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财经·军事 | 生活·家庭·娱乐 | 体坛·历史·科技 | 摄影·旅游·文化 | 移民·教育·就业 | 数码·健康·奇闻 | 社区·评论·问卷
留园网首页 · 新闻速递首页 · 【繁體閱讀】 【网友评论:2 条】 【 热评新闻排行 】 【 热门新闻排行 】 【 即刻热度新闻排行 】 【 72小时神评妙论 】   

349元的复刻版诺基亚卖爆 复古神机还是电子垃圾?(图)

新闻来源: 酷玩实验室 于2024-05-24 11:21:03  提示:新闻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诺基亚新机,200万像素,发售两天卖断货......我这是起猛了还是穿越了?看了一眼,日历上确实是2024年。

这是诺基亚时隔25年推出的复刻版3210,它是诺基亚史上销量最高的机型之一,在全球共卖出了超过1亿部。千禧年代,手机的主要用户群体还是商务人士,而3210则搭载了很多极具个性化的功能。它是第一款内置天线的大众市场手机,预装了包括贪吃蛇在内的三款游戏,还是首款搭载诺基亚铃声编辑软件Composer的手机,用户可以手动创作单音铃声,并发给其他诺基亚手机。正是由于这些创新功能,诺基亚3210迅速打开青少年市场,成为了很多人的共同回忆。



复刻版3210延续了经典外形,金属涂层看起来更加现代,1.5英寸单色液晶屏升级成了2.4英寸“大彩屏”,支持双卡4G,支持移动支付,349元性价比无敌......算了,我编不下去了,这货放到现在就是个妥妥的“电子垃圾”,然后它却意外地在社交媒体爆红,发售两天各大平台就卖断货,二手市场居然还出现了溢价。



除了情怀加持,它爆红的原因还因为踩中了复古科技潮。

复古科技潮

复刻版3210的宣传文案里对自己定位明确,是“复古备机”,还提到了Y2K。

Y2K本来是指2000年后,由于计算机日期设计导致的错误,也就是千年虫问题。后来形成一种文化符号,以鲜艳的颜色、未来主义设计、科技感和复古未来主义为特点。



近两年火起来的CCD相机就是这股复古风潮的一部分。CCD相机本来已经是被时代淘汰的产物,因为性能低、成本高、生产难度大而退出主流市场。近年来却因为其复古的外形和胶片质感,再度成为年轻人追捧的网红相机。在不少明星的安利下,加上二手市场低廉的价格,CCD相机重新流行。



但这股风潮吹到现在,已经变成一股歪风,二手市场的CCD相机被炒到夸张的价格,甚至出现了用行车记录仪魔改CCD相机的灰色产业链。



复刻版3210销量能如此火爆,其实也和CCD相机有关。不少人想把它当CCD相机的平替,200万像素、300多价格、复古外形,还要啥自行车?

不过很快,第一批买的人已经开始后悔,原本以为的“断舍离”实际连基本需求都无法满足,不能连Wi-Fi、不能下微信、坐不了地铁、扫不了共享单车......原以为的核心功能——200万像素拍照,实际也无法达到类似CCD相机的氛围感。



复古的风,也吹到了其他圈子。

尽管数字音乐已经成为主流,但黑胶唱片依然受到不少音乐爱好者的青睐,甚至愿意花高价购买一台黑胶唱片机。这不仅是因为黑胶唱片特有的“爆豆音”带来独特的声音质感,更是因为它提供了一种实实在在的聆听体验。黑胶唱片的实体收藏,让音乐以一种可触摸的形式保存下来,在翻动唱片、放置针头的过程中,能感受到音乐的仪式感和珍贵性。这不光是听觉上的享受,更是一种情感和记忆的收藏。



