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财经·军事 | 生活·家庭·娱乐 | 体坛·历史·科技 | 摄影·旅游·文化 | 移民·教育·就业 | 数码·健康·奇闻 | 社区·评论·问卷
留园网首页 · 新闻速递首页 · 【繁體閱讀】 【网友评论:94 条】 【 热评新闻排行 】 【 热门新闻排行 】 【 即刻热度新闻排行 】 【 72小时神评妙论 】   

取消总理记者会 舆论哗然 分析:矮化国务院 改革开放告终

新闻来源: VOA/RFA 于2024-03-04 12:18:32  提示:新闻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中国全国人大发言人娄勤俭3月4日宣布,今年人大于3月11日闭幕后,将取消总理中外记者会,未来几年也不再举行,因为李强的工作报告及会期内各部委发布会已能提供外界足够的信息。对此,分析人士认为,这恐代表国务院和总理的位阶已遭矮化,未来李强听命习近平的信号更明显。

自1990年代初期以来,每年全国人大闭幕当天,紧接着在人民大会堂内举行总理记者会,这是中外媒体记者少数能亲自面对中国国务院总理,现场提问与近距离观察中国第二号政治人物的场合。但就像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任内打破的其他许多“惯例”一样,这项例行安排也将在本会期正式走入历史。

3月4日中午,全国人大发言人娄勤俭在人大开会前的记者会上指出,从本届起,会后将不再举行总理记者会,因为包括人大3月5日开幕式的总理工作报告、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提交的报告,以及会议期间各部委所召开的记者会,都已经对社会关注问题做了深入的解读和说明。

娄勤俭在会前记者会上说:“今年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闭幕后不举行总理记者会,如无特殊情况,本届全国人大后几年亦不再举行总理记者会。”

记者会上秀“金句”中国历任总理的重要舞台

每年的人大开幕式上,中国总理都会照稿宣读过去一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并展望未来一年的国务院重点工作,但不同于沉闷的工作报告,每年人大闭幕式的总理中外记者会都会受到更多的关注,因为总理接受记者们的现场提问,议题面相五花八门,皆考验总理的临场反应和对政务的熟悉度,因此,不仅是每年全国两会压轴的重头戏,也经常是历任总理展现个人风格或留下金句的场景。

例如,前总理温家宝的招牌特色是,在回答记者问题时,常引述中国的诗词歌赋,比如针对香港议题,他以晚清诗人黄遵宪的诗“寸寸河山寸寸金”来形容香港。2009年,针对台湾开放陆客赴台旅游的议题,温家宝在回答台媒提问时,表达了自己真心想去台湾走走的心情。

而针对中国的脱贫攻坚任务,已故前总理李克强在2020年的记者会上坦率直言,中国“有六亿人,每个月的收入也就(人民币)1000元,在一个中等城市可能租房都困难,现在又碰到疫情,疫情过后民生为要”,他说出中国贫富差距和国民收入的背后真相,尤其受到国际舆论的关注。

本届人大突然决定取消例行的总理记者会,消息一出,就连不少与会的全国政协委员都感到惊讶。

根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以政协委员身分出席全国政协开幕式的中国驻美大使谢锋3月4日下午被问及此事时,还愣了一下后才反应过来,他说:“我还第一次听到这个(消息)”。

该报还引述港区政协委员黄锦辉的话说,他认为,这消息“奇奇怪怪”的,还喊话人大说:“如果交代一下是比较好”。

取消总理记者会 寇健文:权力向中共中央倾斜

对此最新决策,在台北的政大国际关系研中心主任寇健文认为,取消总理记者会是延续自习近平掌权以来,国务院的权限逐渐向中共中央倾斜的脉络。

寇健文说,相较于过去,“江朱体制”和“胡温体制”下的国家主席和总理的权力相对平等,但习近平早于第一个任期期间,中南海就传出中共中央与国务院之间的南院、北院之争,接着,迈入第二任期的李克强更处处受习近平掣肘,被形容为史上“最弱势总理”。

习近平去年3月开始第三任期后,新修订的《国务院工作规则》进一步强调,国务院要“自觉对标对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再次显示上至总理李强、乃至整个国务院都遭到弱化,行政权进一步向中共中央集中。

寇健文告诉美国之音: “以后没有总理记者会,实际上也反映出来,总理(李强)的位阶被降,很明确地,他是在总书记(习近平)下面、然后国务院是在党中央的下面,已经没有中共中央(与)国务院这样的(平行)概念了。”

取消总理记者会 中国学者:改革开放恐告终的转折点

一位因事涉敏感、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国学者也告诉美国之音,中国总理在两会会后召开中外记者会的惯例始于1988年的李鹏时期,并自1993年起常态化,已有30年的历史,因此这次取消或可视为中共二十大以来最重要的政治转折点,代表改革开放40载以来,中国在政治上所有往公开、自由方向走的做法已全面告终。

