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突袭被吊打 印度开闸放水是认怂了?(组图)

不出意外,印度发动了第二轮大规模无人机突袭。然而,29架无人机被凌空打爆,其中不少曾在中东大杀四方的“哈洛普”。

这款以色列制造的无人机,以反辐射攻击和长时巡飞闻名,号称“未曾有过成功拦截纪录”,为何却在巴基斯坦折戟沉沙?这场一边倒的防空大战,最大的“功臣”又是谁?



有一说一,巴基斯坦的逆袭,绝非偶然,而是十年磨一剑,坚持构建以中国技术为核心的防空体系的必然。2010年代初启动国产化转型,2020年便已然形成覆盖全空域、全频段的智能化防御网络。

在高空, FD-2000(红旗-9出口版)远程防空导弹,射程125公里,专克印度苏-30、“阵风”战机;中低空, LY-80导弹与“寂静狩猎者”激光系统组成拦截网,覆盖无人机、巡飞弹等目标;电子战,引入中国反无人机技术,干扰GPS信号,瘫痪无人机导航。



面对印度无人机袭击,显然不用搬出歼-10C等高端装备,这一场仗的胜利最大的功臣,是“寂静狩猎者”激光防空系统。这款中国研发的激光武器,最大射程4000米,拦截半径可随功率模式5-30千瓦调整,覆盖200米至4000米范围,可打击尺寸不超过2米、飞行速度低于60米/秒的低空目标。

而且,它从发现到锁定目标仅需2.5秒,目标切换仅需6秒,800米外可击穿5层2毫米厚钢板,1000米外可击穿5毫米厚钢板,真正实现“指哪打哪,打哪哪穿”,对“哈洛普”这类低速目标,形成绝对压制。

更绝的是,单次发射成本还不足1美元,对传统防空导弹单发400万美元的成本,简直不要太香。经此一战,彻底打破了“无人机无敌论”,证明低成本定向能武器,完全可有效应对蜂群战术。



这场空战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巴基斯坦的逆袭,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装备在实战中的硬实力。同时,也照出了印度军事扩张的虚胖本质。诡异的是,在无人机攻势受挫后,印度第一反应,是突然打开杰赫勒姆河上游大坝放水,这是什么意思?认怂了?当然不是。印度这"开闸放水"的背后,赤裸裸地摆着三重算计。

第一,军事挫败后的“止损操作”。大坝放水制造"天灾",导致巴基斯坦旁遮普省1200万公顷农田被淹,战术报复的同时,还能掩盖军事失败,转移国内舆论焦点。

第二,水资源武器的长期威胁。印度手握《印度河用水条约》主动权,其“断水-放水”双重策略,断水期,削减巴方77%农业用水,制造粮食危机;放水期,通过洪水摧毁基础设施,加剧经济崩溃。



第三,测试中国反应。印度长期炒作中国在雅鲁藏布江建水电站威胁其水源,此次放水或为抢占“国际水权”话语权,而且洪峰直逼中巴经济走廊西线,若中国工程受损,可挑拨中巴关系。

接下来,且看印度如何收场,是继续砸钱买更多“万国造”,还是痛定思痛,发展自家的军工体系?但不管怎么选,巴基斯坦已经靠着中械装备,在南亚天空站稳了脚跟,阿三的空中霸权,彻底成了过去式。

也看巴基斯坦如何乘胜追击,毕竟在这片充满火药味的土地上,想要保护好自家那一亩三分地,是要靠实力争取。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