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着马来西亚“现代化之父”、“总设计师”之称的前首相马哈迪,又在挑动民族情绪了。
近日,100岁高龄的马哈迪,在facebook上写下了这么一段话:
“马来族原本拥有从克拉地峡到廖内群岛的土地,如今一些土地已经丢失,包括将新加坡拱手让给中国移民。马来族开发了马来半岛后,世界各国承认马来族拥有马来半岛……泰国使马来族失去北大年、陶公、宋卡和也拉四府。印度尼西亚使马来族失去廖内群岛,中国移民使马来族失去新加坡。马来族如今在马来半岛的土地,只剩下玻璃市至柔佛,但其中一些土地也已卖给别人。马来族仍然继续卖地。最后将住到森林边缘。如果国家属于其他人,独立又有什么意义?”
有些人,玩了一辈子政治,到了100岁也还是那一套。
这些马来族的政治家如果还不能从“受害者”角色中跳出来,不能放弃他们操控民族主义的伎俩,将与他们生活在一起数百年的其他民族视若仇雠,那么只会离文明越来越远。
首先,他的历史课没学好,新加坡根本不是马来族让给中国移民的。
新加坡,自古以来就不是马来族的领土。
在遥远的历史长河中,新加坡这座海岛长期以来就是荒芜人烟。根据新加坡历史年表,这里最早被王朝统治已经是到了11世纪。来自印度的朱罗帝国占领了该岛,将这里作为他们海外殖民地。
那时这里还叫作“淡马锡”。到了13世纪,一位来自印尼巨港的王子山尼拉乌塔玛来到了淡马锡,看到了一只奇怪野兽,手底下人告诉他那是狮子。他很喜欢这个地方,于是留下来建立城市,并将其重新命名为新加坡拉,在梵语中意为“狮城”。
他也被认为是新加坡开国的首位先驱。在新加坡的莱佛士码头,你还能看到这位王子的雕像。
一直到了15世纪,新加坡才成为了马六甲苏丹国的领土,与马来族扯上了关系。可那时的新加坡还是一片废墟,很少有马来人到岛上来生活。
进入到了大航海时代,全球史的来临才真正让新加坡开始成为一座繁华的港口。
葡萄牙人、荷兰人、英国人接踵而至,你争我夺,新加坡由于地理位置的优越,被殖民者当成了贸易中转的重要港口来经营。
英国人斯坦福.莱佛士被认为是新加坡现代历史的开拓者。
作为英国殖民地的副总督,莱佛士将新加坡建设成为贸易港,在短时间内人口大增。1824年第一次人口普查的时候,新加坡只有1万人,其中6500名是马来人,其余则为华人。1871年,经营了40多年之后,岛上居民已经增长到了10万人,而且华人数量超过了一半。
早期,许多华人移民来到新加坡,在各种种植园和锡矿工作。在赚到足够的钱后,他们就会衣锦还乡。到20世纪初至中期,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永久定居,他们的后代构成了今天新加坡人口的主体。
也就是说,新加坡自古以来就是华人海外开拓的第二家园,马来人虽然也曾经占领过这里,但并没有真正去经营。
然后,马哈迪不仅历史课没学好,而且还喜欢“颠倒黑白”。新加坡不仅不是他们拱手让给中国移民的,相反,当中国移民求着马来人想要加入他们的时候,却遭到他们无情拒绝。
1965年8月9日,马来西亚国会以126票赞成、0票反对的结果通过了宪法修正案,将新加坡驱逐出联邦。
新加坡被迫独立建国,国父李光耀在看到自己被逐出联邦后,在电视上当堂落泪。那一刻,他对于新加坡的前途充满迷茫,不知道脱离了联邦后,这样一个弹丸小国该如何生存。
但中国移民勤劳智慧、吃苦耐劳,短短几十年时间,就从一个被马来西亚嫌弃而弃之如敝履的“累赘”,发展成为亚洲金融中心,东南亚唯一的发达国家。
这期间,多少华人前仆后继、筚路蓝缕、创业维艰。新加坡的发展,充分体现了华人的智慧和勤劳,你就是给他们一块沙漠,华人也能给你变成绿洲。
现在,马哈迪看到新加坡发展得这么好,眼红了?想起当年新加坡也曾经马来西亚的一部分了?妄想挑动民族情绪来摘桃子吗?
这一套过时了。
今天的马来西亚,遇到一个重大的发展机会,就是与中国的紧密合作。在两国关系开启“黄金时代”的当下,作为大马备受尊敬的政治人物,马哈迪要管好自己的言论,不要再做这些“民族主义”的操盘手。
“民族主义”曾经带来马来西亚的,是无尽的动乱和经济的凋零,是贫穷和愚昧。华人已经在这块土地上与其他民族生活了几百年,落叶生根,他们和其他民族一样,都是这块土地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