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档综艺的游戏环节,节目组安排的面试官向嘉宾扮演的求职者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这个可能需要一些加班,你能接受吗?
问题的答案似乎显而易见。

然而,当旁观面试的年轻艺人正在思考,以何种方式表达自己愿意,能显得社畜感没那么强时;唐国强老师直接搬出劳动法,明确表示,绝不加班。
爽文照进现实,幽默浑然天成。
至此,唐国强老师正式成为观众心中新一代的综艺之神。
论综艺感,还得是老一辈
老一辈艺人的综艺感,主打一个出其不意。
加班问题上,大家原以为唐国强老师会给出“可以加班”的回答。毕竟在大多数的叙事中,老一辈艺人都是吃苦耐劳的代名词,是可以为了事业牺牲生活的存在。但唐国强老师用八小时工作制,亲手撕碎了大家下意识的期待。这样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反差,很难不让观众感到惊喜。

这种迷人的反转,也出现在老一辈艺人刘晓庆身上。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如果曾进过监狱,那这段经历一定会是人生的一个污点,所有与之相关的话题,自己都将羞于提起。但刘晓庆却在这件事上非常坦荡。
节目中,金星问她,出狱是不是她妹妹去接她时。她坦率地表示,自己全家都进去了。真诚坦率的模样,反倒让原本还带着试探性口吻的金星有些不好意思了。

生存哲学也好,超绝心态也罢。反正观众是被这反差感带入坑了。
当然,老一辈艺人吸引观众的可不止反差。继“清澈的愚蠢”后,唐国强老师开辟出了专属自己“清澈的糊涂”赛道,这观众可是第一次见。
在节目的认人环节,唐国强老师不仅工作人员与刘耀文傻傻分不清楚,更是给时代少年团成员集体“赐名”,上演现实版“马什么梅呀?”

不过,这只是“清澈的糊涂”1.0的现场,在“清澈的糊涂”2.0的现场,唐国强老师直接感谢起了哔哩哔哩,要知道可他参加的是某酷的综艺呀。在一个平台的节目里提竞争对手,是行业大忌。唐国强老师的话一出,同场嘉宾赶紧捂嘴。然而唐国强老师眼神清澈地表示“他们有什么区别吗”完全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还是听到“他俩几乎可以算是对家”的回答后,才立马收起清澈的眼神,瞬间改口。
这宛如自己在家里长辈面前,揭穿骗子计谋后,长辈乖乖听话的场景,格外让观众亲切。

每一个综艺都在想办法制造反差,创造新鲜感吸引观众眼球,但观众时常因为代入感不够强而阅后即忘。这时,老一辈艺人的优势就出现了。唐国强、刘晓庆、叶童……即便你没有看过他们的剧,也一定听过他们的名字。家喻户晓让他们自带亲切感,能快速拉近与观众的距离,让观众看综艺更有代入感。
且不常在综艺中露面的老一辈艺人,在综艺中的真情投入,难免要比时常混迹在各大综艺的年轻艺人们更多。他们在综艺中几乎没有表演痕迹的真情流露,更让观众确信这一定是没有剧本的临场发挥。

《乘风2025》二公组队时,叶童和李艺彤均亮灯向房琪发出邀请。房琪拒绝叶童,解释称“想要尝试唱跳舞台,担心叶童的精力问题”,并补充“希望你能玩得开心”。说话直接的叶童当场回应:“我一直玩得很开心,可是我觉得,你这样去怀疑我的精力,我觉得你真的有问题。”
这简单直接的回应还闹出了不小的风波,质疑房琪情商低、欺负老一辈艺人,各种讨论层出不穷。最后是叶童亲自在微博表示,自己和房琪私下关系很好,网友才暂时将此事翻篇。
不过无心插柳柳成荫,叶童心直口快的真情流露倒是让节目效果拉满了。或许就是传说中的观众缘——你站在哪儿,观众会自动替你演,即便是上综艺。
超强综艺感是怎样炼成的
综艺节目受规则约束,而综艺效果却是反规则,甚至有些“出格”的。
默认能适当加班,是大多数打工人与企业之间的“约定俗成”,搬出八小时工作制是对这一“约定”的“背叛”;在节目现场感谢主办方,是例行工作,感谢主办方的竞争对手是赤裸裸地向对家递“投名状”。然而这些对规则的偏移,却带了超强综艺感。

节目中的其他嘉宾难道不知道“八小时工作制”“感谢对家”会带来不一样的节目效果?他们肯定也知道,只是被当下社会规则规训太久的他们,要缓过神才能想到这些效果点。而没有被当下的社会规则规训的老一辈艺人,几乎是脱口而出。规训下的规则红线对他们来说非常模糊,甚至可能根本不存在。
《再见爱人》里,杨子谈到黄圣依容易被忽悠。倪萍老师直接贴脸开大,“她这么容易被忽悠也一定被你忽悠”怼得杨子哑口无言。杨子说自己没时间陪孩子,蔡明老师也是直接回怼“你多大的官儿”。
给节目嘉宾保留一点颜面这个选项,在倪萍蔡明老师这里根本不存在。也因为这选项不存在,才终于有了让人解气的节目效果。
仔细想想,成长于另一个年代的他们,所接受的是另外一套社会规则的规训。而以年轻艺人为主的综艺节目,呈现的通常是被当下的社会规则规训后的状态。这两套社会规则之间的距离,就是随时可能迸发出节目效果的土壤。