在一部分游戏爱好者追求高画质和高帧率的同时,另一些人却钟情于复古游戏。任天堂、索尼等公司纷纷推出经典游戏机的迷你复刻版,如任天堂SFC Classic Edition、索尼PS Classic,以及世嘉的Mega Drive Mini和雅达利的Flashback 8 Gold。这些复刻版游戏机不仅带来了那些经典游戏的原汁原味体验,也充满了时代的回忆,也许能让人回忆起曾经快乐的童年游戏时光。



复古科技潮的兴起,最重要的推动因素还是怀旧。

80后、90后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他们对童年和青年时期的怀念,使得这些复古产品成为情感消费的对象。复古产品唤起了人们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这种情感共鸣是难以用现代产品替代的。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逐渐对快速更新换代的电子产品感到厌倦。复古科技产品提供了一种慢体验,让人们能够暂时逃离快节奏的数字生活,去享受简约、享受稳定。复古科技产品错位的时代感,也让其独特的设计和风格,与千篇一律的现代产品形成鲜明对比。追求个性化和独特体验的消费者,更愿意选择这些产品来彰显自己的品味和态度。

科技向前,“电子垃圾”向后

科技日新月异,新品层出不穷,但真正能留下时代印记的产品好像越来越少。大量的电子设备很快就被新技术取代,迅速沦为过时产品。

比如苹果的“五福一安”(5V/1A)充电器,从iPhone 4一直延续到iPhone 11(系列),彼时安卓阵营的主流快充功率已经达到100W。后来苹果又以环保为由,在iPhone 12(系列)上取消随机附赠的充电头,直到2022年,苹果官网售价145元的5W充电头才显示售罄。在欧盟的施压下,隔年发售的iPhone 15(系列)统一换上了Type-C口,将服役11年的Lightning接口打入冷宫。

(来源:YouTube)

据欧盟委员会估计,在欧洲,一个通用的充电套装每年能减少 1.1万吨电子垃圾。而根据公共利益研究小组PIRG的说法,平均每个人都有三条充电线,如果都统一改用Type-C的话,只需要一根线和一个充电器就能连接所有设备,这样可以减少 3.5万吨电子垃圾的产生。

除了硬件过时,软件和系统的停服也会让电子产品被打入“冷宫”。

2015年微软发布Windows 10系统时,曾表示这是Windows 的“最后一个版本”,但又在2021年推出了Windows 11,并表示将在2025年10月14日停止更新Windows 10。Windows 11是有最低硬件要求的,所以这意味着将有2.4 亿台电脑无法升级到最新系统,逐步沦为电子垃圾。但微软承诺,会延长Windows 10的安全更新至2028年。

谷歌出的平价笔记本电脑Chromebook主要是面向教育市场,价格倒是不贵,主打性价比。但由于成本低,寿命也不长,而且可修复性差。前几年疫情的时候,很多国外学校批量采购Chromebook,几年后却出现大量问题,维修的成本几乎是换新机的一半,并且它也有系统更新维护的问题。谷歌承诺的是8年更新,但却是从出厂开始算,而不是用户拿到后激活的时间,很离谱。



快速的产品迭代是科技公司们保持市场竞争力和赚钱的重要手段。

但你知道,那些被更新淘汰的电子产品,都流向哪里去了吗?

“电子垃圾”向何处去?

有人喜欢留着那些陪伴过自己的电子产品,他们甚至会非常有仪式感地拆机后装裱,让它换个形式“陪”在自己身边。

很多经典电子产品的工业设计都十分讲究,将内部零件排列装裱后有一种工业美。动手能力强的人可以顺便享受一把DIY的乐趣,自己拆机、装裱,对技术和设计能力还是有一定要求的。如果只是想给陪伴自己多年的伙伴找个归宿,还可以直接找相关的服务,小米和魅族都推出过官方的装裱服务,电商平台也有不少第三方的“手机入殓师”。

对于这些被淘汰,但承载了人们记忆和情怀的电子产品来说,不失为一种“体面”的留存方式。



还有艺术家利用废弃的电子元器件,做成了艺术作品。用电路板做成的电子昆虫、电子城堡,用废弃键盘做成的特洛伊木马,用电子元器件做成的波斯地毯,还有一些大型的装置艺术等。

