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媒:中共似已找到反击川普的办法 不想退让(图)

川普的关税政策已经在美国的对外贸易上出现明显的变化,各国与美国的商业往来大幅减缓,商品流通近乎停滞,GDP成长率-0.3%,是疫情期间2022年首季以来首次出现负值,为史上第2大跌幅。 加上川普执政百日民调支持率创下历史最低,此刻持续对中国喊话谈判关税,显然已落入极度被动形势。 几个月来北京也似乎找到应对川普的方法,很可能已看穿川普外强中干的本质,已不打算在这场贸易战上退让求和。

由于川普对中国商品征收145%的关税,中国到美国的货运量开始下降,货轮减少的状况可能很快会在美国超市货架上显现出来。 以进口中国商品最大的港口洛杉矶为例,预计5月初的出货量将比去年同期下降约1/3,幅度相当惊人。 但即便川普不停对习近平喊话,中共依然不动如山。

在回应川普指称美中贸易谈判已经开始好几天后,北京立即予以否认,为暗示中国不会对川普卑躬曲膝,中共央媒也以《不跪》为题刊文,并透过各级媒体转载,表明要对美国持续斗争到底,短期内这场超级大国的较劲与对峙不会有缓和的迹象。 现在这种情况在中国的政治文化中,领导人任何退让或妥协可能都会被视为软弱,并因此失去强人形象与领导统御的权威。 而川普显然没能理解中共的政治文化,在北京多次否认谈判在进行后,他还不断地或明或暗地表示中国会退缩并且承担关税。

如果北京态度持续强硬,接下来中国可能会用什么方式来应对川普的关税大棒? 除了关税可能用对等方式之外,中国还有更多的非关税策略来反击。 问题是它们可能是什么? 对川普而言,他要的不是关税要征多少,而是习近平跟他坐到谈判桌上,一番你来我往之后,川普可以宣布大获全胜。 川普才不关心税率到底多少,也不在乎贸易谈判的结果是什么,他要的只是习近平陪他演这场戏。



北京摆出绝不妥协的姿态后,随之而来的是川普执政百日民调状况极差,美方开始暗示对中国的关税可能会大幅下降,例如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声称与中国的贸易战不可持续,这就暗示中共顺水推舟、双方可以皆大欢喜。 其实中共再次应对川普的关税战,已经心里有底,在川普首次总统任期,中国已逐渐减少对美农产品采购。

中国过去采购相当大数量的美国农产品,一方面是借此对美国政界示好,二方面也借此平衡一部份的贸易逆差。 自川普首次担任总统期间爆发贸易战以来,中国已开始减少对美国农产品进口的依赖,用各种非关税手段来阻挠美国农产品进入中国,例如近十来年家畜家禽养殖业快速发展,便找各种理由不发给进口许可证,大豆的进口则从美国转向南美洲。

>

而中国减少美国农产品进口后,受到打击最大的都是以农牧业为经济主体的所谓“红州”,也是川普支持者的大本营,例如内布拉斯加州、爱荷华州和堪萨斯州。 美国农业部认定的444个农业郡中,有77.7%投票支持川普,如果川普的政策导致中国大幅减少采购美国农产品,川普将失去其基础选民的支持。 如此一来,2026美国中期选举将使共和党落败,可能会失去国会的绝对多数,川普的政策将面临国会的掣肘。

中共过去也大量购买美国的石油与天然气,这些能源产业巨头与财团大多是川普的金主,关税战之后也成为另一个被中共打击的美国产业。 今年川普上任以来,中国把原来从美国购入的石油天然气转向澳大利亚、印尼与文莱。

川普执政百日后,其幕僚的运作、民意支持度与经济状况都已有初步结果,从各方面民调与财经数据来看,对川普极为不利。 在这种状况下,美国与中国之间的贸易战会如何发展,其实已经能看出一些端倪。 过去几年,中国一直在努力克服受房地产危机拖累的经济困境,川普可能预期中国会迫于经济压力而屈服于贸易战的恫吓,乖乖地坐回谈判桌前。

但是,中共几年来对美政策的调整让手上筹码有更多变化,川普政策的随意性也快速地暴露自身的弱点,中国明显地会在调整后进行积极的反击,例如抛售美国国债迫使美国调升利率,推高借贷成本。 不过习近平因为权位稳固,其施政也倾向打长远算盘,节奏上偏向“一动不如一静”,毕竟美国总统一任4年,川普再连任的机率极小,只要保持耐心,就能看到下一任总统为川普闯的祸来收拾残局。 届时北京冷眼旁观、以静制动,很有可能迎来一位对华政策较为友善务实的美国总统,真有什么要让步的,到那个时候再拿出来谈判也还不迟。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