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特朗普先眨眼 美中贸易战现降温迹象(组图)




川普先眨眼 美中贸易战现降温迹象




美国总统川普1日在阿拉巴马州杜斯卡洛萨市(Tuscaloosa)的阿拉巴马大学(University of Alabama)发表毕业典礼致词。 (路透)中国商务部周五说,北京正在「评估」华盛顿所提出,就美国总统川普的天价关税谈判的提议。

路透2日指出,这显示双方可能缓和已经搅乱全球市场的贸易战。中国商务部说,美国已接触中方,以寻求就川普的145%关税谈判,而北京敞开大门,对讨论持开放态度。

商务部在声明中说,美国应该要在「纠正错误做法」并「取消单边加征关税」等问题上做好准备,拿出行动,同时强调要华府在谈判中展现「诚意」。

声明中说:「中方注意到美方高层多次表态,表示愿与中方就关税问题进行谈判。同时,美方近期通过相关方面多次主动向中方传递信息,希望与中方谈起来。对此,中方正在进行评估。」

不过,声明中也强调:「会谈中,如果美方不纠正错误的单边关税措施,则说明美方完全没有诚意,且会进一步损害双方互信。说一套、做一套,甚至试图以谈为幌子,搞胁迫讹诈,在中方这里是行不通的。」

而北京一再否认,正寻求与美国谈判,以摆脱川普加征关税的困境,似乎在赌华府会先采取行动。而川普决定单独针对北京,课征145%的进口关税,正值中国特别艰难的时期,因为中方正在经历因经济成长缓慢,加上房地产危机持续所导致的通缩。北京已表达对这些关税的愤怒,说这等同于霸凌,但直指这无法阻止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崛起。

无论如何,中国除了利用宣传机器反击这些关税外,还悄悄列出一份能豁免报复性125%关税美制产品清单,这些产品——包括特定的药品、微晶片和喷射引擎等。而在美国方面,包括美国财长班森特(Scott Bessent)和白宫国家经济会议(NEC)主席哈塞特(Kevin Hassett)在内的官员,纷纷表达了对缓和贸易紧张获得进展的期望。

班森特本周在接受福斯财经新闻网(Fox Business Network)专访时说:「我有信心,中国人会想达成协议。正如我所说的,这将是个多步骤的过程。首先,我们需要缓和局势,接着……我们会开始专注进行更大的贸易协议。」





中国商务部:正评估与美国就关税展开磋商

在中国一面说不跪,一面拟订豁免徵收125%惩罚性关税的美国商品清单之时,商务部表示,中方注意到美方高层近期多次表态,表示愿与中方就关税问题进行谈判;美方近期更通过相关方面,多次主动向中方传递信息,希望与中方磋商,对此,中方正进行评估。这是中方自关税战以来首次具体地释出是否愿与美国进行贸易谈判的信息,而非立场性阐述。



在中国一面说不跪,一面拟订豁免徵收125%惩罚性关税的美国商品清单之时,中国商务部表示,中方注意到美方高层近期多次表态,表示愿与中方就关税问题进行谈判。 © REUTERS - Dado Ruvic摄影


中国商务部今(2日)早在官网以答记者问方式发布正在评估谈判一事,发言人警告,美方若是想谈,便应拿出诚意,要在取消单边加徵关税等问题上做好准备,拿出行动,否则便是没有诚意,且会进一步损害双方互信。发言人强调,「试图以谈为幌子,搞胁迫讹诈,在中方这里是行不通的。」重申在关税战丶贸易战一事上,「中方立场始终如一,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

中美两大经济体就美国发起的关税战互相加码反制,近期针对是否进行贸易谈判一事亦各说各话,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两国人员已展开磋商,但中国外交部丶商务部予以否认,并强硬回应,外交部更发布题为《中国不跪》的短片。与此同时,路透社引述不具名的商人透露,当局已拟订免税清单,并低调通知有关商家。

美国务卿卢比奥:中国希望就贸易问题进行会晤与商讨



美国国务卿卢比奥说,中国希望就贸易问题进行会晤与商讨,讨论将很快展开。中国商务部也首次积极回应中美谈判。 (Dado Ruvic/Reuters)

路透社报道,美国国务卿卢比奥(Marco Rubio)当地时间周四(5月1日)在福克斯新闻(Fox News)的节目中表示,中国希望就贸易问题进行会晤与商讨,讨论将很快展开。

“我们的财长贝森特(Scott Bessent)参与了这些努力,他们的会谈很快就会开始,”他还表示有一个问题是美国未来应该从中国购买多少产品。

中国商务部也首次积极回应中美谈判,商务部网站2日以“新闻发言人就中美经贸对话磋商情况答记者问”的方式表示,中方注意到美方高层多次表态,表示愿与中方就关税问题进行谈判。同时,美方近期通过相关方面多次主动向中方传递信息,希望与中方谈起来。对此,“中方正在进行评估。”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说,中方立场始终如一,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关税战、贸易战是由美方单方发起的,美方想谈就应拿出谈的诚意,要在纠正错误做法、取消单边加征关税等问题上做好准备,拿出行动。中方想要强调的是,任何可能的对话、会谈中,如果美方不纠正错误的单边关税措施,则说明美方完全没有诚意,且会进一步损害双方互信。说一套、做一套,甚至试图以谈为幌子,搞胁迫讹诈,在中方这里是行不通的。
中美贸易战谁先退缩?

