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十万消费降级的俄罗斯人 跨国到黑河就医(组图)





2025年4月15日中午,中俄边境城市黑河,市中心的华富商场——俄罗斯人在黑河最爱逛的购物中心——俄罗斯萨哈林州居民尤丽亚张开嘴,向我展示自己“新鲜出炉”的一口雪白整齐的牙齿。几小时前,她刚在黑河一家民营医院完成了“3D二氧化皓全瓷牙修复手术”。

“我原来的牙齿很吓人。”尤丽亚展示手机里的术前牙齿照片。“我的牙因为缺钙坏了,有很多蛀牙,补了很多次。”

这次跨国就医之旅,尤丽亚说,“我最开心的是收获了漂亮(的牙齿)。我想漂漂亮亮地去上班。”

在中俄边境,如黑河、绥芬河等城市,以看牙和中医保健为主的医疗旅游正在“圈粉”大量俄罗斯人。其中,“中医粉丝”们喜爱推拿、针灸、拔罐,也服用中药方剂;牙科患者们则来自俄罗斯全境,比如西伯利亚地区的伊尔库茨克,以及更远的莫斯科、诺夫哥罗德等地,后两地到黑河的陆路距离分别为7430和7500公里,即使不眠不休24小时驾驶,也要开上4天半才能到达。

这不远万里的驱动力或与俄罗斯人的消费降级有关。俄乌战争以来,卢布大幅贬值。2024年俄罗斯GDP虽上涨4.1%,但据报道近年俄经济的主要推动力是“国防开支”。俄罗斯国内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25年通胀率将达到9.3%。对比之下,到中国做中医保健,价格比俄罗斯低一半,而牙科手术花费只有俄国国内三分之一左右,一次可以省下好几万元。对如今的俄罗斯人来说,这笔钱并不是小数。

另一方面,中俄关系持续深化,“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两国签证申请简化,航线网络扩展,航班数量增加,目前中俄每周至少有170个航班,2024年俄中旅客流量达到278万人次,其中俄航运载近83万人次,是2023年的三倍。

这一切都让俄罗斯人前往中国的医疗之旅越来越便利。在与俄罗斯远东第三大城市、阿穆尔州首府布拉戈维申斯克(以下简称布市)隔江相望的黑河,跨境医疗热还在持续升温。



黑河与布市最近距离仅有700米。4月中旬,中俄界河的黑龙江仍未解冻,眺望对岸,布市建筑清晰可见,高层楼房不多。

◎ 在黑河隔江眺望布市

黑河的街道标识都是中俄双语。这里街道开阔但行人寥寥,呈现出一种典型的“地广人稀”。一位当地出租车司机告诉我,黑河面临东北城市普遍的困境:人口外流。“年轻人都出去了。”

黑河市政府官网人口数据只更新到2023年,上面显示,当年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123万。也是在2023年,媒体报道,12年间,黑河人口减少了超过40万。

◎ 黑河街景

俄罗斯人补充进来成了黑河的新鲜血液——2023年9月,黑河恢复因疫情中断的中俄互免团体旅游签证。2024年,黑河口岸出入境人数突破44万。在黑河,参团和自由行的俄罗斯人购物、就餐、洗浴,做推拿和针灸,看牙医。根据华经产业院整理的统计信息,2024年,黑河第三产业增长26.48%。“对俄罗斯人的医疗这块,可以说是黑河的一个产业了。”一名当地导游说。

巨大的价格差是黑河吸引他们的重要原因。在黑河,尤丽亚的全瓷牙修复手术一共花了28万卢布(约合人民币2.5万)。“在萨哈林,要80万卢布(约合人民币7万)。”尤丽亚说。相比差价,来中国的机票和吃住都变成了小钱。何况俄罗斯境内的机票不贵,从萨哈林到布市的往返机票折算成人民币只要1000元。

48岁的尤丽亚是一名幼师。在朋友“强烈推荐”下,她4月12日从布市来到黑河,3天之后,4月15日,她的牙齿已经焕然一新。这样的“中国速度”让她惊叹不已。

◎ 尤利亚向作者展示她的新牙齿

“在俄罗斯的公立医院做同样的治疗需要2个月。”她说。“到黑河做牙,在俄罗斯人中间非常流行。”在这家牙科诊所,她遇到了来自不少萨哈林州不同城市的老乡,有人来自南萨哈林斯克,有人来自戈尔诺扎沃斯克。还有一位病友来自秋明州的苏尔古特。

