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评杨振宁:向宇宙问路 为祖国燃灯(组图)

一部跨越百年时空、融汇东西方科学与文化的传奇史诗,翻到了最后一页。10月18日,悲痛的消息传来——杨振宁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2021年5月14日,杨振宁资料室揭牌仪式在清华大学举行。这是出席仪式的杨振宁。新华社发

从清华园“出发”,遍历世界科学巅峰,最终回归故土……杨振宁的人生恰如一个圆。不仅是个体生命的求索、落叶归根的圆满,更是一代中国知识分子不曾止步的精神跋涉——每一步都是个人与民族命运的紧密交织,每一步都以心系家国在历史长河中刻下不灭的印记。

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杨振宁以博观如海的学术成就描绘物理学的壮丽画卷,为现代物理学的发展作出卓越贡献。

杨振宁与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以革命性思想斩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杨振宁和罗伯特·米尔斯提出的“杨-米尔斯规范场论”,被认为是现代物理学的基石之一,是与麦克斯韦方程和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相媲美的最重要的基础物理理论之一……杨振宁在粒子物理、场论、统计物理和凝聚态物理等物理学多个领域取得的诸多成就,对推动这些领域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1年4月,杨振宁在清华大学的住所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新华社发

百年风云激荡,赤子之心不改。杨振宁的一生,为中国的科技交流和进步做了大量工作,对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特殊时代背景下,身在大洋彼岸的杨振宁无时无刻不眷念着祖国,寻找和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为国效力,倾注心力架设中西方学术交流桥梁,持续资助中国学者赴美深造;归国定居清华园后,他亲自为本科生讲授“普通物理”课程,呕心沥血投身基础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

从杨振宁身上,人们读懂中国科学家的理想与风范——既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血脉,又激扬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既有心有大我、胸怀赤诚的爱国情怀,又有自勉“宁拙毋巧,宁朴毋华”的大师风骨。他高超的学术水平、高尚的情怀品德,为世人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少年时,杨振宁偶然在图书馆角落里看到一本《神秘的宇宙》,被书中所讲的奇妙宇宙深深吸引,从此开启了探索科学世界的传奇一生;如今,“归根居”的主人已翩然远去,但其精神将如璀璨星辰永恒闪耀,激励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为科学进步、祖国繁荣和人类福祉持续拼搏。

此时此刻,还有很多人在网络上、在先生工作过的地方自发悼念、追忆感怀——您叩问宇宙的奥秘,在文明长河中刻下中国人的刻度;您以赤子之心燃灯,精神火种留给后人无尽力量。这光芒,照亮了时代,持久而磅礴。

杨振宁今日辞世,这位“老海归”开拓了报国的定义

杨振宁先生活了一个世纪,参与推动了人类科学的进步,并且目睹、经历了世界的变化。与激流勇进的英雄们相比,他的人生中有更多顺势而为。他有跨文化的视野和成就,但始终记得自己从哪里来以及该向哪里去。

杨振宁是一位回国很晚的“海归”。2003年12月,81岁的杨振宁才彻底由纽约石溪迁回北京清华园定居,他还为自己的家取名“归根居”。

互联网上除了赞扬杨振宁,也曾有过不少对他的奚落,认为“他加入美国国籍,不爱国”,“在美国一辈子,老了才回国”。还有他在82岁高龄时与时年28岁的翁帆女士结婚,也一度遭到世俗的菲薄。然而,时间是一把最公正的尺子,今天杨振宁先生逝世,网上充满对他的赞誉和缅怀。



▲杨振宁先生。(图源:网络)

1942年,杨振宁从西南联大物理系毕业,随后转到清华大学研究院读硕士。1944年,他获得了清华大学理学硕士学位,又于翌年公派赴美留学,就读于芝加哥大学,后于1948年获得芝加哥大学物理系哲学博士学位。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政府禁止所有获得博士学位以上的华裔返回中国,杨振宁回国问题一时无法实现。杨振宁毕业后加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任研究员,从事统计力学和对称原理、粒子物理学研究。1956年,杨振宁与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定律,翌年,两人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杨振宁和李政道也因此成为首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中国人。

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杨振宁的科学成就和新中国的建设没有直接联系,更谈不上报效祖国。

1971年7月,在阔别故土26年之后,杨振宁首次回到中国,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在那次回国访问中,杨振宁见到了挚友邓稼先,他从邓稼先那里获知中国原子弹是中国人自力更生制造的,他激动涕零。 



▲1949年,邓稼先(中)与杨振宁(左)杨振平(右)兄弟合影于美国芝加哥大学。(图源:网络)

邓稼先是杨振宁留学时的同学,从钱学森到邓稼先,那批归国的才俊支撑起了中国“两弹一星”的伟大事业,成为共和国科技进步和国防建设的最早一批功臣。他们是可歌可泣的共和国科技英雄和先驱。

对共和国早期科技进步做了旁观者的杨振宁,直到改革开放才真正重新接近祖国。1980年,杨振宁在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设立“对华教育交流委员会”,从美国和中国香港地区募集资金,资助中国学者前往美国进修。前后十余年间,近百位学者受此资助赴美进修,他们成为后来中国科技发展的中坚力量。

1997年6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正式宣告成立,杨振宁应邀担任中心名誉主任。杨振宁于1999年起任清华大学教授,他亲自募集资金创立了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基金会,用于人才引进和学科建设。他以身垂范,以八十多岁高龄继续从事一线教学科研工作,亲自参与物理学人才培养工作,为清华大一学生讲授“普通物理”课程。



▲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图源:网络)

