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日,大阪市西成区千本小学校附近发生了一起无差别杀人案件。一辆白色SUV在下校时段冲入校门前的通学路,撞倒了7名小学生,其中一名7岁女童伤势严重,下巴骨折。

“我已经对一切都感到厌倦,所以决定杀人。”


据现场目击者称,车辆的行驶轨迹极为异常,仿佛是踩着油门一直不顾一切往前冲的感觉,完全没有踩刹车的迹象,最终将孩子们压在车下面。而司机在撞人后并未立刻下车,而是呆坐在车内。

有人让他从车里出来,他也只是沉默不说话,整个人死盯着一个地方看,完全处于放空状态。但看样貌非常年轻且很老实,完全想象不出他会是干出这种无差别杀人事件的人。



矢泽看起来像是那种非常老实的年轻人。而且似乎也不是一个人生活,有时候可以在住宅区内看到他家人的身影。附近居民表示曾问过矢泽,您做照顾老人的工作一定很辛苦吧?矢泽很认真地回答说,不,我很喜欢这份工作。

彼时还是一个朝气蓬勃的青年,为何就变成现在的无差别杀人犯了呢?据邻居回忆,矢泽平时不怎么发出声音,但到了晚上会听到他上下楼梯的声音。并且还曾见他家几乎一周都没亮灯,邮箱里堆满了信件。


父亲在接受采访时还透露,矢泽曾在去年1月试图自杀,关于自杀未遂的原因,本人并没有说明。父亲表示:“儿子本来心理就比较脆弱。妻子最后一次去看儿子是在一个半月前,但去了之后没能见上面。”

对受害者们,父亲也表达了歉意,并且作为嫌疑人的父亲,他也很想知道儿子为什么会做出这种事。
此起案件让人最疑惑的是,矢泽是从东京特地赶到大阪西成去无差别杀害小学生。关于这点,日本媒体也采访周围邻居询问矢泽与大阪的关联。邻居都表示,从未听说过他和大阪有什么渊源。

针对这起无差别杀人且对象是小学生的犯罪,日本网友表示十分愤慨。

如果他的根本动机是对周围的反感,那么应该会在他所处的地方付诸行动才对。
如果能搞清楚他这种心理,我们对同龄人的犯罪预防、家人或周围人的应对方式也许就能有所改变。因此,我希望相关部门能对此加以彻底解明。”

他是不是想被判死刑?又或者因为是无业者,不想工作,反而希望过上有饭吃有房住的监狱生活?虽然从法律条文上看,这起案件属于杀人未遂,包含死刑、无期徒刑,或至少五年以上的有期徒刑等判罚可能,但实际上由于只是未遂,而且如果是初犯,通常只会被判处五六年左右就可以出狱。
若这样的人被轻易释放,那么他出狱后再次对比自己弱小的人发动恶性犯罪的可能性极高。想到这一点,不得不说,日本的刑法实在太宽松了。我们迫切希望对现行刑法进行彻底改革,以“预防更多受害者的出现”为立法思想的出发点,而不是将重心放在保护加害者身上。”

这种做法已经不能叫作“自称的弱者”了吧。这就是懦夫的行为。正是因为这种懦弱和卑劣的性根,才会让人觉得现在这个犯人所处的环境就是他自作自受的结果。
没有人会同情他。这一切都是他自己造成的。”

如果真的觉得一切都厌倦了,那你大可以自己去个无人岛了结......
我希望对他做出最严厉的惩罚。”

你跑来大阪到底干了什么混账事啊!觉得一切都讨厌的,不只有你一个!大家都在忍着、撑着呢!
别自私地把年幼的生命卷进去!你要这样的话,就一个人滚去哪里都好!”
也有网友认为因为日本进入五月,五月病的发病概率会越来越高。像之前震惊世人的秋叶原无差别杀人案件,登户案件都是发生在五六月,因此大家需要提前预防五月病发病概率。

「往往发生在5月下旬到6月上旬」。
比如秋叶原事件、登户袭击事件,也都是在那个时期发生的。
可以说,是经历了新学期、新环境与“五一症候群”之后所引发的情绪崩溃。
而今年,从年初开始就不断传出各种负面新闻,
比如特朗普冲击、富士电视台问题、物价飞涨等等,
这类事件可能导致社会整体气氛更加压抑,也许正因如此,这类事件的发生时间变得更早了也说不定。”
几年前的2019年5月28日,神奈川县川崎市也发生了类似的无差别杀人事件——登戸通り魔。
犯罪人岩崎隆一(51岁)是一个长期的宅男,他在神奈川县川崎市的登户站附近,随机袭击了等待巴士的小学生和家长。此次事件造成2人死亡、十多名受伤,事后岩崎自杀。所以至今,都没人知道岩崎为何要犯下无差别杀人罪行。但这或许可以从他的生活状态中一窥究竟。

在叔叔家生活的时候,岩崎完全不与叔叔交流。连个照面都没有,日常唯一的接触点就是叔叔会在岩崎门口放食物或者给他零花钱的时候。


年长的叔叔和婶婶因为年龄大了需要在家里接受介护服务,他们担心岩崎的反应,于是向市政府进行了咨询。市政府建议他们进行书信往来。
婶婶在2019年1月2日和7日分别递给岩崎一封信,内容是建议他“试着独立生活”。岩崎在8日作出反驳,称“我已经很独立了”。随后信件被岩崎撕成了碎片,并在家中被发现。



这些杀人案件报道里,受害者往往是完全无关的普通人——电车上的乘客、街头的行人、便利店的顾客,而作案者则多是处于人生困境、精神状态濒临崩溃的人。
这不禁令人再次追问:为什么在日本,这样的无差别暴力正在变得越来越频繁?
这种现象背后,是日本社会长期积压的心理危机正在爆发。表面秩序井然,实则教育竞争、职场压榨、社交孤立与对失败的零容忍,使无数人陷入孤独与挫败。
另外,当前正值“五月病”高发期,尤其年轻人与新社会人容易陷入适应障碍或轻度抑郁。然而在日本社会,类似情绪常被视为“没干劲”,难以获得及时帮助。


预防此类悲剧,不应仅靠治安与法律,更应从日本社会整体对“看见”与理解情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