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财经·军事 | 生活·家庭·娱乐 | 体坛·历史·科技 | 摄影·旅游·文化 | 移民·教育·就业 | 数码·健康·奇闻 | 社区·评论·问卷
留园网首页 · 新闻速递首页 · 【繁體閱讀】 【网友评论:11 条】 【 热评新闻排行 】 【 热门新闻排行 】 【 即刻热度新闻排行 】 【 72小时神评妙论 】   

从外交站队到经济分野,西方对华投资处30年来最低点(图)

新闻来源: 火星宏观 于2024-05-22 19:54:27  提示:新闻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内容提要:

2023年我国的直接投资负债总额比2022年下降了82%,2024年一季度又下降了56%。外资流入大幅减少主要因素有:海外市场的利率上升;国内需求不足、供给过剩导致的经济疲软;地缘政治不确定性的影响;投资环境方面存在一定的落差;全球对外来直接投资的竞争加剧。



外来直接投资,不仅能够为我们带来生产能力的增加、就业岗位与税收的增加、技术与产品的升级、对外贸易的流量,还是衡量一国市场吸引力、投资环境、与国际经济联系密切程度的重要指标。一般而言,我们可以引用商务部公布的实际利用外来直接投资数据,或者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直接投资负债(衡量流入我国的外国资本的指标)数据,来衡量、观察外来直接投资(FDI)的变化情况。

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数据,2023年我国的直接投资负债总额约为330亿美元。这一数据比2022年下降了82%,而2022年又比2021年下降了47.6%,创下这一指标1993年以来的最低年度数字。

2024年一季度,流入我国的外国直接投资约103亿美元,同比下降了56%,如果与两年前的一季度对比,则下降了89.8%,接近9成。



根据商务部公布的数据,2023年,以人民币计算,中国外国直接投资同比下降8.0%。去年,由于美元计价的外来投资下降幅度更大,商务部停止以美元计算发布数据。

但按外汇管理局公布的月度平均汇率换算,2023年外国直接投资同比下降10.7%,至1633亿美元。2024年一季度,实际使用的外国直接投资约424.6亿美元,同比下降了28.6%。

在正常的情况下,商务部的FDI数据,仅涵盖新的入境投资,理论上比外管局的数据口径更窄。外管局指标比其他直接投资指标波动更大,因为它包括与外国资本流入相关的更广泛的活动。

这两个口径的外来直接投资数据虽然有较大的差别,但趋势上告诉我们,流入我国的FDI的确从去年开始大幅度下降了,进入我国的外国直接投资实际上一直处于下降轨道,自 2023 年 5 月以来,每个月都以两位数的速度下降。在去年三季度,还首次出现季度外国直接投资赤字。今年以来,这一趋势还在继续。从包括范围更广、更灵敏的外管局的数据来看,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额,已经跌至30年来的最低水平。

分析外资流入大幅减少,原因非常复杂。从可以公开讨论的原因来看,主要因素有:

第一、2022年3月份以来,美元加息缩表,引导海外大多数国家跟随美元周期加息,导致大部分海外市场的利率上升。

而我国因经济低迷,这几年一直在降息刺激经济。中外利差急剧拉升,促使外国企业将资金撤出中国,以在其他地方追逐更高的收益率。

外管局发言人王春莹表示: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主要发达经济体的央行将开始......降息,这可以减少资本流出的机会。



二是外资企业对国内需求不足、供给过剩导致的经济疲软持谨慎观望态度。

疫情以来,我们的GDP在投资和外贸的拉动下,虽然仍然保持着看起来还不错的增长,但不可否认,国内市场越来越疲软。衡量供求关系的消费物价CPI指标,在最近12个月,都一直徘徊在0左右波动,其中有6个月为同比下跌。PPI则已经持续19个月下跌。这意味着零售端和生产端的供给,都超过了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都会对扩大生产、增加供给持有谨慎态度。

中国日本商会5月14日在网站上公布了今年第一季度的“会员企业景气,事业环境认识问卷调查结果”。调查显示,在华日企对于今年中国经济前景的预测,认为“恶化”及“略微恶化”的为50%,与去年第四季度相比增加了11个百分点。认为“改善”及“略微改善”为15%,与去年第四季度相比减少了10个百分点。认为“持平”的为34%。

