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拮据自卑的小粉红成为“爱国”的社会边缘人(图)

有评论认为,当代中国人的民族主义思想并不仅仅是洗脑的结果,在更大程度上它还是社会边缘人群自己的选择。披上了爱国主义的外衣就可以占领道德制高点,这不仅可以让他们“合法”地尽情宣泄对社会的不满,还可以让他们在精神上确认自己的存在价值,摆脱因经济拮据而造成的自卑感。

    


“民族主义思想并不仅仅是洗脑的结果,在更大程度上它还是社会边缘人群自己的选择。”

(德国之声中文网)总部位于美国的《中国民主季刊》发表文章《当代中国民族主义的载体和共犯关系--以新疆的汉人社会为例》,作者王柯指出,在当代中国,小粉红和自干五是最典型的社会边缘人。他们可以对钓鱼台(日本称尖阁群岛)问题盯住不放,但却能坚定支持当年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俄国去发动新的侵略战争。与个人目的无法脱钩的社会边缘人的民族主义,未必是以所谓民族利益为最高目标的。

作者认为,因为在中国政府的默许和支持下,披上了爱国主义的外衣就可以占领道德制高点,这不仅可以让他们"合法"地尽情宣泄对社会的不满,还可以让他们在精神上确认自己的存在价值,摆脱因经济拮据而造成的自卑感。所以,蔡洋才敢于义正严词地斥责批评他使用暴力的姐姐:"我鄙视你。"

文章说,因为中国民族主义建立在"被害妄想"基础之上,能够把攻击他人的行为描述成受害者进行的自卫,所以在20世纪以后的中国,很多人认为只要举起民族主义的招牌,就可以将自己本来其实并不高尚的个人欲望和行为进行合法化,这是社会边缘人群能够对民族主义产生兴趣的重要原因,因此使得社会边缘人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当代中国民族主义的载体。虽然民族主义甚至能够让一些社会边缘人变得失去理智,但大量小粉红在挨了社会主义铁拳之后仍不"醒悟"的事例说明,当代中国人的民族主义思想并不仅仅是洗脑的结果,在更大程度上它还是社会边缘人群自己的选择,一群"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选择一条百利而无一害的道路,因为社会地位使其然也。

真正的活力在美国?《纽约时报》发表文章《只有美国才能拯救未来》,作者Ross Douthat认为,尽管经历了通货膨胀的挑战,但美国经济自新冠病毒大流行以来的增幅仍然可观,而中国和欧洲的经济却陷入停滞。在过去五年里,许多发达国家人口下降的长期趋势已加速,美国的人口趋势虽不理想,但比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或韩国更为稳定。美国在全球的困难处境反映了其传统欧洲伙伴的衰落,以及重新平衡联盟的需要,而不是美国自身的固有弱点。而美国在北京、莫斯科和德黑兰的竞争对手们在诸多方面都面临着更加困难的未来,包括经济增长、内部稳定,以及怎样让本国最有才华的公民愿意留下来建设未来。

作者说,把所有这些汇集起来,不难想象一个两代人后的世界,在那里,欧洲和环太平洋地区的富裕地区是老年化的围城,欧亚大陆的大部分地方由不稳定和独裁统治下的衰落主导,真正的活力主要由美国目前正在增长和建设的地带维持,也就是X账号"空美国"(Empty America)称之为正在美国南部和西部兴起的"新浮士德"文明,一个"从休斯敦到旧金山的狭窄地带"的城市蔓延开来的新美国。

台湾应寻求与亚太邻国更紧密的合作台湾《独立评论》发表文章《美中对峙下,台湾需与亚太邻国共筑韧性》,作者林夏如认为,随着美中脱钩(decoupling)逐渐加剧,过去40年来台湾以创新与全球供应链深度整合的经济发展模式,面临严峻挑战。美国为巩固其经济领先地位,采取提高关税和限制技术出口等措施,对台湾的创新和韧性造成不利影响。面对美中角逐,台湾应寻求与亚太邻国更紧密的合作,分享促进永续发展的策略。

文章指出,台湾选民看到近年来香港发生的事件之后,认识到北京的"一国两制"统一模式对台湾来说并不可接受。然而,台湾的政党对于美中哪一方才是台湾在日益严峻的治理挑战保有韧性的关键,存在分歧的看法。执政的民进党承诺会加倍努力将台湾加入美国的全球供应链信任伙伴;而在野党国民党及民众党则试图利用选民对蔡英文8年任期的倦怠感,对美国的领导和经济政策提出质疑,并且主张建立与中国更紧密的经贸关系,可以促进和平和繁荣。

在高度分化的世界中,台湾的韧性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台湾需要厘清多项迫切的社会议题优先级,对于亚太地区其他内部高度分化的国家来说,这也是它们的挑战。亚洲和其他地区的民主倒退,只会帮助中国宣扬其治理方式比西方的自由民主主义更能带来繁荣与创新。碎片化的经贸关系和日益加剧的地缘政治竞争正在侵蚀创新的基石,意即全面性的国际思维、密切的公私部门合作、人才的自由流动。

