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达西奇工厂区遭到袭击发生火灾
此次袭击后,俄方宣称马达西奇工厂区已被“彻底摧毁”。乌方承认,整个马达西奇生产体系都已被瘫痪,也失去了仅剩下的对米-8、米-24的维修能力,临时增加的无人机生产序列也被迫中断。马达西奇生产和维护能力被毁,虽然不足以说明俄罗斯达到了对乌克兰的“去工业化”目标,但起码标志着乌克兰的航空工业“黄金时代”已经终结。

▲《塔斯社》报道
众所周知,马达西奇是乌克兰最大的航空发动机制造企业,总部位于扎波罗热。它早在1907年时就成立,建成时间甚至比苏联成立还早。1921年苏联开始大力建设航空工业以后,该厂负责生产涡扇、涡桨、涡轴发动机,产品分布在苏联军用机各个系列中,包括直升机,运输机等等,尤其是米-8、米-17、米-26直升机,安-124、安-225等都用的是该厂产品,在苏联内部具有极高的不可替代性,早就有“动力沙皇”的美誉。
1991年苏联解体后,马达西奇被分配给了乌克兰,自此成为了乌克兰航空工业上的明珠。其产品不仅是乌克兰军工行业的绝对支柱,也外销倒了90多个国家,创造了乌克兰航空工业出口营收总额的50%。2014年俄乌关系严重恶化,马达西奇自然失去了俄罗斯这个重要的市场,自此之后便频繁出现资金链断裂、生产难以为继、工厂停工裁员等等问题,一度到了濒临破产的境地。

▲曾经的马达西奇厂区
2016年起,马达西奇公司的债务压力已经开始浮出水面,此时北京天骄航空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开始与之频繁接触。中国公司给出了相当优渥的价格,准备对马达西奇进行入股或者直接收购。尽管天骄航空2014年10月才刚刚成立,但似乎这家公司成立的唯一目的就是瞄准了马达西奇。骄航空提出以2.5亿美元收购马达西奇56%的股份,并在两年内追加5.5亿美元。本来成交指日可待,但由于马达西奇被当做乌克兰国家的重要战略资产,乌克兰反垄断委员会AMC开始插手,并在美国的干预下做出了终止交易的决定,导致中方损失了超过3亿美的前期投资。
泽连斯基上台后在2022年签署国有化法令,将马达西奇收归国有,将中方的收购可能归零。不过天骄航空2021年就已经向海牙常设仲裁法院提交了仲裁申请,要求乌克兰赔偿45亿美元。但随着战争的爆发,仲裁申请已经没有了意义。马达西奇的2万平方公里厂区已经被摧毁90%以上,几十座核心工厂都变成了废墟,资产基本清空。不只是公司本身,就连乌克兰整个国家也没有了赔偿能力。

▲TV3-117MT一直是米-17的专供发动机
回顾当初在收购顺利进行时,乌克兰突然反悔,背后的“美国因素”绝对是核心原因。美国非常清楚马达西奇的核心技术一旦落入中国军工手中,中国在直升机、无人机、大型战略运输机取得动力进步将肉眼可见。
马达西奇手里继承了一整套苏联航空工业的核心技术,这些技术凝结了数不清的前人心血。即使是继承了苏联大部分遗产的俄罗斯也在某些领域与马达西奇存在非常明显的差距。比如其掌握的TV3-117系列发动机,是米系列直升机的专用发动机。TV3-117VMA-SBM1V发动机获得技术提升后,使得直升机的高空性能非常出色,成本非常低,而且寿命长。2014年之前,俄罗斯一直在进口这款发动机,虽曾逆向自研过VK-2500想要加以替代,但是性能,成本等各方面都无法与之竞争。AI-450S涡桨发动机也是俄罗斯不掌握的技术,它专门为轻量化的无人机而研发。D-18T大推力涡扇发动机更是乌克兰的独有产品,俄罗斯甚至连替代品都造不出来。所谓的替代品PD-35目前还在研发中,2035年之后能否成熟都要打个问号。

▲安-124
2022年战争爆发后,俄方的一个战略目标就是对乌克兰“去工业化”。站在俄罗斯人的角度,这一点很容易被理解。俄罗斯人认为乌克兰可曾是苏联第二大的加盟共和国,他们如今所继承到的技术、资产等等都被认为是苏联前人留下来的。而乌克兰不想着留着在斯拉夫人的阵营里和俄罗斯抱团取暖,还明显倒向了西方国家与之作对。没有什么是比曾经的盟友变成了敌人更可憎的了。既然如此,那些遗留在乌克兰境内的工业设施,就成为了俄军打击的重点。最终俄方想要得到的,就是一个失去了“军事反抗能力”的乌克兰。这样的乌克兰即使导向了西方,也不会从战略上对俄罗斯构成长远威胁。
据不完全统计,俄罗斯在战后层至少10次袭击过马达西奇的厂区。比如2023年8月5,俄军曾使用“匕首”和“口径”巡航导弹摧毁了厂区的大量核心设施。当年9月又有数枚伊斯坎德尔-M准确击中。此后滑翔炸弹袭击,无人机袭击更是非常频繁。到了今年,俄军升级使用FAB-500、FAB-1500这种大威力航弹加以攻击,终于将马达西奇最后那点仅存的直升机维修和无人机生产能力终结了。

▲曾经的马达西奇厂区
有人认为,幸好当初中国公司没能对马达西奇成功收购,不然在战争爆发的今天,很难说中国资产就一定能在乌克兰境内得到很好的保护。但也有人认为,如果2016年的收购成功完成,那么至2022年战争爆发时中国起码有5年半到6年的时间进行技术吸收,说不定早就在航发领域突飞猛进了。这样的说法各有各的道理,只不过历史实在没法假设。另外,虽然当初我们没能获得马达西奇的股份,但是大量的人才还是被中国挖了过来。有时候人掌握的信息,是要比实体资产更有价值的。
马达西奇原本是动力沙皇”,是苏联航空工业的心血结晶,从行业顶尖被变成了一片废墟,这不只是乌克兰人的损失,更是整个人类社会的巨大悲哀。当然了,在战争中消失的,不仅是像马达西奇这种,乌克兰曾有过的一大堆从苏联继承过来的高价值资产,还有整整一代人。他们如今都已经变成了基辅广场上的小旗帜,在风中缓缓拂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