在不断升级的关税贸易战中,唐纳德·特朗普和习近平都在努力挽回面子。

周五上午,中国商务部发言人宣布,北京正在评估与美国进行关税谈判的可能性。



这是世界其他国家翘首以盼的消息,因为中国对部分输美产品征收高达245%的惊人关税,阻碍了世界两大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往来,并加剧了经济衰退的风险。

这位发言人告诉记者:“美国官员已多次表示愿意与中国就关税问题进行谈判。”

“中方立场是一贯的。打就打到底;谈就谈,大门敞开……如果美方愿意谈,就应该拿出诚意,准备好纠正错误做法,取消单边关税。”

此前一天,一个与中国官方媒体关联的微博账号表示,美国一直在寻求开启谈判;一周前,特朗普声称谈判已经在进行中——北京方面否认了这一说法。

“中国没有必要与美国谈判,”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旗下的微博账号“玉渊潭天”在周四的帖子中写道。“从谈判的角度来看,目前美国肯定是更焦虑的一方。”

此类言论是在美中双方反复断言和否认之后发表的,双方都拒绝公开开启谈判。

问题不在于这些谈判是否会进行,而在于何时、在何种情况下以及在谁的授意下进行。

玩胆小鬼游戏

专家将这场争斗描述为特朗普和中国领导人习近平之间的胆小鬼游戏,双方都试图挽回面子,同时暗中寻求互利的结果——即缓和贸易战。

“我预计双方会有一些反复,因为华盛顿和北京都不想让自己看起来像是屈服的一方,”新加坡国立大学政治学助理教授张嘉毅表示。

“[但]缓和贸易战对双方都有利,因此双方有一些总体动机这样做。”

澳大利亚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学者宋文棣(Wen-Ti Sung)则换了一种说法:“这就像两辆赛车互相冲撞:谁先闪避,谁就会被视为较弱的一方。而在这个关键时刻,任何一方都不想显得软弱。”

承认自己率先发起关税谈判的领导人,会被视为在谈判中损害自身地位的一方。

“谁显得绝望,谁就会失去谈判筹码,”宋先生说。“双方都想把对方描绘成更绝望的一方。”

Getty Images

沃尔玛等严重依赖中国进口商品的美国零售商已警告称,价格上涨和货架空置将导致贸易战。

这种奇特的僵局——双方都寻求相同的结果,但谁也不愿率先提出这一结果——导致了一种“建设性模糊”的策略:故意使用模糊的语言,以至于双方都可以声称自己是正确的。

宋先生指出,正是这种策略解释了玉渊潭天的微博帖子。

他说:“北京方面正在尝试利用文字游戏为双方开辟一条出口的可能性,以便他们能够逐步摆脱这种升级的螺旋。”

摆脱这种懦夫博弈的一种方法是第三方介入,为双方提供一条出路。宋先生解释说,另一种选择是“对‘对方主动伸出援手’的含义做出更宽泛的理解”。

这样,首先走到谈判桌前的一方仍然可以将其描述为回应,而不是主动出击。

就特朗普和习近平而言,这也意味着关税谈判可能始于两国领导人都声称在贸易战中取得了某种胜利。

国内胜利

这里的视觉效果很重要。正如张先生指出的那样,缓和紧张局势是一回事,但特朗普和习近平的另一个首要任务是“为各自的国内民众带来胜利”。

“特朗普显然想表明他已经让北京屈服了。而就中华人民共和国而言,习近平可能想向本国人民和世界表明,他已经能够让特朗普变得更加理性、温和、通情达理,”张先生说。

在国内方面,两位领导人都面临着关税带来的阻力。本周,特朗普难以平息人们对经济衰退的担忧,因为最新数据显示,美国经济在第一季度出现了2022年以来的首次萎缩。

与此同时,习近平——在关税之前就已经在应对持续低迷的消费、房地产危机和失业问题——必须让中国民众相信,他能够安然度过贸易战,并保护疫情后难以反弹的经济。

“(特朗普和习近平)都认识到,在贸易战的这个阶段,双方都不再是赢家通吃的结果,”宋先生说。

“特朗普意识到他不可能完全实现自己的愿望,所以他正在努力寻找一个让步点,让中国能够让他获得足够的胜利,尤其是在国内方面。”

他补充道,尽管中国并非不愿,但“他们对于合理的价格点却非常纠结”。

Getty Images

中美贸易下滑正在损害中国出口商和美国买家及消费者的利益。

对于习近平而言,宋先生将这种情况描述为“双层博弈”。

“中方需要处理好中美双边谈判,而北京方面则需要在国内保住足够的面子,以便中国领导层能够坚持‘东方崛起,西方衰落’的论调,”他说道。

“东方向西方卑躬屈膝,并非东方崛起。”

截至本文撰写时,美国尚未否认中国一直在试图开启谈判的说法。但张先生表示,双方如今都做出这一断言,表明双方“正在进行某种接触”。

“双方正在谈判,”他说道。“这表明双方有可能达成某种妥协。”

但谈判的启动并不意味着美中关系——即使在特朗普发动贸易战之前,两国关系就已经岌岌可危——即将稳定下来。

张先生并不抱太大希望。首先,他认为,这种“姿态”表明双方还没有达到“都在努力寻找出路”的地步。

“[双方]可能都希望对方做出让步,所以他们会继续僵持下去,直到看到哪一方先让步为止。”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