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否满意?什么让我感到幸福?是伴侣?家庭?还是工作?一个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并不能和当地人们的生活状况划等号。单靠金钱并不能拥有真正的幸福——即便在富裕国家,人们同样可能感到孤独或对生活感到不满。
而与此同时,一定程度的物质保障与安全也是一个人能够达到内心安宁、充满希望、拥有美好感觉的前提。我们是否感到满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主观判断与心理感受。
一个国际研究团队通过一项名为“全球繁荣研究”(Global Flourishing Study, 简称 GFS)的最新问卷调查数据,对以下两个问题进行了研究:
什么构成了幸福的人生?
哪些国家的人特别满意(或幸福)?
“繁荣”(Flourishing)在此地指追求一种充满意义、快乐以及个人成长的生活。
用科学方法探寻充实人生的路径
这项发表在《自然/心理健康》(Nature Mental Health)期刊上的研究发现,各国情况差异显著。研究人员指出,这项调查的目的不是进行国家排名,因为调查结果不仅与国家本身有关,也受到受访者主观回答的影响。再者,来自22个国家的样本也并不能代表全世界。
尽管如此,研究依然得出一些具有广泛适用性的结论:有工作的人、有伴侣关系的人,或是定期参加宗教活动的人,其生活通常更为充实。
“性别差异并不显著;已婚人士的幸福感普遍高于其他婚姻状况的人;在职人员与退休人士高于失业人群;更高的教育程度与更频繁参与宗教活动(如礼拜)也与更高的幸福感成正相关。”德国凯泽斯劳滕-兰道大学应用社会学副教授莱奥妮·施泰克迈尔(Leonie Steckermeier)解释说道。
调查结果与《世界幸福报告》(World Happiness Reports WHP)出入大
这项研究除了采集人口统计信息和童年经历外,还深入探讨了健康状况、主观幸福感、生活意义、性格特征、人际关系以及经济安全保障等多个维度。
研究团队据此构建了一个“繁荣指数”(Flourishing Index)。该指数旨在全面衡量一个人各个生活领域的质量。全球来自22个国家(包括德国),超过20万人参与了调查。未来数年,研究人员还将在每年对同一批受访者进行重复调查,以跟踪长期变化趋势。
位于不来梅的康斯特大学(Constructor University)社会学副教授希尔克·布罗克曼(Prof. Dr. Hilke Brockmann)指出,研究人员尤其赞赏这项新研究中的海量数据,其结果与每年发布的《世界幸福报告》(World Happiness Report WHP)存在明显差异:“例如,在“全球繁荣研究”中,印度尼西亚排名第一,但在2025年的《世界幸福报告》中却排在第83位。而富裕的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在《世界幸福报告》中总是位居前列,但在“全球繁荣研究”中则并不尽然。”
年长者更幸福,年轻人更焦虑
关于人生不同阶段的幸福感,这项研究也带来了颇具启发性的发现。许多研究者长期以来认为人生幸福感呈“U形曲线”——中年最低,青年和老年较高。
然而,“全球繁荣研究”显示,不同国家之间的幸福感随年龄变化差异巨大:在澳大利亚、巴西、日本、瑞典和美国,幸福感随着年龄增长而上升;而在印度尼西亚、肯尼亚和土耳其则基本保持不变;在印度或坦桑尼亚则呈现幸福感随年龄增长而呈下降趋势。
“这的确令人又好奇又费解。”该研究作者承认,除非这代表了一种新的趋势,否则无法给出合理解释。
研究总体也缺乏对成因的明确说明,也未提供任何建议。“不同国家之间的显著差异仍然成谜,”施泰克迈尔指出,“这是因为‘繁荣’这一概念笼统概括了背景因素,但并未对其具体所指加以说明。”不过,她认为,搜集的数据仍能为未来更清晰地解析国家差异、寻找因果联系提供基础。
青年阶段决定一生幸福感
最令人感到忧虑的是:年轻一代在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方面,明显落后于年长一代。
“整体来看,年轻群体的‘繁荣水平’显著偏低。这一点不仅令研究者感到惊讶,也在政策层面敲响了警钟。”
研究清楚地表明,个人幸福与否与身心健康、亲密的社会关系以及经济与物质的稳定密切相关。
“童年时期的压力、负面经历会对成年后的幸福感缺失造成深远影响,”施泰克迈尔指出。例如,与父母的关系、家庭经济状况、青少年时期的身体健康状况等等。布罗克曼教授补充:“早年创伤事件——例如童年时期遭受虐待,在成年后依然能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