另外老一辈艺人毕竟咖位在那里(咖位不在那里的已经沉寂或转行了),没有那么多“这样会不会得罪节目组”“这样观众会不会不喜欢”的顾忌。顾忌少了,才更有可能因为放肆展露个人魅力,带来意想不到的节目效果。
放肆展露个人魅力,除了毫无顾忌,更需要真诚参与。划划水,只会成为充当背景板的“老年吉祥物”。这一点唐国强老师很有发言权,毕竟唐老师在节目中的第一大笑料就来自真诚参与。提前一天熬夜背台本,结果背错,背成了六小龄童的。敬业值拉满,节目效果也拉满。

细看下来,无论是背错台本、还是八小时工作制的回怼都是唐国强老师认真投入、真情参与后才有可能出现的笑料。
因为敬业,所以提前背熟台本,才有了背成了别人的这一笑料;因为代入到了自己那个朝九晚五还是形容工作辛苦的年代,所以义正严词地说出八小时工作制,才有了其它嘉宾与观众后知后觉的爆笑。
大多数的老一辈艺人,都是第一次参加这类年轻人的综艺,节目嘉宾和节目受众都是比他们小很多岁的晚辈。他们需要适应和调整的不仅是新的观众互动形式,还要储备一些年轻人的梗。敬业对他们来说,是减少适应成本的第一步。但也正是因为迈出了这一步,积极参与到节目的互动中去,才有机会创造出更多的笑料。

毕竟对于精神状态超绝的他们来说,任何困难和质疑都会成为自己勇气的勋章,只是时间早晚而已。这不把苦难当回事儿,比年轻人还年轻人的精神状态,可太能迷住年轻人了。
拿捏住老一辈的综艺感,可没那么容易
不知从何时起,越来越多的综艺开始流行邀请老一辈艺人加盟。《乘风2025》中的叶童、《这是我的西游》中的唐国强,老一辈艺人迎来了自己的事业第二春。
对于综艺节目组来说,有点搞笑天赋的综艺咖就那么几个,各个节目组翻来覆去地用,很难拉开区分度。邀请歌手演员加盟,为节目输入新鲜血液,确实能带来一定的小范围曝光,却很难破圈。再造一个全民偶像太难,选一个老一辈的全民艺人扩大曝光似乎更事半功倍。

而对于消失屏幕许久的老一辈艺人而言。江湖虽还有他们的传说,但他们已经离开江湖好多年。市场上符合他们的角色,要不就是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能够有机会参加一堆年轻人的综艺,展现自己演员之外的另一面,也未尝不是一个好机会。
不过机会往往也伴随着风险。《一路繁花》中,蔡明已经出现严重高反,还时刻想着自己是在录综艺,不忘给大家讲笑话,活跃气氛。《乘风2025》中,叶童凌晨还在进行高强度的舞蹈练习。
节目组或许会把这塑造为一种敬业、拼搏、潇洒老去的叙事,但身处话题中心的她们不仅是艺人,也是老人。即便是年轻人,在遭遇高反或者连续熬夜后,也需要长时间的休息,才能让身体缓过来,更何况是已经六七十岁的老一辈艺人。

艺人的职业素养告诉他们,要把最好的一面留给观众,所以他们不会轻易向镜头诉苦。但一切都看在眼里的观众很难不心疼,之前“禁止虐待老人”的微博热搜,就是观众在表达自己的抗议。
比起健康,或许老一辈艺人更在意的是自己在观众心中的形象。
能够被综艺节目组邀请的老一辈艺人,多半是具有一定知名度,并且在观众心中印象不错的艺人。而一旦他们选择再次在公众面前露面,也就意味着他们留给观众的最后一个形象将会被改写。
如果整个人在综艺中呈现的状态是讨巧欢喜令人共情的,那么就会像庆奶一样被封为精神领袖;如果呈现出的状态或者说出的某句话存在争议,很可能从白月光变成白米饭,无法优雅体面地从观众的视野中老去。

除去艺人本身的因素,很大原因或许是价值观的代际差异。以庆奶为例,蹲过监狱、多次离婚结婚、不生娃,这些在她那个年代简直是“大逆不道”。而那个年代遵从的“男主外,女主内”,恭敬贤良,在现在的年轻人看来或许少了几分大女主气质。
时代终于追上了庆奶,但即便是已经被时代追上的庆奶,也免不了在综艺中被审判一番。努力追赶时代,艰难区分刘耀文和刘耀文的唐国强老师,收获的笑声也远多于心疼。
如何恰到好处地拿捏住老一辈艺人这份独有的综艺感,对节目组和艺人本人都是一个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