这位学者说,这代表中国总理的重要性不再,而两会本身的意义也大幅降低,仅剩走个过场的形式主义。因中共领导人的权威越来越不容挑战,从此角度来看,总理记者会也就变成一个巨大的负担,让不具实权的李强难以担当。

他说,中国眼下面临经济萧条、国际孤立等内外困境,中共本就对国际媒体抱有恐惧感,不仅不愿接受现场提问,就连可事先安排好的问答也不愿面对,现在这种施政透明度比文革时期都还糟糕。

在吉隆坡的马来西亚太平洋研究中心首席顾问胡逸山表示,中国政府近年越来越倾向传统的共产主义路线,主政者将民主国家所讲究的政务透明度、公民知情权视为危害国家安全的风险,因此取消总理记者会的决策,他并不意外。

胡逸山告诉美国之音:“共产党的体制是比较注重统一的宣传口径,比如说,有关部门发表一些书面文告,从共产党的角度来看,也就足够了,不需要再由总理特地说明。”

根据最新公布的全国人大日程,今年人大将自3月5日开幕,为期7天,至3月11日闭幕,会期与2020年至2022年新冠疫情期间相当,但短于过去平均10天的会期。

相关报道:中国人大取消"总理记者会" 舆论哗然

中国全国人大十四届二次会议闭幕后,不举行总理记者会,甚至"如无特殊情况",之后几年也"不再举行"总理记者会。此消息一经公布令舆论哗然。人们纷纷揣测这一消息背后的缘由。

中国人大十四届二次会议本周二召开前夕,人大发言人娄勤俭周一(4日)中午对数百名中外记者表示,经“统筹考虑”,“今年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闭幕后,不举行总理记者会。如无特殊情况,本届全国人大后几年也不再举行总理记者会”。此言一出,在场的数百名中外记者先是面面相觑,后又交头接耳互问“这是为什么”。

中国政治学者程先生当天接受本台采访时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每年人大会议结束后,都会举行总理中外记者会,但当局突然取消,可能与中国面临的各种困境有密切关系。他说:“(取消)那是必须的,因为现在什么都改变了,他(李强总理)因为不好面对这么多的问题,怎么去(向记者)解答,干脆不说了。问题太多了,他没有你那个办法,没有那个能力去解决如此之多的社会矛盾。如果不开记者会,两会压轴戏没了。”

取消总理记者会好比少一政情窗口

自1993年起,每一次人大会议闭幕后,中国总理都会举行“中外记者会”,向外展示中国的经济发展情况以及回答外国记者提问,这一形式趋於常态化,也是两会期间的一大亮点。时事评论人士蔡慎坤在社交媒体留言:去年李强在两会后的公开亮相,也是最后的一次绝唱!中国政治将完全步入黑箱化的模式......也是政务公开的一个标志,随着李克强的离任,连这个观察中国政情的唯一窗口也被关闭了。

长期观察中国两会动态的中国独立媒体人师女士对本台说,当局这次破天荒取消总理记者会,反映中国内政外交陷于极度糟糕。面对记者,中国总理已到“无话可说”的境地:“三年疫情以来,主要是中国经济衰败情况严重,李强不便回答西方记者各种提问,供应链转移、房企爆雷、民营企业倒闭加上失业人数增加、人口老化等等,你说这些问题怎么回答外国记者?从中共‘十三大’赵紫阳开始接见记者,他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经济,但现在我只能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已经结束。”

坊间猜测中国另有其他特殊原因

另有舆论认为,也可能是中国政坛发生了其他特殊变化,才导致今年和未来数年的总理记者会都被取消。时事评论人士徐全接受本台采访时说,每年人大会议结束后举行总理记者会是中国改革开放之后,政务公开的一种象征:“现在这样一个流程在两会之后取消,在中国每年的两会闭幕之后的总理记者会,是各界尤其是外国舆论、传媒关注的焦点。如果以后都不会举行(总理记者会)的话,外界如何从中国最高当局那里获得有关中国经济发展、社会民情以及政治的走势,以及中国最高层如何看待内政外交或热点问题。”

徐全认为,“总理记者会”被取消,将增加外界对中国政府和社会的了解难度,中国未来走向会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人大会议将于周二正式登场,人大发言人娄勤俭说,总理李强将作政府工作报告,发改委、财政部将向大会书面提交计划报告跟预算报告,经大会通过后将向社会公布,大会新闻中心将增加部长记者会、“部长通道”场次和出席人数,邀请国务院主要负责人就外交、经济、民生问题回答提问,还将举行代表团“开放团组”活动,为中外记者提供更多的采访机会。

			
网编:和评

鲜花(2)

鸡蛋(5)
94 条
【手机扫描浏览分享】

扫一扫二维码[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新闻速递首页 | 近期热门新闻 | 近期热评新闻 | 72小时神评妙论 | 即刻热度新闻排行
军政原创】【杂论闲侃】【博论天下】【军事纵横
敬请注意:新闻内容来自网络,供网友多视角阅读参考,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若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前期相关精彩新闻
新闻速递首页·向留园新闻区投稿·本地新闻·返回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