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情况下,美国零售商会在今年晚些时候的两个关键时期增加订单:秋季开学购物季和冬季假期。

按照目前的关税税率,一家美国公司要进口价值100美元的商品,必须向海关和边境保护局支付至少145美元的关税,这笔费用可能会抹去公司的任何利润,并迫使其亏本销售产品,或者将价格提高到消费者可能不愿意支付的水平。
于是美国政客开始和消费者怼了起来,质问为什么不可以买其他的国家的东西,他们说,已经探索了越南、印度、马来西亚甚至欧洲作为生产替代品。“没有哪个国家拥有中国所拥有的基础设施”。“我们需要在同一屋檐下按照我们严格的标准生产涂层织物。你不可能在越南生产一个零件,在印度生产另一个零件,然后在泰国组装。这行不通。”
这种情况持续下去,美国的经济或雪上加霜,在下半年迎来通胀问题,当然这仍然需要关注后续美国与其他国家谈判结果,但这一次显然比他第一任期更加狮子大开口,特朗普想实现目的很难。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与中国的谈判,这一步未来肯定得走。
一方面,美国经不起折腾了-美国政府对第一季度GDP的初步估计预计将显示,经济年化增长率为0.4%,为近三年来的最低水平。在金融市场对经济前景极度敏感的情况下,近乎停滞的GDP可能会加剧人们对潜在衰退和就业市场崩溃的担忧。经济学家预计由于私人投资萎缩,今年老美前三个季度的GDP增幅可能都低于1%。
另一方面,美国现在需要一个自认为的契机,已有的表态已经说明了美国愿意和好,而且是先低头,但不会承认,需要一个点来解释,这样才能有对内安抚。
原因很简单,虽然贸易战的是双输的局面,但美国远比中国损失大。

中国比美国更有能力在贸易战中生存下来,原因很简单:中国可以通过砸钱来解决最大的问题,这个钱属于内循环的一部分,无论是什么刺激消费,都能减少贸易争端带来的损失。
美国不能这么做——有供应链问题,而不是金融问题。一旦中国停止向美国出口,花再多的钱也填不满沃尔玛。还记得在大流行期间试图购买口罩吗?把这个数字乘以数以万计的产品。很多东西会完全买不到,而现有的产品则会贵得多。即使是特朗普也无法通过行政命令废除供求规律。
所以,特朗普属于自己给自己挖了个坑,而且已经有了火烧眉毛的感觉,因此他不断释放多种信号,说各种要和中国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