数量和复杂程度堪称“反人类”。
HUD技术的出现几乎对飞行员的一次“肉体解放”,有了它之后查看信息就轻松很多了。冷战时期西方国家的战斗机开始普遍装备HUD并逐渐成为了一种标配,技术成熟之后HUD也被逐渐延伸应用在了民航领域,比如波音787、空客A380。但军用HUD主要显示的是战术信息,民航HUD更侧重于导航和着陆指引。如今它的技术已经下沉,很多汽车也用上了它,比如奔驰S级。另外一些车型的HUD可以是原厂自带的,也可以根据需求由用户自行改装升级,甚至有了更强的AR-HUD,增加了虚拟现实、全息等功能,可见它的技术没什么神秘之处。

▲国内二手平台上售卖的“狂风”战斗机HUD
“狂风”战斗机是英国、德国、意大利3个国家联合研制的一款双发超音速可变后掠翼多用途战斗机。首飞于1974年,1980年代开始正式服役。“狂风”主要替代老旧的F-4、F-104等机型,可用于执行对地攻击、防空拦截、电子作战等多样化任务。
可变后掠翼在那个时代属于尖端技术,“狂风”的主机翼可以在25度~67度的范围内调整,以适应飞机在高速和低速两种状态下的不同气动特性。一般而言,当飞机在高马赫速度飞行时,如高空2.2马赫或海平面1.1马赫,“狂风”的后掠角将调整到最大的67度角。飞机进入低速飞行模式后,为了提升低空机动性和支持超低空突防,后掠角将会变为25度。

▲沙特的“狂风”战斗机
“狂风”战斗机装备了两台RB199-34R型涡扇发动机,单台推力达到了38.7千牛。航电系统安装了一台“猎狐手”脉冲多普勒雷达,探测距离可达185km,可以同时追踪多个目标。配套的电子战吊舱可配合AGM-88反辐射导弹使用,压制敌方的防空导弹雷达或其他地面雷达。
“狂风”有7个外挂点,包括机身的3个和机翼下的4个,最大载重量9吨。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英国、意大利、沙特总共有80多架“狂风”参加战斗,执行了2000多次任务,摧毁了大量的伊拉克地面目标。不过该机在实战中也有损失,大多数还都是被防空导便携式防空弹打下来的。其中英国损失了6架,意大利损失了1架,暴露了这款飞机在执行对地攻击任务时防御力较低的问题。英国早在2019年就已经将其全部退役,意大利、德国则分别计划在2025年、2030年左右完成退役。沙特现役80架“狂风”,也是该机唯一的海外用户。


▲“狂风”战斗机的HUD以及其他零碎
由于“狂风”战斗机在英国早就已经退役了,所以大量的库存HUD就被公开贩卖。实际在外国的很多网购平台上比如eBay,它的价格甚至要卖的更便宜一些,部分零件只需要100欧元就能够买得到。但要能够找到品相如此之好且具备收藏价值的Tonado HUD确实不算很容易。买家还给这款商品通上了电,显示确实可以使用。但因为已经没有外界输送进去的信息了,这玩意也就是“能亮”,别的作用真的不大,至于“军事机密”那更是啥也没有,本质上跟没有用的电脑显示器也没有太大区别。除非有技术打捞能把这东西拆下来用到汽车上。而汽车要的是导航地图、速度、油量、发动机转速等信息,如果能把它们整合到这台显示器里,那绝对够吹一吹的。
基于以上推测,这个产品大概率就是当年多生产出来的“狂风”战斗机的备用件,没有用完,现在也就只能卖给收藏玩家。如果不是有这么多军迷感兴趣,估计这玩意儿也就只能当“废品”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