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湾自古是中国领土。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完全统一,争取让台湾尽早回归祖国大家庭,是两岸中国人的共同愿望,也是中共矢志不移的奋斗目标。从毛泽东到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再到习近平等几代中共领导人,一直在根据世界格局与台海形势变化,奔着实现国家统一的目标,不断在两岸关系重建和推进实现国家统工作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1958年10月20日,解放军开始炮击金门。
毛泽东时代的对台工作经历过一个从军事进攻为主,到着眼于通过长期政治和军事斗争来完成统一的转变。进入1949年,随着解放军在战场上势如破竹,新中国建立,国民党全面溃败逃往台湾,当时美国已经放弃了对蒋介石政权的支持。美国一方面在国民党内寻找新代理人,一方面希望能和中国共产党建立联系,对国民党蒋介石政权采取了任其自生自灭的态度。
当时,解放军在福建陈兵数十万,已经在做渡海作战准备,蒋介石亦从浙江舟山等地收缩兵力,打算和解放军在本岛做最后一搏。大陆不久前热播的谍战剧《沉默的荣耀》反映的就是这一时期两岸两党在隐蔽战线的殊死斗争。人们一般认为,如果局势就这样发展下去,后来困扰两岸数十年的台湾问题可能就不存在了。

电视剧《沉默的荣耀》。
1950年6月25日爆发的朝鲜战争给了蒋介石政权喘息机会。美国的军事介入让台湾成为了一个横亘在两岸之间的内战遗留问题。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把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并开始重新考虑台湾的战略价值。美国后来又和台湾签订军事互助条约,建立军事同盟关系。一方面因为美国军事介入后扭转了国共两党跨海峡两岸的军事平衡,解放军当时不具备与跨海与美台作战的能力,一方面因为入朝作战需要,新中国不得不转移军事战略重点,先全力投入朝鲜战争,暂停军事攻打台湾。
但即便如此,毛泽东也没有放弃解放台湾的准备和斗争。在两岸进入军事对峙侯,解放军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与美蒋跨海斗争,粉碎了蒋介石“反攻大陆”的图谋,击退了国民党军对大陆沿海岛屿的军事袭扰行为。又炮击金门,挫败了美国试图挟持蒋介石政权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图谋。后来因为中苏关系破裂,美苏争霸,中美需要在更高的战略层面联手,两国关系出现缓和,毛泽东又促成联合国以2758号决议等方式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一切权利。
毛周当时还促成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提出了中美建交的三大前提——美台“断交、撤军、废约”。1972年2月28日,中美发表《上海公报》,中国在公报中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早已归还祖国;解放台湾是中国内政,别国无权干涉;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必须从台湾撤走。中国政府坚决反对任何旨在制造 “一中一台”、“一个中国、两个政府”、“两个中国”、“台湾独立”和鼓吹 “台湾地位未定”的活动。美方也在公报中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它重申它对由中国人自己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关心。

1971年10月25日,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性多数通过第2758号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图为提桉通过时,代表们热烈鼓掌。(新华社)
在此期间,新中国争取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接受一个中国原则,为实现和平统一创造重要条件。中共中央还通过适当渠道与台湾当局接触,为寻求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而积极努力。总体而言,在毛泽东时代,以军事和政治斗争方式驱逐外部势力“解放台湾”,实现国家统一,是当时中共中央解决台湾问题的主要努力方向。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因为国际上中美苏等大国合作与斗争需要和中国改革开放需要,邓小平从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在继续与美台进行军事与政治斗争的同时,为对台工作注入新思路。“一国两制,和平统一”成为邓小平解决台湾问题,推进实现国家统一的最鲜明特色。香港和澳门就在这项制度安排下回归中国。
1978年12月17日,邓小平指示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国务院研究室主任的胡乔木负责起草一份有关台湾问题的文稿,打算在1979年元旦,以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名义发布一份《告台湾同胞书》。邓小平特意强调,在这份文告中,要表明和平统一祖国的意愿和政策;不再用“解放台湾”的口号,并要宣布停止炮击金门等沿海岛屿;提出两岸通航、通邮、通商;文告既要面向台湾人民,也要面向台湾当局;措辞语气委婉平易些,不要用报纸社论那种文体。要让对方听得进去。1978年12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讨论通过《告台湾同胞书》。

