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宣布单方面停战 乌克兰被逼入舆论旋涡(组图)

根据克里姆林宫官方网站发布的消息,4月28日,普京宣布俄军从5月8日午夜至5月11日午夜,“特别军事行动”将进行为期3天的暂时停火期。这则消息被多家国际权威媒体报道,包括路透社、CNN、《纽约时报》等。这次停火是俄罗斯单方面的决定,乌克兰完全不受约束。如此明目张胆的“藐视”对手,普京到底打什么算盘?



▲普京宣布停火3天,图片来源:网络

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的战争通常被形容为“大毛”打“二毛”,这个形象的比喻道尽了两国之间的恩怨情仇。不管是从人种还是历史文化的层面,两国都有太多的共同语言。甚至真要严格追溯起来,基辅才是斯拉夫民族的“龙兴之地”,根本不是现在的莫斯科。9世纪至13世纪时,东斯拉夫人就建立了基辅罗斯公国,创建了文明。

1237年,拔都率蒙古大军席卷东欧,火烧基辅、弗拉基米尔、梁赞等重要城市,只剩下了偏远的诺夫哥罗德未被焚毁。加上愿意主动下跪纳贡,最终得以幸免。蒙古帝国分裂后形成了四大汗国,金帐汗国疆域覆盖了东欧和中亚的大片地区,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地均在列。首都位于今天的阿斯特拉罕,帝国核心则是被俄罗斯人当做“母亲河”的伏尔加河流域。



▲金帐汗国疆域,图片来源:网络

当年蒙古人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几乎将斯拉夫人屠戮殆尽。即使是侥幸存活的,也只会被当做最低等的奴隶。在金帐汗国统治下,莫斯科公国逐渐崭露头角。但其崛起根本不是依靠和蒙古族作对,而是因为它位于伏尔加河上游的贸易节点,且统治者伊凡一世杀自己民族的同胞比蒙古人更甚,更为心狠手辣。其征税手段之残酷,甚至蒙古人都看不下去,最终蒙古人赏赐给了他一个“弗拉基米尔大公”的头衔。14世纪末金帐汗国陷入内斗,莫斯科公国才开始正式崛起。1480年伊凡三世拒绝向金帐汗国纳贡,莫斯科公国最终获得事实上的独立。

莫斯科公国在历史上逐渐发展,变成了今天的俄罗斯。但其被蒙古统治后,可谓从基因层面改变了斯拉夫民族的历史发展走向。蒙古统治时期,乌克兰地区经济衰退,人口锐减,几乎毫无影响力。最终在沙俄和多个列强反复争夺后,沙俄和乌克兰再次抱团。在数百年的历史时期内,乌克兰人甚至都不说乌克兰语,只把它当做方言。甚至今天的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当年也不说乌克兰语,是后来才被逼着现学的。



▲二战中的苏军,图片来源:网络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不分彼此,都付出了巨大的牺牲。1941年纳粹德国发动“巴巴罗萨”行动席卷整个乌克兰,3个月后就攻陷了基辅。二战中,乌克兰承担的人口损失高达700到1000万,占到了战前4100万总人口的将近1/4。苏军中大约有700万乌克兰人参与红军,占红军总兵力的20%以上。在乌克兰的大地上,纳粹则实行种族灭绝政策,还有数百万乌克兰人被强制押送到德国当苦役。

约130万乌克兰籍苏军战俘被德军抓获,最终大多数死于集中营。纳粹德国在乌克兰进行了系统性破坏,东乌克兰之前建设的约2万家工厂、矿场全部被炸毁或拆除,数千个集体农庄也被直接摧毁,图书被、艺术品、历史文献几乎全部被洗劫一空。当年,乌克兰和俄罗斯两个民族都被康金纳粹付出了太多的鲜血和牺牲,却没想到几十年后居然两个国家能打作一团,只能说西方国家的“挑拨离间”和“颜色革命”是真的管用,斯拉夫人的“内斗”符合西方世界的利益,这样才能让崛起的俄罗斯被迫中断上升的势头,陷入战争的深渊。



▲乌克兰战争,图片来源:网络

普京敢于提前宣布停火,且非常明确的公布了挺火的,具体时间在外人看来或许是一种愚蠢,但在乌克兰这里情况还有些特殊。众所周知,5月9日“胜利日”是俄罗斯最重要的国家级节日,是为了纪念在“伟大的卫国战争”中击败了横扫欧洲的纳粹德国。克里姆林宫称,此举基于“人道主义考虑”,并期待乌克兰“遵守停火”。可见,普京就是希望以此唤醒乌克兰最后的良知——在一个共同的伟大日子里,就不要再继续战斗力。不过普京是老牌政治家,看问题不可能这么天真。如今的乌克兰早就努力了很多年,拼命洗刷掉了非常多的“苏联记忆”,5月9日对乌克兰人来说是不是还能唤醒什么,真的不好说了,毕竟有部分激进的乌克兰人还称,要携带炸弹前往莫斯科。

但普京的姿态既然能摆出来,自然就也不害怕乌军有什么大动作。而且一旦摆出了试探性的停火姿态,也可以测试一下乌克兰的底线。如果在胜利日阅兵期间乌克兰都要进攻,那对于这样的对手也就不再有什么“羁绊”可言。俄罗斯也可以在国际层面上宣布,是乌克兰自己不愿意停火,占据道德高位。所以看似愚蠢的停火背后,实际隐含了相当多的“认知战”成分,我们可以且看事情将如何发展。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