这些艺术作品旨在引起人们对电子垃圾问题的关注,唤起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



当然,这些“电子垃圾”最大的流向,还是回收再利用。

不少人应该都听过小区里大喇叭播放“回收旧手机,换剪刀、换洗脸盆”的吆喝声,这些回收的电子产品,即便是无法开机的手机,也可以提取出金、银、铜等多种贵金属。

有研究人员表示,在中国,一吨废旧智能手机,金的含量可达280克、银的含量可达2000克,还包括铜、铝等材料,此外,电池中的硅、钴,手机屏幕中的镧,扬声器、前置传感器上的钕等,都有极高的回收价值。

换算下来,一吨废旧智能机,其金属价值可达23000美元。

国外有个专门做电子垃圾回收的老哥,名叫Eric Lundgren,他曾说过:“95%的电脑部件,比如电池和电路板,都是通用的,可以重复利用。”

前面提到的微软系统升级,导致旧电脑不能用,Lundgren就为二手电脑客户复制了2.8万张Windows系统恢复光盘,随电脑一起派发,甚至因此被指控侵犯版权。

他还花了大量时间回收废弃电池,并将其重新用于轮椅、电子产品和各种车辆。这位大神做的另外一个壮举,就是利用回收电池改装了一辆电动汽车,一次充电可行驶999.5英里(1608公里),创下了吉尼斯世界纪录,他也因此被称为电子垃圾届的“埃隆马斯克”。



但电子垃圾的回收,如果不严格按照标准处理,又会产生新的问题。

一块废旧手机电池能污染6万升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用水量;电子产品中含有的铅、镉、水银、聚氯乙烯塑料等有害物质,也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2016年全球共产生约4470万吨电子垃圾,相当于4500个埃菲尔铁塔的重量。2019年产生了约5360万吨,只有17.4%被回收利用。预计到2030年,废弃电子设备将达到每年7400万吨,其增长速度是指数级的,联合国称之为“电子垃圾海啸”。

2014-2030 年全球每年产生的电子垃圾(来源:Global E-waste Monitor 2020)

电子产品的更新迭代是必然的。你不可能用惯了轻薄大屏的智能机,还能回过头再用黑白屏的诺基亚,这不现实。

但电子垃圾问题又客观存在,有什么解决办法吗?

第一种办法,是把电子垃圾“卖”出去。

很多发达国家会把这些废旧电子产品打包“卖”给发展中国家,后者拆解其中有价值的金属、器件,转手赚一波发达国家瞧不上的差价。

中国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垃圾进口国,广东贵屿也一度因为回收处理电子电器和再生五金塑料,被称为“电子垃圾之都”。

2021年,中国开始全面禁止进口洋垃圾,那些垃圾,转而又开始流向印度、马来西亚、印尼等国。

还有一种办法,是科技公司可以使用回收和可再生材料,来降低碳排放。

但是这个低碳链的成本相对更高,因此,相比真正的绿色低碳,很多大品牌、大公司嘴里环保似乎更像一个营销的噱头,甚至是莫须有的武器。

在我看来,与其嘴上说着环保,倒不如少一些挤牙膏式的迭代、没必要的创新,多一些通用的配件、耐久的配置。

但这,似乎更像一场美好的梦。

			
网编:和评

鲜花(2)

鸡蛋(0)
2 条
【手机扫描浏览分享】

扫一扫二维码[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敬请注意:新闻内容来自网络,供网友多视角阅读参考,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若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新闻速递首页 | 近期热门新闻 | 近期热评新闻 | 72小时神评妙论 | 即刻热度新闻排行
数码家电】【电脑前线】【手机数码
前期相关精彩新闻
新闻速递首页·向留园新闻区投稿·本地新闻·返回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