在医疗业人士白桦记忆中,早在十几年前就有俄罗斯人来黑河看牙。目前除了公立的黑河市口腔医院,黑河还有十几家私营牙科诊所接待俄罗斯客人。此外,黑河市代管的县级市五大连池也有类似诊所。

“黑河的牙科医疗是十几年历练、积攒出来的口碑。”白桦说,最大的优势是“速度快、价格低、服务态度好”。这得到了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医院员工列娜的确认。2024年,59岁的她在五大连池做了牙桥修复手术,“俄罗斯要50万卢布(约合人民币4.4万),在中国是15万卢布(约合人民币1.3万),而且中国的技术很好”。

她告诉我,在五大连池做牙科手术,“售后”管5到10年——出问题可以免费再做,“俄罗斯的售后是1年”。

“拿患者当上帝,这样客户越来越多,跟滚雪球一样。你看满洲里也是口岸,绥芬河也是口岸,但它们没有(做得这么大)。”白桦说。当然还有另一个原因:黑河的民营诊所主攻社交媒体,在VKonkakte等俄主要社媒开设账号,发布俄语视频揽客。

白桦说,有意向的俄罗斯客人会在后台私信医院,发来自己牙齿的X光片。此后,医院会提供一对一咨询服务,并出具治疗方案和报价。客人认可后,双方约定时间,客人从俄罗斯过来治疗,签证、食宿费用自理。

另一位知情人士许晓说,还有人帮助黑河的牙科诊所在俄罗斯获客,从中收取分成。这甚至也“形成了一个产业”。

公立的黑河市口腔医院招牌为中俄双语,外墙还有双语牙科知识宣传栏。我到医院那天,在一楼,一位中年俄罗斯女性正躺在病床上接受治疗(电子屏显示患者名叫列那)。挂号、收款窗口都有俄文标识,患者就诊流程、医院科室位置、收费标准也用双语注明。





另一家私营牙科医院更加火爆,墙上贴着双语版“当天告别黄黑丑牙”的3D超薄瓷贴面宣传海报。6个诊室大半满着,躺的全是俄罗斯患者。在大堂等候的还有8名俄罗斯人,其中一人拿着X光片,所有人脚上都套着蓝色塑料鞋套。

◎ 大堂一角,这里坐着6位俄罗斯人

牙科服务产业链也延伸到了周边。在黑河市最繁华的中央商业步行街旁,一位药店工作人员说,很多俄罗斯人来店里买牙科术后抗菌消炎药,比如头孢、甲硝唑。

有的客人有翻译带着,有的客人自己来,用翻译软件交流。客人看不懂中文的药品说明,他会把一天吃几颗药、什么时候吃通过翻译软件解释给客人。

在黑河知名俄罗斯餐厅阿穆尔,老板说,经常有术后的俄罗斯人来就餐,他们通常不点俄餐,而是尝试中餐。有的客人会专门指着自己的牙,意思是刚做完手术,要吃点软乎的。



“俄罗斯人都喜欢中医。”刘淑杰说。两个月前,她也在自己的中医馆门口放上了俄语广告(黑河大大小小的中医诊所布满了中俄双语招牌)。她二十多年前从事中俄旅游,有很多俄罗斯朋友,也曾带着他们在中国求医问药。“有人有脑瘫,用中国的针灸治疗,效果还真挺好。”2024年,她加盟了一家全国连锁的中医馆,准备成为连锁店里第一家服务外国人的分店。

“我们那个年代,中国人偏向挣钱,不注重休养,但俄罗斯人每年铁打不动的是暑假全家旅游,现在也没变。”刘淑杰说,很多俄罗斯人会直奔五大连池休养,模式往往是俄罗斯发团,黑河地接,再用大巴车将客人拉往200多公里之外的五大连池景区。

现在黑河客运站就有“布市-黑河”跨国大巴,而从黑河到五大连池每天有两趟大巴。一个自由行的俄罗斯人完全可以通过公共交通自己到达景区。

◎ 黑河客运站的国际大巴候车区

4月中旬的五大连池像一个淡季的康养小镇——最低气温还是零下,路边有零星积雪,树木没有转绿,中国游客寥寥无几。这里活动的大都是俄罗斯客人。他们主要住在五大连池工人疗养院和旁边的万丽园酒店。



