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美国抛弃乌克兰,或导致欧洲四分五裂(图)

近日,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研究员莉安娜·菲克斯(Liana Fix)和美国天主教大学历史学教授迈克尔·金马奇(Michael Kimmage)撰文指出,美国抛弃乌克兰的真正危险在于可能使欧洲内部四分五裂。我们编译了该文,以飨读者。本文观点仅供参考,不代表欧亚新观察工作室立场。

特朗普总统崇尚灵活性。他毫不介意改变路线,更不愿被先例或自己的承诺束缚。尽管他承诺会迅速结束俄乌冲突,且华盛顿刚与基辅签署协议,允许美国从乌克兰未来矿产资源收入中分得一杯羹,但若未能达成他渴望的和平协议,特朗普仍可能彻底放弃乌克兰。美乌矿产协议的最终文本尚未公开,但无迹象表明其中包含对乌克兰的安全保障。作为三军统帅,特朗普可以突然且大幅削减美国对乌支持。

经过三年战事,数十个国家如今支持着乌克兰日益强大的军队。没有盟友能取代美国,但它们都举足轻重:美国无法通过撤出单方面终结战事。尽管失去美国支持后乌克兰维持战线将更加艰难,但俄罗斯也无法轻易取胜。美国仓促撤援的真正风险不在于乌克兰会立即崩溃,而在于欧洲各国可能丧失对抗俄罗斯的政治意愿。

若美国背弃乌克兰,欧洲将遭遇多重不幸。欧洲领导人会认为,致力于与俄罗斯关系正常化的美国,已无心提供其延续数十年的可信威慑。他们将把特朗普政府对乌克兰的抛弃视为"后美国时代欧洲"(若非"后美国时代世界")的第一幕。在此背景下,俄方或诱使欧洲屈服于恐吓,部分欧洲国家可能选择绥靖而非冒险激怒俄罗斯。



防御态势

特朗普政府不太可能批准新一轮对乌援助。数月内,美国援乌武器弹药将锐减。即便特朗普谋求经济利益,美国也可能削减或停止目标定位与情报支持。俄罗斯虽仍难速胜,但也无需担忧战败。其可延续破坏乌民用设施、恐吓民众出逃的策略。基辅保有维持大部分领土主权的人力、资源与盟友支持,但俄军可能缓慢推进,实现普京完全控制乌东四州的目标。

2022年春夏成功保卫基辅后,乌军曾在南部和东部大胆反击,夺回赫尔松并解放哈尔科夫州大片领土。去年七月甚至短暂占领俄库尔斯克州部分领土。但随着进攻能力耗尽,俄军逐渐将乌军逐出库尔斯克。乌方虽偶有无人机袭俄,黑海舰队也取得一定战果,但缺乏夺取大面积领土的兵力与装备。自2024年底起,战事已从2022-2023年的开放式对抗,悄然转入几乎难以察觉的防御状态。

若无美国援助,剩余其他盟友的支持对乌克兰至关重要。乌军在无人机作战中展现了自身的创新能力,欧洲国家也将继续军援。但乌将面临防空系统严重短缺,前线将无力拦截导弹袭击的窘境。乌军可能不得不对弹药实行配给制,并失去实时战场情报。即便获得了欧洲的增援,缺乏美国技术仍会令目标定位异常困难。

乌克兰领导层深知利害,也明白将面临什么。基辅需艰难抉择哪些领土可守。然而凭借军队的英勇高效及盟友持续支持,俄军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即便美国不再给予乌克兰援助,俄方人员损失也不会停止。这场战争仍是俄当局的战略失误。但美国抛弃乌克兰将重创欧洲,动摇其对美欧同盟的信心,并可能激化欧俄紧张局势。

后美国时代的欧洲

特朗普政府或许认为乌克兰的命运与北约的未来无关。但实际上,乌克兰是欧洲安全的关键。乌克兰是21世纪遏制政策的试验场——这是2022年以来跨大西洋联盟对俄心照不宣的方略。美国从乌撤出将向莫斯科释放信号:华盛顿不再致力于遏制俄在欧洲扩张。获得默许的俄罗斯或将试探欧洲安全根基——未必通过入侵,而是恫吓与勒索。

