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财经·军事 | 生活·家庭·娱乐 | 体坛·历史·科技 | 摄影·旅游·文化 | 移民·教育·就业 | 数码·健康·奇闻 | 社区·评论·问卷
留园网首页 · 新闻速递首页 · 【繁體閱讀】 【网友评论:来聊聊】 【 热评新闻排行 】 【 热门新闻排行 】 【 即刻热度新闻排行 】 【 72小时神评妙论 】   

夏天容易出现“心律失常”,其实出汗、情绪都是诱因(图)

新闻来源: 生命时报 于2024-05-23 19:44:37  提示:新闻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细心的人可能发现,天气一热,就会变得容易急躁,而心脏和人的脾气同理,到了夏天很容易“失控”。

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都表达了相同观点:夏天更容易诱发心律失常。



受访专家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急诊科主管护师 邢正涛

夏天是如何“扰乱”心跳的?

房颤、早搏、心动过缓……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心律失常,通俗地讲可分为跳得快、跳得乱以及跳得慢3种情况。

天气炎热时,大脑的情绪调节中枢容易受环境影响而波动,使交感神经兴奋,从而引起血管收缩、心跳加快等反应。

夏季昼长夜短,人们的睡眠时间普遍减少,休息不足,加上出汗较多,可能影响电解质平衡,诱发心律失常发生。



2022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近4万例男女心律失常患者,以及美国华盛顿州金县488名男性类似患者的数据展开分析,结果发现:

夏季夜间升温1℃,英国组60~64岁男性心律失常风险升高3.1%,但在更年期较长的男性和女性中无类似规律;

美国组中,65岁及以下男性这一比例上升5%,但在65岁以上男性中没有类似规律。

简单总结,夏季夜间温度轻微上升,就会增加60岁以上男性心律失常风险。

研究人员解释,夏季人体为了散热,体表血管会扩张,大量血液聚集于体表,供应心脏的血液就会相对减少。

而且,天热人体出汗多,血液变得黏稠,这都会使人的心脏缺血、缺氧反应加重,诱发心律失常。

5种心律失常各有“小脾气”


心律失常的家族成员众多,它们都有各自的“小脾气”,发作时表现各异。

1

早搏


它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又名“期前收缩”,是一种提早的异位心搏,即心脏过早地跳了一次。早搏可不引起症状,部分患者可能有心前区“落空感”、心悸、头晕、乏力等表现。

2

房扑与房颤

房扑发作时,心房会以220~360次/分钟的极快速度发生冲动,造成心室率也明显加快,长时间存在可能形成血栓。

房颤主要表现为心房收缩功能丧失,心跳不规则。房颤发作时,由于心房中的血液无法完全被泵出,会瘀滞在心房内,逐渐凝结成块,形成血栓。

如果血栓随血液进入脑部血管,90%的几率会将血管堵塞,阻断脑部供血,导致脑卒中的发生。



3

室上性心动过速


简称“室上速”,患者心率一般为160~220次/分钟,也有慢至130次/分钟或快达300次/分钟的。

患者可有心悸、眩晕、胸闷、气促等症状,少数症状较严重者,可出现晕厥、心衰、心绞痛。症状的轻重与发病时的心房率、心室率,以及持续时间有关。

4

室性心动过速与室颤


连续出现3个以上室性早搏为“室性心动过速”,若不及时治疗可转为室颤。室颤是最严重的心律失常,需要立即进行电除颤转复心律。

非持续性室速患者无症状或有轻度心慌、心悸等表现,持续性室速患者可表现为心慌、胸闷、心绞痛、少尿、气急、头晕、血压下降,严重者可发展为心室颤动,出现休克、晕厥,甚至猝死。

5

缓慢性心律失常

指心跳节奏减慢,包括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窦房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等。

轻度缓慢性心律失常不会出现相应症状,但如果情况较严重,患者会出现胸闷、气短、头晕、乏力、血压降低、恶心、心绞痛、晕厥,甚至猝死等临床症状。

一套攻略避免夏季心律失常


突然发作的严重心律失常,是引发心肌梗死、脑卒中,甚至猝死的高危因素。因此,夏天建议大家做到以下几点:



睡好觉


心律失常及心脏病患者,建议采取右侧卧的睡姿,保持身体自然屈曲,因为这种姿势有利于血液回流,减轻心脏负担。

俯卧是最不宜采取的睡姿,因为会压迫心脏和肺部,影响呼吸。

如果出现胸闷、呼吸困难,可采取半卧位或30度角坡度卧位,从而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睡前不宜兴奋、激动的比赛或节目,不喝茶和咖啡等刺激性饮料。



避免做剧烈运动

适合心律失常人群做的运动:散步、慢跑、太极拳、保健操等。

运动中应感觉良好,不伴有头晕、胸闷、胸痛、气慌、气短和咳嗽、疲劳等现象,若有上述不适出现,则应立即停止运动。

饮食清淡

可以多喝一些汤粥,如苦瓜粥、菊花粥等,既能补充水分,又能解暑消夏。

穿衣不能太紧

心脏不好的人衣服不要穿得过紧、太热,平时千万别贪凉,不要对着空调直吹,洗冷水澡,或猛喝冰镇啤酒等。

初步判断心律失常的最简单方法就是摸脉搏,脉搏过快、过慢或不齐往往提示有心律失常发生。

心电图可明确诊断大多数心律失常,在临床上最常用。

但绝大多数心律失常为阵发性,患者就诊时若未发作,心电图可能测不出来。此时,可通过动态心电图监测,连续记录心脏24~48小时的跳动,捕捉心律失常。▲

			
网编:睿文

鲜花(0)

鸡蛋(0)
来聊聊
【手机扫描浏览分享】

扫一扫二维码[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敬请注意:新闻内容来自网络,供网友多视角阅读参考,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若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新闻速递首页 | 近期热门新闻 | 近期热评新闻 | 72小时神评妙论 | 即刻热度新闻排行
健康园地】【运动健身】【养生保健】【抗疫信息
前期相关精彩新闻
新闻速递首页·向留园新闻区投稿·本地新闻·返回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