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口美国受阻,中国商品何处寻找替代市场?图像来源: Mario Tama/Getty Images/AFP
(德国之声中文网)德国基尔的世界经济研究所(IfW)的专家认为,在目前的美中贸易冲突影响下,认为大批为美国市场生产的中国商品因关税阻挡会涌向世界其他市场、对德国或欧洲出口商带来额外竞争压力的担心是没有根据的。
该研究所周三(4月30日)发布的一份研究指出,首先,这些商品中的一大部分将进入中国国内市场;其次,对欧洲和德国出口商而言,汽车制造、钢铁和化学工业是关键的行业,而在这些领域,中国迄今对美国的出口并不多,低于全球贸易总额的5%。
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数十个国家的进口商品征收高额关税,其中中国的关税尤其高。一些专家和政治家因此担心,本来为美国市场生产的中国商品会以低廉价格向欧洲倾销,给欧洲本地制造商带来压力。
科隆德国经济研究所(IW Köln)贸易专家马特斯(Jürgen Matthes)本月介绍德国之声采访时表示,中国商品极可能会被迫寻求其他销售市场,尤其是欧盟市场。“我们看到中国企业一方面确实更有效率、更善于创新,但另一方面也收到了巨额补贴。而且,人民币兑欧元汇率也是被低估的,这也赋予了中国商品不对称优势。”
延申阅读:德国候任总理担心被中国商品“淹没”
不过IfW研究所的专家指出,从全球市场的廉价消费品来看,像越南、柬埔寨、孟加拉这样的国家,出口产品以家居装饰品、圣诞节小饰品、纺织品等为主,与中国构成直接竞争,才是首当其冲受到冲击的对象。
关税的破坏力
研究报告指出,美中之间的关税冲突已经显现出破坏力。全球制造业生产可能减少0.75%,价格上升0.7%。
欧盟及其成员国的损失相对较小,平均到年度来衡量,减损微乎其微。报告称,原因是美国的关税针对所有国家,欧盟和德国并没有比其他国家受到更多打击。
鉴于德国以外贸为主导的经济模式,关税对德国的影响尤其明显。根据IfW的估算,德国的年度出口将减少近0.2%,经济产出降低0.2%,消费价格下降0.3%,主要原因是部分原出口商品可能进入国内市场。
“把自己隔绝于世界市场、放弃廉价供货商,美国这样做首先是在自损,因为它丧失了国际分工带来的好处。”IfW的研究主任辛茨(Julian Hinz)表示,短期看,放弃廉价的前期和最终产品将让美国的物价在一年内上涨5.5%。
美国制造商将把许多原计划出口的产品在国内销售,因此出口将锐减17%。受关税影响,美国的经济产值将萎缩1.6%。
而中国损失则明显要小,据IfW的估算,中国的年度出口将减少4.75%,经济产值下降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