1978年12月的《告台湾同胞书》,根据邓小平要求,文章既要面对台湾百姓,也要面对台湾当局。
继承《告台湾同胞书》精神,1981年9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又通过新华社记者谈话发表的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九条方针政策(通称”叶九条“)。核心内容包括:建议国共两党对等谈判、推动两岸通邮通商通航、明确台湾统一后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并保留军队,同时保障台湾现行社会经济制度及私人财产权益,允许台湾各界参与国家管理,中央政府提供财政补助并妥善安排定居大陆台胞。
随着《告台湾同胞书》发布,从1958年的“八二三”炮战起延续了21年的金门炮战正式结束。但炮战的结束,《告台湾同胞书》的发布,却在促进两岸交流,推进两岸统一进程中发挥了远比炮弹更有效的作用。在台湾各界的呼吁和压力下,1987年10月15日,台当局通过《民众赴大陆探亲办法》,允许除现役军人及现任公职人员外,凡在大陆有亲属的民众皆可以赴大陆探亲,一年可有一次,一次3个月。长达38年两岸隔绝状态的坚冰由此被,两岸关系在过去46年发生深刻变动,《告台湾同胞书》中提出的倡议,如今早已成为两岸的日常,两岸虽然还争执不断,但双方在政府、民间、经济、文化的交往都不断深入,为两岸的和平统一奠定了扎实民间基础与经济基础。
邓小平在台湾问题上最大的创新是在理论上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科学构想,在实践上主动缓和两岸军事对峙状态,推动打破两岸长期隔绝状态,开启两岸民间交流合作的大门,使两岸关系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另外,定义中美关系的三个“联合公报”中的两个都是在邓小平签署发布。其中对台湾问题的描述尤其令人关注。1979年1月1日发布的中美建交公报,明确写道“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在此范围内,美国人民将同台湾人民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系。”“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1982年8月17日的“八一七公报”,美方在重申“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并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在此范围内,双方同意,美国人民将同台湾人民继续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系。”的同时,又进一步表示:美国政府非常重视它与中国的关系,并重申,它无意侵犯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无意干涉中国的内政,也无意执行“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政策。美国政府理解并欣赏一九七九年一月一日中国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和一九八一年九月三十日中国提出的九点方针中所表明的中国争取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这些都在中美战略层面定义了台湾地位。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1978年12月16日,中美建交公报《人民日报》号外。
江泽民和胡锦涛延续了邓小平的两岸政策,继续推动与台湾的交流与合作。与此同时,因为“台独”在李登辉的放纵和推动在台湾日渐泛滥,主张和鼓吹台独的台湾民进党2000年后开始在台湾执政,与形形色色台独势力(台独政党、台独政治人物、台独政治理念以及台独在岛内和国际层面的种种逆行)的斗争,成为这一时期对台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提出的关于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包括:其一,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其二,对于台湾同外国发展民间性经济文化关系,我们不持异议。但是,我们反对台湾以搞“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为目的所谓“扩大国际生存空间”的活动。其三,进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是我们的一贯主张。
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什么问题都可以谈。谈判过程中,可以吸收两岸各党派、团体有代表性的人士参加。其四,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其五,面向21世纪世界经济的发展,要大力发展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以利于两岸经济共同繁荣,造福整个中华民族。其六,中华各族儿女共同创造的五千年灿烂文化,始终是维系全体中国人的精神纽带,也是实现和平统一的一个重要基础。其七,两干一百万台湾同胞,不论是台湾省籍还是其他省籍,都是中国人,都是骨肉同胞、手足兄弟。要充分尊重台湾同胞的生活方式和当家作主的愿望。其八,我们欢迎台湾当局的领导人以适当身份前来访问;我们也愿意接受台湾方面的邀请,前往台湾。