很多人相信,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的杨振宁竭尽全力,最大程度弥补自己在这之前几十年没能参与国家复兴的缺憾,他为迅速拉近中国高校理工科建设与世界一流水平的距离做出了卓越贡献。

杨振宁与翁帆女士于2004年结婚,舆论的注意力一度从他的科学贡献转向了他的私生活,这当中发生了相当复杂的议论,其中一些干涉到杨振宁先生和翁帆女士的个人权利和自由。但是,舆论的正义逐渐占了上风,阻止了那些议论的无限发酵。翁帆女士陪伴杨振宁20多年,他们的婚姻最终得到了社会的理解和祝福。

从杨振宁身上,我们看到出国留学者报效国家模式的多样性。有些人在国外学成后迅速回国,或者在国外取得一定工作经验后及时回国,投入到国内亟需的建设中。老一代科学家在中国最困难的时候归国,尤其值得歌颂、景仰。但也有人留在了国外,在那里继续研究事业,构建人生。他们中的许多人并未忘掉自己的根,也没有泯灭报效祖国(故国)的意愿,他们只是在有意无意中等着恰当的机会。

改革开放成为了杨振宁等在美国创造了巨大成就的科学家与国内科学发展实现对接的机会窗口,杨振宁得以带着他的巨大积累重新投入祖国的怀抱,实现他报效国家的独特发力。

老胡注意到,最近几年,一大批在国外取得成就的华裔科学家纷纷回国。美国对中国华裔科学家的打压和中国的开放正在促成一个海外华裔科学家成批回国的新浪潮。

老胡想说,报效国家,我们鼓励早,但无需抱怨晚者。只要我们的国家保持开放,欣欣向上,世界各地积蓄了力量的中华儿女,就有可能在不同时间里和不同场景下,以种种方式回报华夏对他们自己或者对他们祖先的养育。所以,让我们对出国留学学成后没有立即回国的青年才俊们给与更多包容,他们的科学人生才刚刚开始,中国在不断发展,无论他们的人生路怎么走,都有可能在未来岁月里与国家建设的延伸形成某种交汇,他们以及后代为中国复兴和不断进步做贡献的机会还有很多很多。让我们以宽阔的胸怀祝福他们随遇而安,走好自己的人生。

最后,老胡要向“老海归”杨振宁先生致敬,祝愿他一路走好。

Advertisements
评论人:金拱门汉堡包 [☆品衔R4☆]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82岁娶了28岁的,世人典范,向杨老学习!

2025年10月18日8:54
评论人:张旺教授 [☆★★声望品衔12★★☆]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杨振宁先生是与牛顿,麦克斯韦,爱因斯坦比肩的大物理学家. 下面是1994年杨振宁先生获Bower奖的颁奖词:
"For the formulation of a general field theory which synthesizes the physical laws of nature and provides us with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fundamental forces of the universe. As one of the conceptual masterpiece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explaining the interaction of subatomic particles, his theory has profoundly reshaped the development of physics and modern geometry during the last forty years. This theoretical model, already ranked alongside the works of Newton, Maxwell, and Einstein, will surely have a comparable influence on future generations. These scientific contributions combined with his championing of understanding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ern world and his promotion of science education among the youth in all corners of the globe reflect the scientific and humanitarian genius of Franklin himself."
2025年10月18日9:17
评论人:新的信箱 [★品衔R6★]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能力是当的起大师的称呼,人品嘛,就一般般。一个精致利己主义者而已,没必要举的那么高。
2025年10月18日10:54
评论人:重大进展 [★品衔R5★]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回复12楼:爱国就回去,我不喜欢我就离开,嘴上诚实身体也诚实,这点我比你强多了
2025年10月18日10:12
评论人:胡不语 [♂☆★声望品衔7★☆♂]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杨振宁先生千古!
2025年10月18日10:41
评论人:owya [★★声望品衔9★★]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中国需要你时候在哪里,等自己成为废品时候回来有什么JB贡献
2025年10月18日10:53
评论人:gdby [★品衔R5★]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级别还是不够,150岁轮不到他,不过到阴间他老娘肯定认不出他了,浑身零件都不是原装了,是个组合怪。
2025年10月18日11:07
评论人:cedarbird [☆品衔R4☆]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可以把杨老的手指头做成指舍利
2025年10月18日9:04
评论人:铗归来 [♂★★声望品衔10★★♂]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回复2楼::
二楼你可以拿个诺贝尔物理学奖,你想怎么学,大概都是可以实现的,加油!
2025年10月18日9:25
评论人:ppplu [★皮皮皮鲁★]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回复4楼:牛顿,麦克斯韦,爱因斯坦对不同的场有贡献。
杨对场论也进行了研究做了贡献。
但是,不能就可以说,杨就与上述三人比肩了。这是个逻辑上的狡辩。
2025年10月18日13:28
评论人:oldogzhao [♂★★声望品衔10★★♂]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油枯灯灭的意思?
2025年10月18日8:49
评论人:重大进展 [★品衔R5★]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回复12楼:回家
2025年10月18日10:08
评论人:caopqcao [★品衔R5★]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回复2楼:忘了张先大师吧,18新娘80狼,一树梨花压海棠🤣🤣🤣
2025年10月18日12:26
评论人:liwuwei [☆偶像泽连斯基☆]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回复26楼:当然,如果定期往祖国汇款的,还可以。。。。最烦那种把资产转移出境,也不往国内打钱的,天天上网谈爱国情怀的伪君子。。。。
2025年10月18日15:37
评论人:吕德水 [☆品衔R4☆]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最有资格评价他的只有李政道
2025年10月18日1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