五大连池工人疗养院1979年开业,是“全国劳动模范疗休养接待基地”,规模巨大,除了多栋住宿楼,还有一所康复医院、一栋康养楼、一个矿泉浴馆。康复医院里内科、外科、中医、中西医结合诊室、彩超室、心电室、冲击波治疗室、颈椎牵引室、中药熏蒸治疗室一应俱全。“针灸、按摩、理疗、泥疗,一些小型外科手术,修牙补牙,咱们这儿一条龙,不出疗养院,基本都能搞定。”工人疗养院工作人员陈磊说。

◎ 五大连池工人疗养院内的康复医院门口

康复医院每年会接待超过1.5万俄罗斯患者。夏天是旺季,工作人员王梅梅说,到了那时候,疗养院接待的客人“差不多一半俄罗斯人,一半劳模”。因为劳模团和俄罗斯团都是提前签约,旺季临时来的散客甚至可能因爆满而无房可住。

置身五大连池工人疗养院,有时你会错觉置身前苏联——这里的建筑带有浓重的苏联风格,三四层的黄色小楼,一栋叫工匠楼,一栋叫劳模楼,楼前贴有红色标语:“崇尚劳模,学习劳模,关爱劳模,争当劳模。”

疗养院内自助午餐和晚餐45元一位,吃的是红烧豆腐、宫保鸡丁、烧带鱼这样的中国菜。放眼望去,食堂里俄罗斯客人占了九成,几乎都是中老年人,有的拄着双拐,有的步履蹒跚。“年龄从五十到七十多,很多人一身病。”王梅梅说。

陈磊说,疗养院在1990年代曾跟布市的工会系统对接,进行两国职工互换疗养,后来变成了个人自费,知名度越来越大。在他印象中,一位俄罗斯客人已经来了20次了。

俄罗斯客人多了,疗养院的工作人员都会一些与专业相关的俄语,医院还配有专门的俄语翻译。“这里的人都会说俄语,都很热情。”列娜说。2024年10月她第一次跟团来这里,待了10天,除去牙桥修复的手术费,一共花了约4200人民币。她一开始害怕针灸,感觉很痛,但结束后觉得很舒服。她还做了一个特色艾灸,“把身体里的寒气带走”。

熟门熟路后,今年4月,她又和两个亲戚一起来了。这次他们是自由行,待了13天。“俄罗斯也有推拿,但更贵,五大连池这边便宜一半。”她说。这里一次推拿或理疗收费50元。

疗养院已经有了一套成熟的俄宾接待体系:到达后,他们会领到一本纸质的俄罗斯患者专用病志,医生会了解既往病史、查体情况,协商要做的检查和治疗项目。病人会根据医生建议购买相关的治疗票,治疗记录登记在病志上。

◎ 俄罗斯患者专用病志上对康复医院颈椎牵引的介绍

“中国劳模来待的时间短,也不会天天做推拿理疗,有人做一次就拉倒了。俄罗斯人一来就买一个疗程,待9天买9天的,待10天买10天的,一天一次。”王梅梅说。

我在康养楼一楼的一个6床位小间遇到了三名俄罗斯女性,一位在做理疗,两位在拔火罐。外间则趴着一名做红外偏振光治疗的俄罗斯男性。



康养楼还有一个矿泉水疗馆,提供158元的全项目套餐,包括游泳、温泉、冷泉、汗蒸、盐浴、火山灰磁疗等。五大连池的冷泉在俄罗斯人中很有名,传说能治疗皮肤病。泡冷泉很受罪,水的温度只有六七度。春末冷泉开放,对治病抱有信念的俄罗斯人会在冷水里坚持。



好几个黑河人告诉我,来看病的俄罗斯人性格天真、直爽,没啥心机。

“中国这种医闹,俄罗斯没有。你给他看病,说明白了,他要认可你,那就是无比地信任,不会像咱中国人怀疑这怀疑那。”刘淑杰说。

“他们跟中国人不一样,中国人挣点钱还得攒着,就挺压抑、挺累的,他们挣钱就花,月光,花钱花得老开心了,尤其来黑河就是花钱来了,往那儿一躺,享受你给他按一按,可开心了。”黑河一家艾灸馆的老板迟冬月说,俄罗斯人就连8岁小孩都要带来按一下,“他们觉得按摩是非常享受的东西,要给孩子用”。

俄罗斯人的“穷开心”让迟冬月羡慕。她三十多岁,老家在黑河农村,现在妈妈还在老家。妈妈告诉她,今年村子里出去找活儿的很多人都回来了,“以前出去找活儿很轻松,现在找不到活儿”。这种焦虑也会感染到她。她现在店租一年2万多,目前状况维持在“能达到温饱”。