三是在地缘政治不确定性的影响下,外国直接投资者心有余悸,影响投资决策。



中美关系对全球的经济都存在较大的影响,当这两国的关系宽松时,中国市场对外来资本的吸引力就会扩大。当两国关系紧张时,投资者都会意识到外交对经济的影响不可小觑,中国市场的吸引力必然会减弱。

在汇总的FDI数据大幅减少时,也有个别国家对我们的直接投资有所增加。比如德国经济研究所的一份报告显示,去年德国企业对华直接投资达到创纪录的130亿美元,这是韧性的另一个迹象。但我们必须意识到,德国一直是欧洲与我们外交关系较好的国家之一,德企在中国规模较大,这只是个例,而非普遍现象。

《中国欧盟商会(EUCCC) 》在其所做的最新报告中直言:中国为何不再吸引欧洲投资者?这是目前西方媒体关注的焦点。法国的欧洲一号广播电台网站指出,中国正日益失去吸引力。这个问题在于两大洲之间的紧张关系。

四是投资环境方面与外资的需求还存在一定的落差。

自去年以来,我国推出了一系列吸引外国企业的措施,承诺为外国企业提供公平开放的商业环境。然而,许多公司,尤其是来自美国和欧盟的公司,在经历了多年的谨慎观望之后,他们认为存在一种承诺疲劳感。特别是对一些具体法律条文的担忧,以及出境禁令和对咨询公司等一些企业的搜查所带来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削弱了市场情绪。

牛津经济研究院的经济学家在本周的一份报告中表示:“尽管市场情绪在2023年确实略有改善,但过去几年对在中国的外国公司的调查显示,计划在中国增加投资的比例明显下降“。

根据《中国欧盟商会(EUCCC) 》的调查报告,欧洲在中国的投资前景处于 20 年来的最低水平。目前只有 13% 的欧盟公司将我国视为首选投资目的地,而 2023 年这一比例为 16%,2022 年这一比例为 21%。

中国日本商会会长本间哲朗说,在华日企确实存在着对改善经营环境的具体要求。在营商环境改善建议方面,在华日企提到最多的包括希望中国重新对日免签、出台真正的经济对策、减少抵制日货渲染仇日情绪等。希望官方能倾听这些声音,并努力解决其中哪怕一个问题。

五是全球对外来直接投资的竞争加剧。



从全球来看,欧洲和美国通过芯片法案和新能源政策措施,都在吸引半导体制造业和新能源制造业的回流。比如法国正在吸引投资者, 第七届“选择法国 (Choose France”)峰会期间,法国吸引了近150亿欧元的外国厂商投资金额。 这一成功受到了法国政府笑颜逐开的欢迎。

东南亚、印度、墨西哥等国,则在利用西方企业供应链多元化和分散投资风险的机会,与传统的制造业大国争夺跨国公司的新投资。

从2023年开始,欧美资本对东南亚、印度、墨西哥等地区任何一个地区的投资,已经超过了对我们的投资。

日经新闻报道称,中俄经济关系的增强,使得中国市场对西方投资者来说太危险、太冒险。 现在跨国公司现在更喜欢选择在东南亚投资,例如越南、印度尼西亚或新加坡。 这个岛国也已成为全球资本的第二大目的地,仅次于美国。



不可否认,外来投资增加有利于我们的经济发展。外国直接投资的长期下降,可能会使本已低迷的经济雪上加霜,它还可能减缓我们的技术创新和生产能力发展的步伐。如何优化我们的政策,减少政策之间的内耗,招商引资政策与民粹言论之间的内耗,需要我们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

			
网编:睿文

鲜花(0)

鸡蛋(0)
11 条
【手机扫描浏览分享】

扫一扫二维码[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敬请注意:新闻内容来自网络,供网友多视角阅读参考,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若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新闻速递首页 | 近期热门新闻 | 近期热评新闻 | 72小时神评妙论 | 即刻热度新闻排行
经济观察】【谈股论金】【股票投资
前期相关精彩新闻
新闻速递首页·向留园新闻区投稿·本地新闻·返回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