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东京大学塌房 教授们在风俗店挑女生(组图)

当“亚洲学术天花板”塌了,不是因为学术造假,不是因为论文抄袭,而是因为——饭局、夜店、风俗店。这事儿要不是东大亲自“演绎”,你真不敢相信。



最近,日本社会被一桩看似“饭局纠纷”的事件震惊了。但你仔细一扒,发现这背后牵扯的,不只是金钱和人性的问题,更是整个学术圈“权力与资本”不健康关系的赤裸展示。

事件主角?东京大学研究生院的两位教授。



被指控的内容?借“科研合作”之名,行“吃拿卡要”之实,甚至演变成精神控制、语言恐吓。

金额之大、频率之密、行径之露骨,几乎刷新了公众对“教授”二字的所有幻想。



事情是怎么爆出来的?

爆料人不是别人,而是日本化妆品协会代表理事引地功一。他本来只是想找东大搞个联合研究项目,结果被一顿“学术饭局”拉进了深渊。

故事开始于2023年2月。一位东大教授主动发来“邀请”:一起吃顿饭,聊聊研究合作。听起来是再正常不过的政产学互动,但这顿饭开启的,是长达一年多的“接待马拉松”。



第一次在东京一家高档法餐厅,一顿饭几十万日元;接着是银座俱乐部、特色夜店,再到后期——风俗店也成了接待项目之一。

从“吃饭”到“作陪”,再到“特殊服务”,两位教授花样百出,费用一路飞涨。据引地功一自己统计,一年半时间,光是接待费就高达20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93万元)。



不是饭局,是“每月两次”制度化敲竹杠

你以为只是几顿饭?错了。

这不是“偶尔为之”,而是被明文要求每月固定两次接待,并被命名为“引地会”,俨然成了小型权贵俱乐部。



据爆料,两位教授不仅指定餐厅、安排时间,还会“挑人”作陪,要的就是“他们喜欢的女孩”,气氛要到位,香槟要开够。

更过分的是,他们压根没打算低调。饭店员工表示:教授们在包间里公然挑姑娘、开玩笑、打情骂俏,全程光明正大、理直气壮,仿佛别人欠他们的。



而在某次对接中,一位教授居然怒斥引地功一:“钱快拿来,耍我是吧?信不信我弄死你!”

这已经不是“职场PUA”,是明晃晃的威胁。



合作没进展,钱倒是一分没少花

更讽刺的是——研究项目几乎毫无进展。

引地功一越供越怕,越怕越被拿捏。项目的主动权一直在教授手中,他们说继续就继续,说暂停就暂停,一副“不给我花钱,你就别想搞科研”的架势。



到后来,他终于鼓起勇气向东京大学举报了这两位教授。

然后发生了什么?

他自己被踢出了合作项目。

东大方面给的理由模糊不清,官方回应也是一句“无法作答”,就把这事儿压了下去。至于那两位教授?彻底失联,校方也联系不上人。



从“吃饭文化”变成灰色交易,东大能躲多久?

别再说什么“个别行为”、“个人问题”了,这种长期、系统、配套的“接待文化”,显然不是一两顿饭可以解释的。

在学术界,特别是像东大这样资源、名望双丰收的顶尖学府,“教授”不是一个单纯的职业,而是拥有研究话语权、资金分配权、项目决定权的“权力节点”。



很多企业愿意花钱合作,说白了是冲着东大的学术背书、政策资源和人才输出。但这原本可以双赢的合作模式,却在某些教授手里变成了彻头彻尾的变现工具。

学术招牌?用来要价。

研究名义?用来吃喝。

教授头衔?用来压人。



法律也不是白纸:可能涉嫌受贿罪

这不是简单的“道德失范”。根据日本相关法律,国立大学的教授属于“准公务员”范畴。以职位为由接受高额接待,尤其是将合作与金钱捆绑,已经涉嫌受贿罪。

更别说,这件事还伴随着恐吓、语言暴力等行为,性质极其恶劣。



目前,日本化妆品协会已经准备向东京地方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东京大学赔偿3900万日元的经济损失,并恢复研究项目。

而引地功一本人也承认,自己也可能面临“行贿”指控,但他说:“我愿意为这件事承担法律责任,只希望研究能回到正轨。”

网友评论:东大这次真是“上流社会的中年饭圈塌房”

这事一爆出,日本网友评论那叫一个辛辣。

“东京大学吃饭比银座贵,学术成果却越来越水。”

“现在的教授不做科研,专门搞饭局直播带货?”

“本来以为东大最绅士,没想到连手都不让牵成了教授烦恼的源头。”



还有人指出,最近几年东大的教授频频出现在YouTube拍视频、上电视,出些没营养的畅销书,“学术KOL化”严重,却忽视了最基本的科研和人格修养。

“你学历再高,人品不行,也是个笑话。”



从引地功一的经历来看,他本意是希望企业和高校强强联合,把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产品;但现实却告诉他:你不花钱、不到位,就别想合作。

这不是学术圈的问题,这是“权力腐败”在学术系统里的投影。



东京大学是否会回应?会不会处理那两位教授?这可能需要时间。但可以确定的是:“高高在上”的象牙塔,再也不能自说自话了。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