霍宏的康复理疗室每年都有几百俄罗斯人光顾。他老家也在黑河农村,二十多岁时外出打拼,38岁那年回黑河开了一个小理疗室。他的理疗室是在2014年开业的,那一年,俄罗斯人均GDP达到了10年内的最高峰——接近1.6万美元。这个数字如今仍未被打破。现在来他这里的俄罗斯人里中老年人多,年轻人少。

“大多都是普通人。有来旅游的,也有来做生意的。”霍宏说。来看病的俄罗斯中老年人多数块头很大:女性很多体重一百五六十斤,男性一百八九、两百斤也很常见。但他们对减肥并不在意,“好像觉得胖是很正常的”。

“我们中国人的牙比俄罗斯人的牙强。”一位五大连池景区私营牙科诊所的老板告诉我,他认为原因之一是俄罗斯天气冷,阳光少,容易缺少维生素D。

在黑河街头,俄罗斯人们会拎着中国啤酒边走边喝,“当水一样”, 霍宏说。男性如此,女性也如此,“中国女的喝多了就回家,他们喝多了哪儿都去,也会来按摩”。有时按摩完,他们还处于迷糊状态,不知东西南北。“但是他们都很有礼貌。”一次一个喝醉的俄罗斯女客人不小心碰落了霍宏店里的花盆,坚持一定要赔偿。

大冷天喝冰啤的习惯让迟冬月断定俄罗斯人“不知道什么是养生”。她还判断俄罗斯客人普遍“湿气重”,不注重保暖,“他们吃的蔬菜少,容易生湿气,上火,脾的功能也差”。

很多俄罗斯人怕痒又怕痛,推拿不受力。“宁愿按10个俄罗斯人,也不按1个中国人,因为按10个俄罗斯人都不累。”霍宏说。他会给带有猎奇心理的俄罗斯人展示一些“花活儿”,比如按到骨头发出“嘎巴嘎巴”声,他们会竖起大拇指,感到体验了神奇的东方力量。

因为语言差异,沟通仍然是一个问题。早年俄罗斯游客用谷歌翻译和中国人交流。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同年谷歌宣布俄罗斯子公司破产。霍宏注意到近年来的俄罗斯人不再用谷歌了。他每月花12元买一款国产翻译软件的会员服务和俄罗斯客人交流,效果不如谷歌,“很多时候词不达意”。

至于更深一些的中医知识,就更难解释了。陈磊困扰于许多中医概念在俄文中找不到对应的词,“阴阳、五行相生相克,就很难翻译”。迟冬月会一些俄语,但她也不知道怎么跟俄罗斯客人解释什么是“寒湿”。每当有俄罗斯客人问她“我这儿痛,怎么回事”时,她只能说,累的,冷的——“‘冷’,他们能理解。”至于“上火”“气血不足”这些词,她觉得更是“解释不了”,索性放弃。

◎ 迟冬月艾灸馆内贴的人体经脉穴位图

黑河中央商业街旁药店的工作人员说,俄罗斯客人会来店里买中成药,“买得最多的是连花清瘟”。此外,999感冒灵、抗病毒冲剂、抗病毒口服液、风寒感冒颗粒、双黄连,治风湿性关节炎的双氯芬酸钠片、治头疼的布洛芬也较受欢迎。

“中医是针对身体的整体恢复的,治疗的效果不像我们习惯的那么快。”一个俄罗斯网站介绍道。



黑河市区的一块政府展板上写着:黑河与布市是中俄边境线上唯一一对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功能最全、人口最多、经贸文化交往最活跃的城市,被誉为“中俄双子城”。1987年,黑河用“西瓜换化肥”,在全国率先打开了中断二十多年的中苏边境贸易大门。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中俄双边贸易创下了记录——2459亿美元,同比增加了68%。

从黑河到布市非常方便。黑河一家旅行社的布市二日游报价1050元。布市人坐船来黑河早市“凑热闹”的新闻,2024年在国内传播一时。黑河与布市的医疗流动也并非单向。“布市的眼科比较发达,好多年前黑河就有人去那边做近视手术。”一位曾在布市生活多年的黑河导游说。他的朋友就去布市做过手术。



如今,黑河市区有一条规模颇大的俄罗斯商品街,里面的多家店铺销售俄罗斯的各种商品,从蜂蜜、巧克力、伏特加、桦树茸到手工艺品,无所不包,尽管一位导游提醒,这里的手工艺品可能来自义乌。不过,黑河的优势正在丧失——俄罗斯商品街一家店的老板忧虑地说,现在在中国遍地开花的俄罗斯馆,对自己的业务造成了很大冲击。

