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a和Labubu合影被嘲讽 网友:太阴间了(组图)

1

最近,2025年艾美奖正式开幕,这场国际影视界的盛会,因为Lisa的亮相多了几分“破圈”热度。

Lisa首度以演员身份踏上艾美奖红毯,贡献了本届艾美奖最出圈的造型。

她身穿乌克兰设计师品牌Lever Couture特别定制的粉红高开叉纱裙,裙摆薄纱层叠,搭配代言的BVLGARI Serpenti系列高级珠宝——

整套珠宝价值700万元,蛇形项链在灯光下闪着细碎的光芒,贵气又灵动。

图源:小红书

当Glambot慢镜头扫过,纱裙扬起的弧度,宛如一朵在暮色中绽放的粉莲,梦幻感直接拉满。



这份惊艳连时尚圈都集体“点赞”,《VOGUE》《ELLE》《时尚芭莎》《USA TODAY》等十家顶流媒体,齐刷刷把她评为“本届艾美奖最佳着装”。

但谁也没想到,比Lisa红毯造型更让网友“上头”的,是她和“真人Labubu”的合影。

照片里的“Labubu”,其实是《鲁保罗变装皇后秀》第17季参赛者Joella的变装作品。

大红大花的褂子配编织斗笠,脚上踩着绣花鞋,手里还拎着印着古风建筑的包包,全身上下堆满中式元素,却组合出一种说不出的诡异感。

图源:小红书

面对这个视觉冲击力过强的“Labubu”,Lisa只能强颜欢笑,表情管理近乎崩坏。

图源:@lalalalisa_m

这波混搭风把网友也看懵了,“看起来像寿衣,太阴间了”。

对比Lisa此前在演唱会上扮演的软萌真人Labubu,这次的“中式改编版”简直是“颜值翻车现场”。

图源:@lalalalisa_m

连粉丝都忍不住调侃:“估计Lisa心里在想‘这玩意儿真的是我认识的Labubu吗’?”

图源:小红书网友

不过换个角度看,这波“阴间合影”虽然画风清奇,顶流女星+诡异cos的组合却意外让Labubu再次冲上热搜。

泡泡玛特喜提一波免费广告,赢麻了。

2

你可能会问,曾经炒得比白领月薪还高的Labubu,还需要这种广告吗?

的确,Labubu曾经风光无限。

这个来自泡泡玛特的IP,一度成为国内外明星街拍必备时尚单品,让爱马仕、LV等奢侈品牌都沦为陪衬,全球范围内“一娃难求”。

图源:小红书网友

就在一个月前,泡泡玛特推出全新“迷你版LABUBU”时,火爆势头依然不减。

线上开售仅1分钟,京东、淘宝旗舰店就宣告售罄,泡泡玛特小程序直接被挤到崩溃,页面反复弹出“太火爆啦,请稍后重试”。

二手市场更是疯狂。整盒(14只)价格一度飙升到3200元,隐藏款单只成交价逼近千元。



还有卖家推出“代抢服务”,单只代抢费炒到300元,整套代抢甚至要2699元——比官方原价翻了一倍还多。

当时黄牛们拍着胸脯说:“抢到就是赚到,转手就能翻番。”

然而,这种疯狂仅仅维持了一周,二手市场就迎来“大跳水”。

二手交易平台数据显示,“迷你版LABUBU”单个盲盒成交均价跌到103元,整盒价格直接腰斩,回落至1446元。



图源:闲鱼

更惨的是老款,在潮玩交易平台搜索发现,第一、二、三代LABUBU的二手价全线下滑,单日跌价幅度从3元到11元不等。

就连曾经被炒到“天价”的第三代隐藏款“本我”,价格也跌至755元,比巅峰时期跌了近一半。

图源:闲鱼

这波降价让“玩娃人”乐开了花,社交平台上满是“终于不用陪跑了”“玩娃人最好的时代来了”的欢呼。

反观黄牛们,则集体陷入“至暗时刻”,有卖家在论坛吐槽:“早知道不囤那么多了,现在砸手里卖不出去,第三代利润只剩10%~20%。”

资本市场也给出了反应。9月8日,泡泡玛特股价大跌7.5%,直接跌破300港元,市值蒸发近300亿。

外界的“泡沫论”瞬间尘嚣甚上,不少人调侃“Labubu这是潮水退去,终于暴露了‘裸泳’的真相?”

现如今,Lisa与“真人Labubu”的合影突然爆火,硬生生把Labubu从“价格崩盘”的话题里拉出来,重新推回大众视野C位。

不得不说,顶流的流量辐射力,确实是潮玩圈的“救命稻草”。

3

其实Labubu的热度退却,早有征兆。

表面看是价格跳水,背后藏着潮玩行业的集体困境,总结下来无非三个原因:

一是官方“补货”打破稀缺性,把“炒娃”逻辑玩崩了。

潮玩之所以能被炒作,核心在于“稀缺性”——限量发售、隐藏款难抽,才能让黄牛有抬价的空间。

但泡泡玛特却频频“反向操作”,只要某款产品卖得好,过不久就会大规模补货“宠粉”。

图源:小红书@泡泡玛特情报局

比如迷你版Labubu,原本“抢不到”的稀缺品瞬间变成“随处可见”,二手价自然应声下跌。

二是消费者“累了”,对黄牛营销产生抗体。

前几年盲盒热潮刚起时,大家还愿意为“不确定性”买单,但经过几年的“被割韭菜”,消费者早就变得理性。

黄牛们的套路无非是“雇人抢货+虚假宣传+高价抛售”,可现在大家都知道“等一等就会降价”,没人愿意当“接盘侠”。

这种反套路心态,直接让黄牛的“哄抬式营销”失灵。



图源:南方都市报

三是市场竞争太激烈,Labubu的“平替”遍地都是。

以前泡泡玛特靠Labubu、Molly垄断潮玩市场,现在却面临“四面楚歌”:

英国毛绒玩偶Fugglers以“搞怪丑萌”出圈;名创优品旗下的TOP TOY自带IP资源优势;还有后起之秀WAKUKU,靠“平替”吸引了大批年轻消费者。

图源:@时代报告

更狠的是跨界玩家——新茶饮品牌的盲盒周边,直接把“性价比”卷到新高度。

比如蜜雪冰城的盲盒手办,十几块钱一个,还能搭配奶茶购买,萌粒更是以1.5元杀疯,网友直呼“比泡泡玛特还香”。

虽然茶饮盲盒和潮玩不是一个赛道,但也反映出一个趋势:

消费者越来越看重“性价比”,想靠“品牌溢价”留住人,越来越难。

说白了,潮玩的核心本质上还是“情感共鸣”。

短期来看,泡泡玛特正在承受行业过热之后的回调压力。

但从长远看,正站在流量红利与品牌力交汇的关键路口。

对泡泡玛特和Labubu而言,真正的考验,或许才刚刚开始。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