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也有许多分析文章,包括外网,整体上的反应都是正面的。毕竟,自4月份美国对全球发动“关税战”以来人人自危的局面得到了缓和,还好有中国出手制住了美国。
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否则,中美两大经济体对抗螺旋式上升的话,全球都承受不了。会谈结果的关键词是“暂停”,这意味着在缓和的同时,斗争和谈判还将继续,双方都不会松劲。在前往韩国釜山参加峰会前,特朗普在他的账号上发文:

全部用大写字体,“G2峰会即将召开!”。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察点。“G2”字面意思就是“两国集团”(Group Two),特指美国与中国的组合。美国不会在与其它国家接触时使用G2这个词,比如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韩国……俄罗斯等。
“G2”这个词一出来,大家就知道是指中美,也只能是指中美。其它国家如果硬要往上凑,就很可笑了。2009年,奥巴马曾提出了G2这一概念。当时的背景是西方世界遭受了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而美国又无力去解决这一危机。

2008年,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弗雷德·伯格斯登就提出了一个观点:中美两国合作,共同主导世界事务。
正在为次贷危机焦头烂额的奥巴马就借鉴了这个观点,提出了G2。
奥巴马版的G2,说来说去就是一句话:请中国拉我一把。
中国对G2并没有兴趣,但中国大力拉动消费,在客观上帮了美国及西方一把。别的不说,如果没有中国的工业制品和消费品源源不断进入欧美社会,西方各国政府怎么解决因金融危机引发的民生用品保障问题?要不就是缺货断供,要不就是价格畸高。
由于中国冷对G2,因此美国将G20升级为领导人峰会。
G20成立于1999年,由20个国家的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参加。2005年,加拿大总理马丁曾建议将G20升格为领导人峰会,但遭到美国反对。
2009年9月,在美国举行的匹兹堡会议上将G20确定为国际经济合作主要论坛,成为最高级别会议。
也就是说,如果有G2,美国就不会去重视G20,就这么现实。
2010年,中国GDP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然后就一路甩开日本等国,紧追美国。
而在西方缓过劲后,它们却用恶意揣摩中国,认为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是因为利用了西方的危机。
但次贷危机余波未尽,西方还是需要与中国强化经贸合作。嘴上虽然说不愿意,但身体却是很诚实。
德国就是最典型代表,默克尔一趟一趟带着德国企业家往中国跑,布局德国工业4.0,抢占中国市场先机。
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爆发,西方与俄罗斯关系极度恶化。
这导致G8解体,俄罗斯也抛弃了对美国的幻想。
在G2无法实现,G8解体的背景下,美国就将G7当成了主导全球经济和贸易的最重要工具,G20则成为了中美合作的一个对话平台。
对于G7,中国也没有兴趣。
虽然有些国家哭着喊着要成为G8,一叫就到,到了就蹭合影。但中国早就看破了G7本质--政治集团,这种群不是什么好群。
2018年,特朗普发动全球贸易战,严重破坏了世界贸易秩序。但即便如此,中国仍然保持着发展势头,并跟美国打得有来有回。
拜登那四年,美国改变了策略。安抚并拉拢欧洲、日韩来组团遏制中国,G2也就成了一个需要“消毒”的概念,以表示美国不跟中国合作的决心。
就在10月10日,美国前驻华大使伯恩斯还对《日经亚洲》强调,建立G2,将是美国一个历史性的错误。
他说,“我不知道特朗普总统是否有此意,在我看来,美国和中国可以说是势均力敌的大国。但如果美国加上日本、欧盟、澳大利亚和印度,我们携手合作,在世界舞台共同遏制中国,就会强大得多。我们的盟友是美国战略核心。”
这就是美国民主党政治人物的真实立场--团结盟友,遏制中国。
换句话说,奥巴马版G2,只不过是应急之需,而非长久之计。

伯恩斯痛批G2之时,特朗普尚未前往亚洲,更没有提出过G2。
伯恩斯却已经在打预防针了,提醒美国不能让中国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区”为所欲为,因为世界五大经济体中,有四个位于印太地区(日本、美国、印度和中国)
然后,就是满口“民主自由”,教人半懂不懂的。
民主党这些人心里还是认为“优势在我”,还是认为“美日印澳”四国联盟可以遏制中国,还是认为可以脱钩中国建立“盟友供应链”。
为此,美国可以跟印度结盟。但印度是什么货色?美国是实在找不到帮手了吗?
特朗普现在甩开印度,就是不想再做赔本生意了。
这次,马来西亚东盟峰会和韩国庆州APEC峰会,莫迪都没有参加,是因为他担心特朗普会当面要求印度停止采购俄罗斯石油,而印度无法做出明确回应。
这是实力所决定的,如果有实力,你说“不”,美国又能怎么样呢?它反而不敢当面提这事。
特朗普比美国这帮建制派现实多了,他能屈能伸。

4月2日,他在展示关税战看板时,说是美国“解放日”。釜山走一趟,在中国面前,“一夜回到解放前”,他也无所谓。
特朗普还喜欢单打独斗,他非但“不顾团结盟友的大局”,还要割盟友的肉,而且效果不错。
高市早苗不是将那些石破茂吞不下去东西都吞下去了吗?还主动提出采购美国大豆。
特朗普知道重提G2,西方国家不爱听,但它们不重要。
因为现实比所谓的“价值观”重要。
那么,中国会与美国共建G2吗?
关键在于G2是否是行。
特朗普版的G2,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美国接受了不再拥有“单极”地位的现实,但想与中国建立一个“两极世界”。
这对美国是有利的,因为作为全球唯一一个超级大国,美国越来越力不从心,它已经无法再去平衡自己的权力和责任。
美国需要一个国家帮它去承担一些责任,同时分享一些权力,以便继续维护它的领导者(霸主)地位。
但重点是转移责任,而不是分享权力。
中国追求的从来都不是这样的权力,更不想利用自己的强势地位去压榨别人。
对于国际上存在的问题,中国强调过无数次: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不可替代。
这是中国处理国际热点问题的基础,也是中美在国际事务中合作的前提。
而G2其实是要甩开联合国,回到个别大国统治的时代。
美国设想的是以G2为顶点,建立一个金字塔形的国际秩序。
中国的发展势不可挡,那么就赶紧跟中国确立一种平等关系,一起站在塔尖。
但这违背了中国的外交原则-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
虽然有些不三不四的小国,时不时跳出来挑衅中国,但中国并没有放弃这个大原则,因为这符合中国的长远利益和国际道义。
如果建立G2,中国将与第三世界广阔天地分离。而中国跟美国并不一样,比如能源和矿产问题,中国无法通过自身资源来满足发展的需要。
一旦第三世界国家失去了对中国的信任,它们就会被美国利用,成为美国对付中国的牌。
而有一些亲西方人士,2009年听到“G2”就很激动,现在又听到“G2”,又很激动,心里充满着幻想,恨不得马上跟美国抱在一起。
但事实已经证明,有没有G2,对中国并不重要。
从奥巴马提出G2,已经过去了十六年,中国按照独立自主的发展步伐,不是走得很稳当吗?成就也是举世公认的。
接下来中国就是要全面落实“十五五规划”,这需要全国上下一心一意去做,这时候去想什么G2,只能是一种干扰。

特朗普重提G2,如果说有什么现实意义的话,那就是说明欧洲已经不再重要了,更不要说日本、印度。
G2本质上是要收割全世界,搞的还是西方掠夺、剥削、强占那一套。
因此G2并不可行。中国以前没有兴趣,现在也不会有兴趣。

答案就在天安门的城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