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一向以其迷人的自然风光和四季宜人的气候闻名,同时也是全球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然而随着自然灾害频发以及整体经济下行的双重打击,加州的吸引力正在逐渐减弱。
近年来,受高税收、生活成本上升以及监管压力等因素影响,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迁离加州,寻求更友好的营商环境。
就连象征全球娱乐产业的好莱坞,也正把制作基地慢慢转移到其他州。

01
好莱坞正在搬离加州
受两轮罢工冲击、人工成本持续攀升以及全球制作资源更趋完善的影响,好莱坞正在逐步将拍摄重心转移出加州。曾经作为全球影视产业核心的洛杉矶,如今正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结构性调整。
虽然加州依旧被视为美国影视产业的象征,但越来越多的制片人正在将项目转移至海外。因为在匈牙利、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拍摄成本显著低于洛杉矶,不仅税收激励更优厚,当地的制作基础设施也已相当完善。
例如,虽然电影《圣安地列斯》讲述的是加州地震的故事,但其大部分拍摄却是在澳大利亚完成的。

图源:Hollywoodreporter.com
统计数据显示,过去十年间,洛杉矶的影视拍摄量已下降超过三分之一。而仅近三年内,加州就流失了约1.8万个影视行业的全职工作岗位。2025年第一季度的拍摄天数较去年同期减少了22%。

“这些工作并不是不存在了,而是转移到了别的地方,”ProdPro首席执行官亚历克斯·洛维尔德(Alex LoVerde)指出。
自2022年以来,美国的影视产量已下降了26%,而包括澳大利亚在内的国家则成为赢家,其中澳大利亚的增长率达到了14%。

虽然美国各州纷纷出台税收优惠政策以吸引影视制作,但与海外相比,美国境内尤其是加州的拍摄成本仍然缺乏竞争力。
一方面,许多国家允许将演员、导演等高薪职位纳入税收抵扣范围,从而扩大返还额度,对比之下,加州对此则施加了较多限制。
另一方面,海外地区通常劳动力成本较低,而加州则受制于强势工会协议和附加福利,使得本地制作成本居高不下,削弱了吸引力。

图源:图源:Hollywoodreporter.com

图源:Hollywoodreporter.com
对于成千上万依靠影视产业维生的中产阶层工人而言,这场转移潮无疑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从摄影、灯光到布景设计,过去相对稳定的幕后岗位如今正被不断上升的制作成本和项目外迁趋势所侵蚀。许多经验丰富的业内人士坦言,他们正面临一场关乎生计的危机。
加州州长加文·纽森已提出将该州影视税收激励计划的上限提升至原来的两倍以上,即从3.3亿美元提高到7.5亿美元,以增强加州在吸引影视制作方面的竞争力。
同时立法机构也提出了两项议案SB 630和AB 1138,旨在扩展和强化现有的激励体系。
若其中一项法案获通过,加州的返还比例最高可达35%,并将使电视节目、动画片以及部分无剧本类项目也能纳入抵扣范围。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仍面临财政压力、申请时限紧迫等多重瓶颈。部分州政府官员也已明确表示,不会将补贴资源用于高薪明星或大型制作,这进一步限制了政策的吸引力。
与此同时,行业环境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随着流媒体增长放缓、影院观众锐减、DVD等传统渠道收益持续下滑,影视制作预算日趋紧缩。
面对资源有限的现实,制片方更倾向于将经费用于创意开发和拍摄周期,而不是承担高昂的本地制作成本,因此将项目转向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地区已成常态。
制片人亚伦·莱德直言,他已近二十年未在洛杉矶开展大型项目,因为在相同的预算下,海外拍摄能获得更长的制作周期和更优质的成片效果。在他看来,加州正逐渐失去对制片人而言最关键的吸引力。

最新数据显示,美国洛杉矶在全球影视拍摄地的排名已跌至第6位,落后于多伦多、英国、温哥华、中欧和澳大利亚等竞争者。这个曾经的影视产业核心正被全球化趋势与成本竞争所边缘化。
“如果我们继续袖手旁观,加州的电影和电视产业很可能会步底特律汽车工业的后尘,走向衰落,”莱德直言不讳地指出。
可以说,好莱坞现在正处于一个关键转折点。如果加州无法及时调整政策,改善制作环境,未来越来越多的大制作将不再在这里诞生,“加州制造”的黄金招牌也可能逐渐褪色。
02
加州正面临科技企业、人才流失的问题
与此同时,加州科技行业也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的数据,加州在全美科技岗位中的份额已降至十年来的最低水平,仅2024年一年就减少了整整一个百分点。这一趋势引发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来自“硅谷联合组织”(Joint Venture Silicon Valley)的最新报告指出,尽管湾区最大的20家科技公司在2023年裁员近1.9万人,但整体科技就业仍实现了净增长。

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大量中小型科技企业和新兴初创公司持续扩张,以及人工智能、清洁能源等新兴领域对高技术人才的持续需求,有效弥补了大企业裁员带来的空缺。
现如今,该地区的科技岗位数量比2019年底(即疫情与招聘热潮爆发前)多出约3.7万个。可即便如此,过去那种高增长、高扩张的招聘势头显然已经结束。
尽管就业数据看似稳定,科技产业的“外流”现象却愈发明显。
近年,包括甲骨文、特斯拉在内的多家大型企业陆续将总部迁出加州,转而投向税负较轻、监管宽松、生活成本较低的州。
疫情期间,硅谷人口净流出超过25万人,许多企业和人才至今未回归。

像Palantir这样的科技公司已经转移至科罗拉多,更多初创公司则选择在纽约、迈阿密、西雅图、芝加哥、波士顿和费城等地扎根。
弗吉尼亚州阿灵顿的科技生态亦快速崛起,吸引了亚马逊将其第二总部设于此,预计到2030年将新增2.5万个岗位。

图源:Cybernews.com
远程工作的普及也在加速这一趋势。越来越多科技员工选择在生活成本更低的地区工作,削弱了湾区对人才的吸引力。对于严重依赖科技税收和个人所得税的加州而言,这无疑带来了巨大压力。
目前,加州财政赤字持续扩大,已达到730亿美元。州政府正面临两难选择:一方面需调整税制、营造更友好的商业环境以留住企业;另一方面,社会各界又要求维持原有的社会福利和基础建设支出。
北加州的科技业步入低潮,南加州的影视制作也持续外流,加州曾经引以为傲的两大核心产业正双双承压。作为长期走在创新与文化前沿的州,加州如今须加快步伐,优化发展环境,设法挽留企业与人才,才能稳住自身的竞争力。
Ref参考文献:
https://www.nytimes.com/2025/04/19/movies/hollywood-filming-oversea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