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财经·军事 | 生活·家庭·娱乐 | 体坛·历史·科技 | 摄影·旅游·文化 | 移民·教育·就业 | 数码·健康·奇闻 | 社区·评论·问卷
留园网首页 · 新闻速递首页 · 【繁體閱讀】 【网友评论:64 条】 【 热评新闻排行 】 【 热门新闻排行 】 【 即刻热度新闻排行 】 【 72小时神评妙论 】   

在西方人尤其是美国人的想象中 二战是靠美国赢的(图)

新闻来源: 底线思维 于2024-05-25 3:31:15  提示:新闻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虽然二战已经结束近80年,但它的硝烟从未真正散去,在某些领域还有愈发浓烈的趋势——认知战领域就是其中之一。

这场认知域的战争虽然没有动用火炮和士兵,但对国家命运的影响却绝不亚于二者。这场战争涉及到民众心智的方方面面,包括对历史的记忆,比如如何看待第二次世界大战——上一场大国之间的全面流血对抗。不夸张地说,不打赢当下这场围绕二战史的认知作战,下一场大国间的流血,恐怕也将不再遥远。

“第二次世界大战由德苏条约引发”?

认知战是对人大脑的争夺战,历史虚无主义和修正主义信息,是认知战的有力武器。事件、话题,电影、音乐、文学,奖学金、交流项目……种种形式和方式,都是影响或控制思想和行动的手段。

这种认知战不仅是对外,也是对内的。具体到二战史观上,美国等西方国家凭借强大的实力,首先就做到了对内“洗脑”。用《华盛顿邮报》外交事务专栏作家伊尚·塔鲁尔的话说:

“在西方人——尤其是美国人——的想象中,二战是一场靠我们赢得的冲突。这场战争在诺曼底和硫磺岛的海滩上展开,在被夺回的法国城镇的废墟中进行,在纽约以棕褐色调的欢乐和年轻人的爱情场面结束。这场胜利是由德怀特·艾森豪威尔将军的钢铁意志、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的道德情操以及原子弹的强大威力铸就的。”

作为二战的战胜国,宣扬乃至标榜自己的贡献,只要不是太过分,本属无可厚非;但西方早已超出了合理的范畴,而是将二战历史武器化,大肆操弄历史修正主义,而且还贼喊捉贼地指责别人“篡改历史”。俄罗斯,作为苏联的继承者,成为了首当其冲的对象。



苏联红军士兵将红旗插上纳粹帝国议会楼顶 资料图

英文世界里的二战史观已经被歪曲到了什么程度?举两个简单的例子。在谷歌里用英文输入“二战 俄罗斯”,第一条搜索结果是维基百科词条,第二条“相关问题”的第一项则是“俄罗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扮演了什么角色?”点进去,只有三句话:

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正式保持中立,但与德国合作并向德国提供援助。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进攻苏联后,苏联与英国结盟。1941年12月美国参战后,苏联又与美国结盟。

维基百科词条的路数也差不多。内容的第一段就是:

《慕尼黑协定》签订后,苏联寻求与纳粹德国和解。1939年8月23日,苏联与德国签署了一项互不侵犯条约,其中包括一项秘密议定书,将东欧划分为德国和苏联的“势力范围”,预计这些国家可能会发生“领土和政治重新安排”。德国于1939年9月1日入侵波兰,开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苏联于9月17日入侵波兰东部。与芬兰的冬季战争之后,苏联迫使芬兰割让了领土。随后,苏联吞并了波罗的海国家和罗马尼亚的部分领土。

在下文中,“苏联的战争罪”(主要是强奸妇女)章节甚至排在了“纳粹德国的战争罪”(种族灭绝)前面。

用其他欧洲语言搜索,结果大同小异。不过法语维基至少开宗明义地写道:“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在同盟国战胜纳粹德国和其他轴心国的过程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主要是在欧洲战区。”

这种状况不止出现在网络上。中国香港《亚洲周刊》就写道:

“由于受到以美苏为首的东西两大集团对抗的冷战时代的影响,西方国家和不少依附美国的反共国家及地区(如台湾)在历史教科书里,完全不提苏联军队在二战的惨烈牺牲与贡献。这种有意漠视或刻意遗忘历史的冷战心态严重影响到一代又一代,他们一直不知道有苏军浴血对抗纳粹的史实,更不知道如果没有苏军的殊死奋战,则美英盟军是否能在西线战场击溃德军,乃是一大疑问。”