江八点指的是1995年1月30日时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的江泽民的题为《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讲话。讲话中提到了关于发展两岸关系、推进中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 (Getty)
江泽民时代还推动两岸双方达成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开启了两岸协商谈判,实现两岸授权团体负责人首次会谈,为两岸两党后来的合作交流找到了公约数。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在此期间持续扩大。在此期间,针对李登辉等分裂活动,中国大陆进行了坚决斗争,进行了台海军事演习,逼克林顿政府在台湾问题上做出了不支持台湾独立、不支持“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不支持台湾加入联合国等“三不承诺”。随后在1998年克林顿访华时将这些承诺以所谓“三不”的形式提出,沉重打击了“台独”分裂势力。

图为1995至1996年台海危机期间,解放军进行导弹发射与军事演习的情况。(澳洲国立大学)
两岸和平发展与交流态势在胡锦涛时期进入1949年两岸分治后的新历史阶段。
2005年3月4日,胡锦涛提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重要思想,发表了新的对台工作的四个“绝不”第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绝不动摇;第二,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绝不放弃;第三,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绝不改变;第四,反对台独活动绝不妥协。2005年4月26日至5月3日,应胡锦涛的邀请,时任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国民党大陆访问团自台湾正式访问大陆。先后参观访问了南京、北京、西安、上海四个城市。4月29日,胡锦涛与连战在北京举行会谈。双方就促进两岸关系、改善和发展诸多重大问题及两党交往事宜,广泛而深入地交换了意见。这是60年来国共两党领导人的首次会谈,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对推动两岸关系的进一步缓和、维护祖国统一产生了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

2005年,胡锦涛连战历史性握手,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图源:VCG)
两岸官方关系也在2008年马英九担任台湾总统,国民党再次执政后迅速展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在胡锦涛任内呈现出空前积极的新局面,两岸制度化协商谈判在此期间取得了丰硕成果,实现两岸全面直接双向“三通”,签署实施《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民间交流和旅游全面加速,两岸关系面貌发生深刻变化。胡锦涛任内中国经济的爆炸性发展,还为中国后来的崛起腾飞打下了坚实经济基础,在国际经济实力等层面,从根本上扭转了两岸的实力格局。
同时,胡锦涛任内,针对台湾岛内陈水扁担任总统期间“台独”分裂活动猖獗制定并实施了《反分裂国家法》。这是一部在两岸关系中针对台独分裂行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关键立法,也是中国大陆突破传统政治定性,开始在法律层面遏制台独、促进统一的创新尝试。

2005年3月14日,中国北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就《反分裂国家法》举行投票。(VCG)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时期,在中国政府反复工作下,美国也加入了反对和遏制台独阵营,形成了中美联手遏制台独的难得局面。比如,针对陈水扁的“公投制宪”“共投入联”等台独分裂行为,不仅中国大陆进行坚决斗争,时任美国总统小布什也甩了陈水扁一顶“麻烦制造者”(Trouble Maker)的帽子。2004年,时任美国国务卿鲍威尔曾表示,“台湾不是一个主权国家”,并支持和平统一;2007年,美国国防部也提到过“希望看到两岸统一”。
习近平时代,国际格局风云变幻,台湾的政治生态与两岸关系也发生重大变化。首先是国际层面,中国崛起迅速改变着西方工业革命以来形成的以西方为中心的国际格局,中国大踏步进入世界舞台的中心位置。以美国为权力中心的西方不乐见、也不愿见接受这样的历史变化,感受到霸权危机的美国开始对中国进行全面打压。尤其特朗普上任带动美国向孤立主义回归,不仅中美之间冲突不断,西方之间的既有关系也被搞得支离破碎,动荡成为国际格局的新常态。这既是习近平所说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又进入了一个动荡变革周期。为应对这种格局变化,打压、遏制、牵制中国,美国不断操弄台湾议题,给台独提供背书支持,几乎掏空了“一中”的实质。中美围绕台湾进行的博弈对抗不断升级。
台湾岛内,民进党回归执政,大肆推行“去中国化”,打压统派,鼓噪台独向纵深发展。为抵制统一,民进党还强化了军事对抗准备,以武谋独,迎合美国打压遏制中国的需要,倚美谋独。