在历史上,俄罗斯、布市与黑河的纠葛更深。

◎ 民国时期,黑河商户在布市繁华地段的板房市场

当时他们早10点渡江开门,下午4点坐船返回黑河

图源:黑河商会历史陈列馆

黑河机场名为瑷珲机场,距离瑷珲新城遗址40多公里,而后者就是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的签订地。在这个条约中,清政府向沙俄割让了大片领土。而布市过去还有一个中国名字,那就是海兰泡。1900年,海兰泡惨案在这里发生。4月中旬的一天,在五大连池工人疗养院不远处的小广场,我看到两位俄罗斯客人走过政府宣传栏。宣传栏介绍了五大连池风景区的历史,比如这里“清朝时是抗击沙俄的屯兵地”。

上世纪九十年代从事旅游业时,刘淑杰频繁奔走与黑河与布市之间,当时,她感觉黑河的城市建设与布市尚有差距。她看过一个俄罗斯电视台制作的短片,短片里,主持人展示过去的布市与黑河的画面:布市楼宇高大,拜占庭风格教堂颇为庄严,对比之下,“黑河就是个农村”。但十年之后,时移世易。刘淑杰听到主持人说,中国这样呜的一下这么高,那楼都建起来了。“他挺诧异中国发展这么快,布市停滞不前,没变。”

“现在的布市,相当于九十年代的中国。”一位频繁带队去布市的黑河导游说。

“俄罗斯人的国家民族感特别强。苏联解体,岁数大一点的都有失落感。但你说这场和乌克兰的战争,政府一号召,年轻人也都是踊跃参加,布市也有参加的。人一调动,还真能调动起来。”刘淑杰说。

潜移默化之间,两个国家在相互影响。“中国人脑子很活络。俄罗斯人遵守法律的意识挺强的,后期跟中国人在一起,他也会打擦边球了。俄罗斯跟中国人走得比较近的人,都富起来了。”

尽管如此,很多做生意的黑河人还是愿意留在俄罗斯。“俄罗斯在食品这一块特别绿色,吃得放心,生活节奏也不快,没有国内这么卷,大家慢条斯理地赚钱。”刘淑杰说。

直到亲身经历了几次卢布大贬值。很多黑河人损失惨重,不得不返回国内。其中一次卢布贬值由俄乌战争引发。霍宏发现,来黑河的俄罗斯客人消费能力差了很多。“以前来黑河,他们啥都买,现在,他们就是有选择性地买一买。”

◎ 在黑河华富商城购物的俄罗斯人

货币贬值的影响也体现在跨境医疗上。王梅梅发现,这两年,来五大连池工人疗养院的俄罗斯客人数量其实变少了。前些年里,疗养院康复楼的两个科室有五六十位技师,现在不到20位。

早年俄罗斯经济情况好的时候,在霍宏店里,客单价100元的消费,俄罗斯客人能接受,黑河人不太能接受。现在则相反:黑河人能接受,俄罗斯人接受不了了。另一个明显的变化是,以前俄罗斯人不讲价,不问价,但现在他们会挨个问价,选择价位较低的项目,甚至开始学习砍价。

“以前就感觉他们特别有钱,现在感觉他们没钱。现在他们会货比三家,在你家问问,在他家问问。”迟冬月说。

黑河市场因势而变。在以往,黑河中医康复理疗市场往往是双轨制,对俄罗斯人收费比中国人贵,比如对中国人局部推拿30分钟收费60块钱,对俄罗斯人可能是100块钱——很多俄罗斯人是翻译带着来的,收费里包括给翻译的提成。而现在,对俄罗斯客人,有些项目的价格降了,甚至有的项目中俄收费已经统一了。

对于那些砍价的俄罗斯客人,霍宏会告知,国内的中医项目收费都是统一的,他不能搞特殊降价。但他会额外给他们一些“添头”。比如客人说自己腰疼,手脖子也痛,他会给他们做一个60块钱30分钟的腰部推拿,再赠送10分钟的手部推拿,或者赠送一次拔罐。

他发现,来做推拿久了之后,一些俄罗斯客人也越来越中国化了——有的人可以受力了,有的人则习惯了听到自己骨头嘎巴嘎巴响了。

“大家都来黑河,大家都很满意。”获得了一口新牙齿的尤丽亚告诉作者,她再待两天就走,以后如果有机会,她还会参加这样的医疗旅行。

而在连续两年到五大连池做了两次康养后,列娜说,今年秋天,自己还会再来。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