这种长期对内认知战的结果,就是英国舆观调查网(YouGov)在2015年的著名民调结果:在美国、德国、法国、英国等8个西方国家中,有6个认为美国对在二战中打败德国的贡献最大。认为苏联贡献最大的人不超过27%:在德国是27%,在英国和法国是15%,在美国只有11%。



“您认为哪个国家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击败德国的贡献最大?” 统计自2015年4月

舆观调查网表示:调查结果与法国投票机构1945年5月进行的一项调查形成鲜明对比,该调查发现,57%的法国公众认为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贡献最大,而认为是美国的为20%,是英国的为12%。

近年来,随着俄罗斯与西方的地缘政治竞争升级,西方“重写历史”的势头也是甚嚣尘上,一些欧洲国家公开指责俄“不是二战战胜国,而是与纳粹德国同为侵略者,应对二战爆发承担历史责任”。

哈佛大学戴维斯中心冷战研究项目主任马克·克莱默2020年发表的一篇文章颇具代表性:

“欧洲战争始于1939年8月23日,当时苏联和纳粹德国签署了一份盟约……根据该条约的条款,德军于1939年9月1日进入波兰西部,苏联红军在16天后大规模进入波兰东部……(英法)未向苏联宣战在当时是有争议的,似乎为苏联的征服提供了全权。”

“苏联和德国军队在各自地区建立了残暴的占领政权,并强行将数十万波兰公民转移到强迫劳动场所。9月22日,苏德两国军队在布列斯特-利托夫斯克举行了联合阅兵式,庆祝对波兰的征服。”

“就在红军对波兰东部实施苏维埃统治的同时,苏联军队也开始进入波罗的海三国……苏联于1940年6月下旬占领并吞并的前罗马尼亚领土比萨拉比亚和布科维纳北部,也是同样的模式。”

“如今,我们必须牢记这段历史,因为苏联在战争中的作用已被神话所掩盖……实际上,苏联从一开始就是(二战的)主要参与者,与纳粹德国勾结了近两年时间。”

“苏联在欧洲的伤亡人数最多,有近2500万人丧生,但按人均计算,波兰实际上遭受了更大的损失。德国国防军和党卫军的残暴令人发指,但在战争期间以及战后早期占领德国和东欧时,红军和内务人民委员会也犯下了系统性暴行……苏联士兵在与德军作战时表现出的巨大英雄主义是不可否认的,但苏联战争努力中更为黑暗的一面也是不可否认的。”

这样的诛心之论,还可以举出很多很多。“美国之音”宣称,“死亡人数和伤亡人数不应被视为一定反映了击败纳粹的关键所在”;军事史学家伊恩·约翰逊出版专著称,“没有苏德秘密军事合作,德国就不可能发动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由德苏条约引发”;“苏联的军民伤亡人数最多,但这是因为他们的领导人无能”……

对于一个在战争中付出2700万生命代价的国家的国民来说,看到这些言论,很难不暴跳如雷。

欧洲议会谴责苏联发动二战

西方抹黑苏联在二战中贡献的做法由来已久。

早在冷战之初,西方就抓住《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大加渲染,攻击苏联与德国对二战爆发负有共同罪责,对英法对德妥协和《慕尼黑协定》等事则是选择性失明。随着冷战加剧,西方在意识形态上将共产主义和纳粹主义并列为“邪恶势力”,并说二者“勾结”发动战争。

上世纪80年代,欧美史学界兴起了一股“历史修正主义”思潮,试图通过重新诠释历史记录来推翻在学界、政界和社会中已获得公认的历史观点,从而赢得对历史的“解释权”。

当时的德国学者就试图在苏联布尔什维主义和纳粹主义之间寻找并构建“因果关系”,声称“斯大林时代的集中营,是纳粹种族屠杀在逻辑和事实上的前奏”,纳粹种族屠杀源于对布尔什维克“阶级屠杀”的恐惧,是对后者的“回应”。因此纳粹德国1941年入侵苏联,是一场制止对方提前发动进攻、带有自卫性质的“预防性战争”。