佩洛西访台:2022年8月3日,佩洛西与蔡英文会晤(蔡英文IG)
但形势比人强,人算不如天算。任美国再打压中国,民进党再如何折腾,也扭转不了中国全面崛起的态势。国际格局的重心在习时代继续加速向中国倾斜,是为“东升西降”。解放军不仅在台湾海峡,在整个西太平洋都取得相对美国的军事优势,建立了有效拒止能力。两岸实力的天平更是让中国大陆可以从容的主导两岸格局,战与和的主导权牢牢掌握在中国大陆手里。与美国不断利用台湾打压遏制骚扰中国,台独不断在岛内向纵深发展的同时,中国大陆推进完成国家统一的工作也全面加速。
习近平全面把握两岸关系时代变化,丰富和发展国家统一理论和对台方针政策,推动两岸关系朝着正确方向发展,形成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提供了新时代做好对台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纲领。推进完成国家统一是习近平摆在桌面上的明牌。在上任之初,习近平就说,两岸统一“总不能就这样一代代拖下去”。它还说“祖国必将统一,也必然统一。”在2017年的中共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将完成国家统一与民族复兴有机结合,隐含地给出了统一的时间表,和以和平统一为努力方向的路线图。2019年1月,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发表讲话,提出了新时代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重大政策主张:携手推动民族复兴,实现和平统一目标;探索“两制”台湾方桉,丰富和平统一实践;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维护和平统一前景;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夯实和平统一基础;实现同胞心灵契合,增进和平统一认同。

2015年两岸领导人在新加坡会面的“习马会”,奠基于“九二共识”政治基础上。(新华社)
为促进实现和平统一,大陆执政党和政府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推动实现习近平与马英九于2015年11月7日在新加坡会面,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首次会晤、直接对话沟通,将两岸交流互动提升到新高度,为两岸关系发展翻开了新篇章、开辟了新空间,成为两岸关系发展道路上一座里程碑。双方两岸事务主管部门在共同政治基础上建立常态化联系沟通机制,两部门负责人实现互访、开通热线。习近平时代,中国大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推进两岸政党党际交流,与台湾有关政党、团体和人士就两岸关系与民族未来开展对话协商,深入交换意见,达成多项共识并发表共同倡议,与台湾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探索“两制”台湾方桉。
习近平提出并践行“两岸一家亲”理念,以两岸同胞福祉为依归,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完善促进两岸交流合作、保障台湾同胞福祉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实行卡式台胞证,实现福建向金门供水,制发台湾居民居住证,逐步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同等待遇,持续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机遇。另外,大陆执政党和政府还团结台湾同胞,排除“台独”分裂势力干扰阻挠,推动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和人员往来走深走实,保持了两岸同胞交流合作的发展态势。
同时针对美国利用台湾问题介入中国内政,阻碍中国统一,中国政府进行了坚决斗争,坚定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中国政府还妥善处理台湾对外交往问题,巩固发展国际社会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格局。

东部战区发布主题海报,“进逼、慑封、毁瘫、锁控”。(微信公众号@东部战区)

去年5月,解放军东部战区发布的“联合利剑-2024A”演习区域示意图。(央视)
尤其针对蔡英文、赖清德执政以来民进党政府的台独分裂行为,中国大陆依法打击“台独”顽固分子,有力震慑“台独”分裂势力。数据统计,近30年来,中共大陆一共进行了5次大规模对台军事演习。其中有三次发生在最近三年。尤其赖清德当选上任一年多来,中国大陆方面已经进行了两次围岛演习。还有一次大陆未报道的在第一岛链的演习,据说是近些年规模最大的一场演习。
2024年6月,中国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联合制定印发了 《关于依法惩治‘台独’顽固分子分裂国家、煽动分裂国家犯罪的意见》,内容共22条。这是在司法层面开始对台独落地做人的工作。大陆方面还公布了“顽固台独分子”名单,对列入名单的“顽固台独分子”实施制裁,并鼓励网上举报台独。
另一方面,中国大陆领导人的涉台讲话和官媒有关的涉台论述,也开始沿统一后台湾治理与台湾同胞合法利益、他国合法利益在统一后如何得到有效保护展开。各方面迹象都显示,推进统一在习近平时代全面提速,而且在坚持实现“和平统一”的同时,也做好了随时以非和平手段粉碎台独和外部势力介入,完成国家统一的军事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