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oeal Calupitan/Associated Press
2023年5月26日,一架美国空军飞机在南海上空执行例行侦察任务时,一架中国战机在危险接近处倾斜飞行。几个月前,在同一海域,一架中国战斗机距离一架美国军用飞机仅约六米,迫使后者采取规避行动。
近年来,中国与美国及其盟友的空军和海军力量之间的此类危险拦截和不安全相遇事件激增,而且似乎没有缓和的迹象。8月,中国发布了一段视频,称其显示了中美直升机在台湾海峡险些相撞的画面。中菲船只在南海的对峙已成为常态,上周,澳大利亚称一架中国战斗机在危险接近澳大利亚空军飞机的距离释放了干扰弹。
此类事件升级为实际冲突的风险空前之高。然而,与美苏对抗时代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中军事力量之间几乎没有可靠的实时沟通机制来化解意外危机。
特朗普总统计划本周在韩国举行的一次地区峰会间隙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面,他已明确表示自己的对华优先事项是达成贸易协议。
但贸易依赖于和平与稳定。通过努力为与中国建立持久的危机管理系统奠定基础,特朗普可以确保自己成为将两个大国从第三次世界大战边缘拉回来的总统,从而留名青史。
历史表明,超级大国之间的对抗可能迅速升级为核灾难。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或许是最令人胆寒的例子。
美国和中国也曾危险地接近交火边缘。
2001年,一架美国海军侦察机在南海与一架中国战斗机相撞。中国飞行员丧生,美国飞机紧急降落在中国的海南岛,机组人员被扣押。随后是长达10天的对峙,直到中美两国政府最高层进行了微妙的外交斡旋才得以解决。
此类危机化解模式在当下能否复制,尚不得而知。中国比2001年时更自信,军事力量也更强大,而且与美国的紧张关系更易激化,双方的民族主义压力更是加剧了这种情况。
美国和苏联之间则不同。尽管在意识形态上是死敌,双方有建立可靠制衡机制的智慧。它们在发射导弹前会相互通知,达成一系列透明度要求,以便双方都能判断对方的活动是演习而非攻击,并遵循旨在减少冲突可能性的安全协议。即使在紧张局势加剧时,这些保障措施仍然有效。
保持畅通的联络渠道至关重要,其价值不可低估。
2015年,俄罗斯大幅增加了其在叙利亚的军事存在。本文的一位作者协助当时的美国国防部长阿什·卡特和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乔·邓福德,重新开启了因俄罗斯入侵克里米亚而在一年前中断的美俄军事沟通渠道。我们采取措施避免在叙利亚发生意外冲突,而此类冲突也并未发生。
多年来,中美之间有过一定程度的军事接触,但从未有过像美苏之间那样可靠的保障体系。而且中国多次因愤怒而切断所有军事交流,最近一次是在2022年佩洛西以众议院议长身份访问台湾之后。
拜登总统和习近平主席在2023年同意重新建立军事对话。但这一协议是在拜登总统任期后期达成的,没有完全落实。沟通仍然不稳定且不充分,主要是政府或军方高层之间偶尔的电话以及其他零星的接触。这种脆弱的框架无法像定期、可预测的接触那样,迅速化解海空潜在事故,而且在紧张时期仍然容易破裂。
最近有一些令人鼓舞的迹象。上个月,国防部长海格塞思致电中国国防部长董军——这是特朗普政府为纠正这一军事盲点迈出的实质性一步。但一次性的视频通话和设立热线等常规措施是不够的。在2001年的危机中,时任美国驻北京大使乔·普理赫一开始无法联系到中国高级军事官员,“他们不接我的电话,”他说。正如前副国务卿库尔特·坎贝尔所说,过去,中国不愿使用热线,这意味着美国的电话“只能在空荡荡的房间里响上几个小时”。
中国已暗示有新的接触意愿。一位中国军方发言人在9月下旬表示,北京“愿意”以“高度的稳定性”为名,寻求与美国建立更密切的军事关系。2017年,习近平主席曾亲自告诉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邓福德将军,军事关系可以在更广泛的中美关系中起到稳定作用。他的话在当时是对的,而且这一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重要。
特朗普应该利用这一势头,建立一个常态化、持续性、实时性的军事接触体系。这可能是战争与和平的分水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