苏联解体后,美国和西欧因同俄联邦有过关系改善和合作期,对苏联在抗击纳粹中的作用又有过一些正面评价。克林顿和小布什任还分别于1995年和2005年赴莫斯科参加过胜利日庆典。所以2005年,也就是二战胜利60周年时,英国广播公司讨论的还是“东线和西线,哪条战线更重要”。



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1995年在莫斯科红场参加无名烈士纪念碑纪念活动 资料图

可在当时的评论区,已经出现了这样的高赞回复,留言者来自悉尼:

我们似乎都忘记了,苏维埃俄国与纳粹德国一起,在1939年9月进攻波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立下了“汗马功劳”。俄罗斯和德国军队甚至在波兰城镇举行了联合胜利游行。俄罗斯与纳粹德国结盟,只是在1941年德国进攻俄罗斯之后,俄罗斯才加入了与德国的斗争。在俄罗斯历史上,战争是在1941年才开始的。

一位伏尔加格勒的网友则写道:

俄罗斯男孩赢得了战争!在西方国家,承认俄罗斯人做过好事被认为是政治不正确的。如今,他们在波罗的海国家向纳粹致敬,而不是向反对纳粹的人致敬。

14年后的2019年,也就是德国入侵波兰80周年之际,欧洲议会在19名波兰议员提议下,通过了一份名为《欧洲的历史记忆对于欧洲未来的意义》的决议。该决议谴责俄罗斯“粉饰苏联极权政权所犯下的罪行”,指责苏联(与纳粹一起)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并呼吁拆除欧洲各地的苏联战争纪念碑。

该决议激发了俄罗斯的强烈反应,但西方并未就此收手。

2020年1月底,美国驻丹麦大使馆在推特上发文称,是美军士兵解放了奥斯维辛集中营;

当年5月,时任总统特朗普在白宫推特账户上发布了一段有关欧洲二战胜利日的讲话视频。讲话中只强调“1945年5月8日,美国和英国战胜了纳粹”,完全没有提及苏联。不仅如此,五角大楼还发表了一份题为《欧洲胜利日:庆祝与反思时刻》的声明,宣称二战始于“德国和苏联入侵波兰”,暗示苏联与德国一样为战争发起国。

“我们对有人企图歪曲……我国的决定性贡献的影响极为愤慨。”俄罗斯外交部在一份声明中说。

“以‘去苏联化’为目标,欧美学界、政界对二战历史进行修正的暗流从未停止,并在近年来加快了公开化和政治化的步伐。欧美搞历史修正是另一种形式的’叙事斗争’,其用意是通过重塑或篡改历史记忆来打压俄罗斯的软实力空间。”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分析道。



当地时间2018年10月22日,波兰华沙,工人们拆除纪念苏联红军的纪念碑。图自:视觉中国

中东欧和波罗的海国家在这方面冲得最猛最前。波罗的海各国纷纷搞起了“去红军化”运动,三下五除二地把本国境内的苏军解放纪念碑和苏联红军塑像拆得一干二净。一些国家更改了二战胜利日的日期,只为不与俄罗斯一起庆祝;另一些更改了与苏联相关的地名。大量的所谓学术研究、文学、影视作品和改写教材更是不胜枚举,目的就是将苏联从二战时期的“解放者”角色和冷战时期的“老大哥”形象,改写为战争“侵略者”和政治“压迫者”。

这一次,《基辅邮报》就在篡改二战历史的大合唱中弹出了一个高音。该报于今年5月9日写道:

俄罗斯人认为,他们的国家对赢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贡献比任何其他国家都大。令人不安的事实是,莫斯科实际上在1939年作为纳粹德国的盟友开始了战争。

共同的二战史观是中俄双边关系的重要基础

各方都意识到,二战叙事对于当下身处俄乌冲突中的俄罗斯而言格外重要。2700万人的伤亡,使俄罗斯有权永远扮演防止纳粹主义死灰复燃的全球监督者角色,而这也是莫斯科发动特别军事行动的理由之一。

