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我在休息的时候翻阅了最新的德国《时代周报》。其中首页有一篇文章,主要讨论了最近的中美贸易战以及中国的反制措施。文章的话锋突然一转,提到特朗普近期在美国国内发动的一些根本性变革,甚至将其称为“特朗普发动了一场文化革命”。这里的“文化革命”并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那种积极意义的变革,而是指特朗普对美国的民主文化、政治文化进行了一种根本性的颠覆。
乍一听,这种说法似乎有些耸人听闻,但仔细想想,其实也不无道理。接下来,我就用两个最近的新闻事件来说明这一点。
01
第一个事件是特朗普最近宣布要在6月14日举行阅兵。这一天是美国陆军建军250周年纪念日,也恰好是特朗普79岁的生日。
大家都知道,阅兵在美国并不常见。美国自建国以来,总共只举行过几次阅兵。美国人不喜欢阅兵,这和美国的政治传统、文化传统,以及他们所信奉的自由价值观有关。
然而,特朗普这次阅兵的动机,似乎更像是为了庆祝自己的生日,而不是单纯为了纪念美国陆军的诞辰。这件事在美国舆论界引起了轩然大波。
要知道,美国历史上最早的阅兵是在南美战争胜利之后,最后一次是在1991年海湾战争结束之后。但无论哪一次阅兵,都让美国老百姓叫苦不迭。
美国人认为,军力强大自然会体现出来,不需要通过阅兵来展示。而且,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每个州、每个城市的财政预算都是独立的。
例如,1991年那次阅兵,华盛顿市政府就抱怨说,主战坦克压坏了道路,损坏了电线,修复这些需要花费很多钱。当时的老布什总统也因此备受诟病。奥巴马上任时也曾想举行一次小型阅兵,但最后也只是小规模的,几乎算不上真正的阅兵。
特朗普2017年上台后,他曾在法国巴黎看到法国国庆阅兵的盛大场面,于是回国后也想效仿。
但他的这一想法在美国国内遭到了民主文化与政治文化的抵触,始终难以推行。这次,他又旧事重提,找到了一个借口——美国陆军建军250周年,正好也是他的生日,于是他紧锣密鼓地准备起来。
然而,他又遇到了华盛顿市市长的反对。市长办公室表示,阅兵会损坏道路等基础设施,而联邦政府又不会提供资金来修复。同时,民间调查也显示,大多数民众反对阅兵。所以,这件事目前陷入了僵局。
但据说特朗普还要一意孤行,那么他一意孤行下去的最终目标和结果是什么呢?

我想,如果特朗普坚持要做,也许最终他能做成,但他的民意支持率可能会进一步下降。这就是美国国内民主文化与政治文化的一个非常有意思且复杂的地方。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可以理解德国《时代周报》所说的“特朗普正在发动一场文化革命”,这里的“文化革命”显然是带有讽刺意味的。如果有一天特朗普与美国的民主文化乃至政治文化发生严重冲突,那他的政治生涯会有什么结果呢?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第二个事件是《华盛顿邮报》5月2日报道说,特朗普政府准备裁掉美国中央情报局约1200个岗位。情报机关向来神秘且敏感,突然对中央情报局进行如此大规模的裁员,确实令人关注。中央情报局目前总共有2万多名员工,也就是说,将有约1/20的岗位被裁掉。

02
而最近,中央情报局似乎正在加强对俄罗斯、伊朗和中国的情报工作。在这种节骨眼上裁掉1200个岗位,究竟是出于什么目的呢?会不会引起美国情报系统内部的削弱或反弹呢?这确实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
据报道,这次裁掉的都是一些关键岗位的情报人员。而之前马斯克在“政府效率部”任职时,已经裁掉了一部分情报人员,所以美国情报系统内部已经乱成一团。这对一些外国情报系统来说,或许是个机会。
他们可以趁机挖角,让被裁掉的情报人员为他们工作。国际情报竞争就是这样复杂而有趣,也一直是小说家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这次特朗普政府声称裁员与马斯克无关,而是他们自己内部的决定。

据说,中央情报局内部现在人心惶惶。目前只知道要裁掉1200个岗位,但具体哪些部门会受影响,大家都不清楚。
之前美国外交系统的人也跟我们透露过,他们现在都不知道明天或下周会发生什么。他们透露说,星期天晚上尤其关键,因为果收到一封邮件,可能就会被告知明天不用上班了,或者来两个小时收拾一下办公桌就可以。
与此同时,前几天美国中央情报局在其社交媒体账号上发布了两个视频,用普通话招募中国情报人员。我看到后觉得很好笑,心想他们应该先和特朗普政府沟通一下。
说不定5月3日发布视频招募中国情报人员的部门,明天就会被裁掉,这1200个岗位里说不定就有他们。
这两个事件看似毫不相关,但如果结合德国《时代周报》所说的“文化革命”这个词来看,就显得很有意思了。
这个词显然不是褒义的,德国人用它是在表达一种讽刺。所以,我对这个“文化革命”非常感兴趣,想看看下一步会如何演变。
最后再说一句,其实早在去年11月6日特朗普当选后,我在大约10天左右就发表了一个评论,说特朗普未来四年很有可能会冲击美国宪政民主的几大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