俄罗斯领导人可能把目标设定在他认为薄弱或内部分裂的欧盟/北约成员国(如波罗的海国家或罗马尼亚),制造危机(如声称俄语少数族裔受迫害),并通过展示导弹射程等彰显升级决心。若美国拒绝支持被针对国,法德英等欧洲大国将被迫介入。但无美国参与,它们或无力迫使俄退让。英法核武库总和不足以威慑俄罗斯的核讹诈或常规威胁。失去美国安全庇护的欧洲和北约在俄眼中不过纸老虎。

在后美国时代的欧洲,莫斯科将与各国建立差异式关系:对部分国家实施领土威胁与灰色地带战术(如信息战),对顺从者奖励以廉价能源。此情形可能促使部分欧洲国家选择中立甚至同俄罗斯接近。若无美国制衡,俄罗斯或重建其在欧洲的势力范围。届时,自20世纪90年代末便让俄国战略界欲除之而后快的"跨大西洋霸权联盟"将不复存在。

需要说明的是,俄军事实力不足以夺取乌克兰以外的大片欧洲领土,这也非莫斯科根本意图。但通过威逼利诱,普京可离间跨大西洋关系并瓦解欧洲一体化进程。

欧洲安全的核心

美国安全承诺减弱的前景令欧洲恐惧,已促使欧盟增加防务开支。但包括英国在内的欧洲国家仍无力承担起完全自主防御的责任。它们缺乏联合行动的政治意愿、资金、军事装备(特别是情报与空运等关键能力)及联合指挥体系。这些能力的建设过程长达数年甚至数十年,而法英的"核保护伞"即便覆盖他国,也无法与俄罗斯相匹敌。唯有美国能提供可信核威慑。

部分遭美国抛弃又无强力欧洲防务同盟的国家,或不得不因畏惧而与莫斯科妥协:恢复贸易关系,或在欧洲驻军与装备问题上让步。欧洲本就充斥着为短期利益迎合俄罗斯的政治势力。由于"脱离美国,实现欧洲自主防卫"的目标可能耗时逾十年,民众很可能不愿投票支持当下承诺增加防务开支的政客。

即便有意抗俄的国家,也可能因为短期的美欧双边协议放弃欧洲联合防务。波兰已要求美国将核弹头部署于其境内而非西欧。若各国竞相讨好华盛顿,特朗普将乐见欧洲内斗。欧洲安全格局可能退回战前错综复杂的条约网络,部分国家相互捆绑而排斥他国。混乱中,欧洲国家间的对抗完全可能爆发。欧盟能否承受这种变局?没有美国主导的北约还能否存续?这一切目前尚未可知。但可以确定的是,脆弱分裂的欧洲只会让俄罗斯受益。

避免欧洲分裂的路径

为防止欧洲滑向分裂与冲突,特朗普政府不应将乌克兰边缘化,也不应仅从经济视角看待乌。华盛顿应以矿产协议为基础,承诺保障乌长期安全——一个有能力自卫的拥有主权的乌克兰将助力稳定整个地区,这符合美国核心利益。

自1991年独立以来,乌克兰常被排除在欧洲安全体系之外。2008年北约布加勒斯特峰会承诺的成员国资格被无情遗忘。2014-2015年克里米亚事件及顿巴斯冲突后,法德的多轮外交努力更侧重表面上的停火,而非解决区域安全的根本问题。2022年的俄乌冲突最终引发欧洲安全震荡。如今乌克兰的地位问题已毋庸置疑地成为欧洲安全核心。

若无美国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协同,欧洲将面临艰难抉择:既要填补自身防务缺口,又需支援乌克兰。资源限制或美国方面改善对俄关系的压力,可能迫使欧洲削减对乌支持,进而损害自身长期安全。此外,美国弃乌将削弱北约对俄威慑能力。当前俄军深陷乌克兰,无力进一步扩张,但若特朗普政府认定乌不值得合作,俄罗斯的野心将与未来遏制俄罗斯的成本同步增长。若华盛顿此刻抛弃乌克兰,欧洲或成为特朗普第二任期的重大危机。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