在2022年2月24日的一次演讲中,普京表示,西方正在蚕食俄罗斯的边界,造成了“根本性威胁”,与1941年的德国如出一辙。他将俄罗斯描绘成受压迫少数民族的捍卫者,就像苏联在1941年捍卫犹太人和斯拉夫人一样。他说,1941年的苏联和现在的俄罗斯一样,竭尽全力避免战争;但由于一种不可避免的、真真切切的纳粹威胁,战争在当时和今天一样不可避免。

因此,面对西方的历史修正主义,俄罗斯必须重拳出击。早在2020年6月,普京就在美国保守主义外交政策杂志《国家利益》上发表文章《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75周年的真正经验教训》,详细阐述了他对二战起因和主要事件的解释。

“捷克斯洛伐克的分治是野蛮的、讽刺的。慕尼黑(协定)甚至摧毁了欧洲大陆正式而脆弱的保障。这表明相互之间的协议是没有价值的。正是慕尼黑的背叛成为了‘导火索’,使欧洲的战争不可避免……慕尼黑背叛事件向苏联表明,西方国家在处理安全问题时不会考虑到苏联的利益。事实上,如果需要,他们甚至可以建立一个反苏阵线。”

而波兰在战前起了一个不光彩的作用:波兰不仅参与了对捷克斯洛伐克的分割,而且“阻止了英国、法国和苏联共组军事联盟”,甚至与德国人为“解决犹太人的问题”进行了官方接触——直到自己被西方盟国英法出卖。苏联直到看到英法按兵不动、纳粹德国即将占领波兰全境的情况下,才于1939年9月17日出兵进入波兰。1939年8月23日,苏联与德国签署了《互不侵犯条约》,苏联出兵波兰即基于这份条约的秘密附加协议书中的条款。“它(苏联)实际上是欧洲国家中最后一个这样做的国家。此外,它是在面临(对德和对日)两线战争的真正威胁的情况下签署的(《互不侵犯条约》)”。

普京的这篇万字长文可谓苦口婆心,但欧洲政客们显然没有耐心读完。他们像拙劣的辩手一样揪住其中似是而非的点——“普京将二战爆发归咎于波兰”——然后开始大喷口水。波兰外交部谴责他的说法是“斯大林式的宣传”,比利时前首相、欧洲议会著名议员盖伊·费尔霍夫施塔特则宣称“否认斯大林与希特勒勾结并摧毁了波兰”是“发疯”。波兰总理马特乌什·莫拉维茨基发表了一份情绪激动的声明,指责普京故意“多次就波兰问题撒谎”。

针对这种教科书一般的认知作战,俄罗斯也积累了丰富的斗争经验。早在2009年,时任总统梅德韦杰夫就成立了“与以危害俄罗斯利益而篡改历史行为斗争委员会”。2014年,俄罗斯通过法律,把否认纳粹二战罪行和歪曲苏联二战角色认定为违法行为,将受到监禁和罚款等惩罚。2020年,俄罗斯将二战结束日期从1945年的9月2日改为9月3日。今年5月9日的红场阅兵式上,普京再次谴责了试图“歪曲二战真相”的西方政客。

二战是一场全球性的战争,关于二战史的认知战争也是如此。作为二战的战胜国,中国自然不能独善其身。

中国也是篡改历史行为的受害者。多年来,不仅美国一直试图抹杀中国在二战中做出的巨大贡献,日本极右翼势力也始终在试图否定和美化二战侵华历史,抛出的论调甚至比欧美的同行更加令人愤怒:“英美同罪”、“自卫战争”、“解放亚洲的战争”……

这是热爱和平的中国人民绝对不能容忍的。我们对过去和未来都负有责任,必须尽最大努力,防止这些可怕的悲剧再次发生。



中国驻俄罗斯大使张汉晖于2022年9月在俄罗斯《劳动报》发表署名文章《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维护正确二战历史观,捍卫正确战后秩序观》

近几年来,中国驻俄罗斯大使张汉晖已经在多个场合明确表示,正确的二战历史观容不得篡改,中俄历史性贡献容不得抹黑,共同的二战史观是中俄双边关系的重要基础。否定苏联和中国在二战中的历史贡献,就是妄图篡改二战历史,进而挑战战后国际秩序。

因此,明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苏联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中俄两国将如何盛大、隆重、有力地共同弘扬正确的二战史观,我们有理由拭目以待。