评论人:fiery [☆冷眼看欧洲☆]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把小粉红换成大殖子 也说得通
2024年02月12日3:22
评论人:asusual [☆品衔R3☆]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经济拮据自卑的基本都润到霉国当殖人了,这就是自然选择。
2024年02月12日3:26
评论人:那就好好生活 [★品衔R6★]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脑洞很大。意思是台独是因为经济拮据边缘人,反抗执政的国民党。民进党执政后,除了贪腐的凯得格兰执政者,这个脑洞依然:经济拮据自卑的蛙民成为支持台独的社会边缘人。🤣🤣🤣
2024年02月12日3:36
评论人:Griller [★品衔R5★]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有评论认为,当代美国白人的种族主义思想并不仅仅是洗脑的结果,在更大程度上它还是美国社会边缘人群自己的选择。披上了爱国主义的外衣就可以占领道德制高点,这不仅可以让他们“合法”地尽情宣泄对社会的不满,还可以让他们在精神上确认自己的存在价值,摆脱因经济拮据而造成的自卑感。
美国的种族主义,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并不仅仅是洗脑的结果,在更大程度上它还是社会边缘人群自己的选择。

2024年02月12日3:25
评论人:小狗头 [☆品衔R4☆]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那又如何? 该尝社会主义的铁拳时一个不拉。
2024年02月12日3:22
评论人:cuc3 [☆品衔R4☆]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回复3楼:说不通,大殖子在这种经济惨况下那就骂的让人心悦诚服啊,小粉红不应该每天欣欣向荣么?
2024年02月12日3:25
评论人:BTY2684 [★品衔R5★]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蛙蛙亢奋起来了
2024年02月12日6:06
评论人:Griller [★品衔R5★]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下面禁言的Philips,你对美国社会的揭露很彻底。你打算怎么帮助呢?
我看到中国的华人大部分都受过良好的基础教育,有更强烈的自我道德要求,和更多的独立思考和思辨。并且不论收入水平如何,因为是良好的可负担公立教育的结果。
你是因为在美国社会,人的认知和收入挂钩,因为教育不昌,所以很难有独立思考或者思辨么?

2024年02月12日3:36
评论人:系统不忙了 [☆品衔R4☆]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所以你看砸日本车的都是自己没车的,他们不是愤愤于你开日本车,而是为什么你有车他没车。你要给他俩日本车他能叫你爹。
2024年02月12日7:23
评论人:回一个 [★品衔R5★]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德国被美国去工业化,做殖民地很成功
2024年02月12日6:15
评论人:Griller [★品衔R5★]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回复2楼:你如果把一个人的政治观点同收入水平联系起来,并且认为你不喜欢的观点是收入低的。
有没有可能你也是这样被认为的和被鄙视的。
何必融入伪善以后有这些被欺诈然后扭曲劣化的思维呢?对吧。

2024年02月12日3:28
评论人:bestnearby1 [☆品衔R4☆]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多看几遍阿Q正传感悟人生
2024年02月12日5:17
评论人:小曉古今 [★品衔R5★]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自从日本买岛闹剧一出,釣魚島巡邏己經常规化。中俄邊境在江泽民時代己經谈妥,不存在領土问題,至於誰丢的大家心中有数。现在当务之危是中俄聯手共同对付美國,其他的且按下,这是彼此两国的最大利益,中共的目標仍然是武统台灣
2024年02月12日3:39
评论人:五十而立 [☆品衔R4☆]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但是你专门写文章来嘲讽、攻击这些毫无用处的小粉红又有什么意义呢?建设中国的主力又不是这些小粉红。
2024年02月12日4:14
评论人:五谷不分 [☆品衔R4☆]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国家兴旺,匹夫有责,跟阶层无关。
2024年02月12日3:35
评论人:Phillip [☆★声望品衔7★☆]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越是社会底层越发”爱国”,不信去观察。法西斯主义的核心内容是;,国家至上,领袖至上,民族主义,强权等。
2024年02月12日3:28
评论人:samsam [☆品衔R4☆]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殖人不就是马列孙子吗,有什么好疑问的
2024年02月12日12:38
评论人:laolongdie [☆品衔R4☆]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德国纳粹之声
2024年02月12日11:33
评论人:zuobiao [★经纬★]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只有美国才能拯救未来》这样的文章在美国传媒一天发十遍,世界就和平了
2024年02月12日6:30
评论人:Griller [★品衔R5★]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这篇小作文的根源,就是伪善文化面对真善和自由,道德和文明拮据带来的自卑导致的。
这看来也很合理。

2024年02月12日3:47
评论人:Phillip [☆★声望品衔7★☆]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回复11楼::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是指对执政者的监督,不是歌颂。
2024年02月12日3:42
评论人:西林东渡 [♂☆★★军委中央总厨★★☆♂]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自从认下马列洋爹后,赤共殖子们始终自卑下贱。
2024年02月12日1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