			
网编:空问站

鲜花(3)

鸡蛋(3)
64 条
【手机扫描浏览分享】

扫一扫二维码[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敬请注意:新闻内容来自网络,供网友多视角阅读参考,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若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热门评论当前热评  更多评论...
评论人:Xdmsllj[☆品衔R3☆][个人频道][个人动态] 2024年05月25日3:48 回复
这篇文章写的很正确,二战德国主力部队都在东部打苏联,西部德军连二线部队都扯不上,诺曼底确实牵制了希特勒,作用也就只是牵制,英美法联军根本打不过德军主力,能打败德国主力的只有苏联
68   6
评论人:cxy1223[★品衔R6★][个人频道][个人动态] 2024年05月25日3:45 回复
二战的变数就是苏联和英国。美国是不可能输的。中国是不可能彻底被占领的。但是苏联和英国式可能投降的。但是苏联和英国(至少二战时的英国)大概是世界上最顽强的国家。
17   1
评论人:TCVD[☆品衔R4☆][个人频道][个人动态] 2024年05月25日3:48 回复
德苏条约促成了二战爆发,这也是事实。
5   8
评论人:南方兔儿爷[★品衔R6★][个人频道][个人动态] 2024年05月25日3:55 回复
关键不是打赢的,而是怎么输的。意大利德国日本都是鹌鹑蛋大的国家,想吞并整个欧亚,就算把城市白送,他们的人也占不了两条街。在打上几年,人都死差不多了能不输吗?

来自留园官方客户端

10   1
评论人:Xdmsllj[☆品衔R3☆][个人频道][个人动态] 2024年05月25日3:55 回复
二战是很好地验证了战斗民族的成色,被德国打到快残废了还能最后绝地反击,英国的顽强是借助英吉利海峡的阻挡,没有海峡阻挡,英国也会像法国一样投降的,德国陆军当时是世界第一
26   2
评论人:myporn001[☆品衔R4☆][个人频道][个人动态] 2024年05月25日3:55 回复
二战先不提,一战之前的德国就像目前的中国:GDP已占全球三成,经济科技军事一发不可收拾。犹太英国弄出个刺杀事件,逼德国出兵前南斯拉夫。然后英国法国俄国集体向德国宣战,目的就是趁德国壮大地不可收拾之前就掐灭之。
二战前德国吞并的捷克和波兰等地,你查地图一战前都是德国的土地。
同样,英国法国二战是首先向德国宣战,而不是德国要征服世界。
18   1
评论人:积恶成习[☆复我中华☆][个人频道][个人动态] 2024年05月25日3:56 回复
共匪的媒体从来没有真的。
12   20
评论人:lalala[☆超级男高音☆][个人频道][个人动态] 2024年05月25日3:57 回复
 回复5楼:英德的出卖捷克的条约也促进了二战的爆发。这个世界是都不比谁清白,看的就是结果。胜者为王
9  
评论人:坚持100[♂品衔R2☆♂][个人频道][个人动态] 2024年05月25日3:41 回复
二战开始美国两头跑,最后看到英法苏快要赢了,就倒向英法苏,最后做了渔翁之利。而日本是看到苏联军队所向无敌,而他们来不及调兵,就拿原子弹炸。
22   8
评论人:灯塔路[♂☆★等着注销★☆♂][个人频道][个人动态] 2024年05月25日3:38 回复
日本
是在美国钢铁石油支援之下
才有能力对中国发动全面侵略战争
18   8
评论人:不得有空格[★品衔R5★][个人频道][个人动态] 2024年05月25日6:03 回复
1931年10月,美国总统胡佛公开发表讲话,支持日本侵略中国东北三省:“日本为保卫日侨生命财产的安全起见,对满洲的进兵是不可避免的……我们是不能提出异议的。”
1932年1月3日,日本侵占锦州,进逼中国关内。1月7日,美国国务卿史汀生照会中国和日本政府,对日本强占中国东北的局面和足以损害美在华权益,违反“门户开放”及中日间的任何协定、条约,美国均不予承认。1月8日,美国国务院发表声明,表示美国无意干涉“日本在满洲的合法条约权利”这一史实。史汀生的照会,说白了就是告诉日本:只要不损害美国在华利益,无论日本在中国东北做什么,美国都不反对。
史汀生照会发出后不久,杜邦公司就将氨炸药的制造技术卖给了三井株式会社。美国国务院对杜邦公司的这笔买卖表示完全赞同。据统计,从1931年“9.18”事变到1932年年底,美国向日本出售了价值1.81亿美元的军火。
1936年,日本陆军提出应付未来对苏、对华战争的、耗资巨大的“六年作战准备计划”(1937—1942)。美国认为该计划是针对苏联的,于是便用给予日本贷款、技术输出、供应战略物资等各种方式,为日本陆军扩军备战提供支持。其中,美国福特公司提供日本现代化冶金技术,洛克菲勒财团帮助日本建立新式电气工业,梅隆财团帮助日本飞机制造业的进一步现代化。实际上,因为美国人想象中的苏日大规模战争并未爆发,因此美国对日本的物质和资金援助,最终都化成了残杀中国军民的枪炮弹药。
1937年“7.7”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对中国发动全面侵略战争。国民政府一开始仍指望“国际调停”。7月12日,美国国务卿赫尔表示,美国对中日双方保持“公正、友好的态度”,希望双方“都要克制”。
据美国政府统计,1937年日本进口的战略物资中,有54.4%来自美国。有92.9%的铜、91.2%的汽车及零、60.5%的油料、59.7%的废钢铁、48.5%的各种机械和发动机、41.6%的铸铁是从美国进口的。
对于这一切,国民政府中的亲美派也心知肚明。蒋介石曾多次要求美国“绝对禁运军用材料与器具与日本,尤以钢铁、煤油为最”,但都遭到美方拒绝。1937年9月16日,宋美龄公开发表《令人失望之美国态度》一文,指责美国政府“蓄意阻止中国获得自卫武器。却把汽油、轻重武器、军用物资大量卖给日本,支持侵略者屠杀中国人民的恶劣行径”。著名文学家和教育家陶行知在临别美国时发表演讲:“我回国参加抗战去了。如果有一天我被日本炸弹炸死,请你们不要忘记,我身体的百分之五十四点四是被你们美国炸死的!”

来自留园官方客户端

29   1
评论人:mike3[★品衔R5★][个人频道][个人动态] 2024年05月25日4:55 回复
本来就是!在美国钢铁石油支援之下,苏联才能守住斯大林格勒
15   3
评论人:yuanfangzhi[☆★声望品衔7★☆][个人频道][个人动态] 2024年05月25日4:44 回复
跟大家说两个鲜为人知的美国“政治不正确”:
一、最终攻陷德国,赢得二战的是苏联。(美国用了几十年通过影视,媒体,话语权,窃取了二战成果,并把苏联排除在外)
二、印第安人是遭到美国殖民者屠杀而灭绝(美国用了几十年宣传把印第安人灭绝推给“天花病毒”)当然狗粮说印第安人没灭绝,还有0.4%呢,感恩。
以上这两样“政治不正确”美国主流媒体外加推特,youtube,会以各种理由给你屏蔽。
33   5
评论人:evision[★品衔R5★][个人频道][个人动态] 2024年05月25日4:44 回复
二战是靠5毛嘴打赢的
17   5
评论人:[☆明正大☆][个人频道][个人动态] 2024年05月25日4:32 回复
这就是为什么美国不允许其他国家掌握AI。以后的人们会越来越依赖Ai提供的答案,而美国想要全世界只知道美国提供的答案。
7  
评论人:开水送服[★★吃不起茶叶蛋★★][个人频道][个人动态] 2024年05月25日4:01 回复
哈佛那个主任写的是对的啊,苏联当时在二战前还入侵了芬兰,是入侵,不是解放,当时北欧就是被苏德瓜分的。两个不是好鸟的说勾结在一起还真没说错
14   2
新闻速递首页 | 近期热门新闻 | 近期热评新闻 | 72小时神评妙论 | 即刻热度新闻排行
军政原创】【网际谈兵】【军事纵横】【史海钩沉】【百家论坛】【历史天空
前期相关精彩新闻
新闻速递首页·向留园新闻区投稿·本地新闻·返回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