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陆战队抵达沙特!沙军发合影,时机耐人寻味(图)

10月14日,沙特国防部对外发布照片,证实参加“蓝剑-2025”中沙海军联合训练的中国部队已经抵达沙特阿卜杜勒阿齐兹海军基地。在双方合影的照片中,我军官兵装备精良,穿着21式星空沙漠迷彩,精神头十足。



而在公开的照片中,我们还可以注意到,我军官兵佩戴的臂章都是海军军旗,同时也可以看到,他们的内衣都是海魂衫,这证明他们肯定是来自海军陆战队。而且极有可能是驻吉布提的陆战队抽调的人员,同时,也有媒体猜测,里面也有可能有部分海军蛟龙特战队的人员。



图:参演人员的海军旗臂章


从时间点来看,中沙的“蓝剑”联训已经走过了6个年头。最早一次是2019年11月,当时是在沙特吉达的费萨尔国王海军训练基地开展的,那也是中沙海军特战分队第一次碰面,中方派出的是蛟龙突击队,沙方则是皇家海军第二特战大队,训练思路很明确,就是混编小队搞专业训练,算是互相摸底的“破冰之旅”。

第二次是2023年10月,地点换到了中国,在整整17天的训练里,双方围绕楼房攀登、直升机滑降、潜水等这些基础课目练了24项,最后还模拟了一个海上营救被劫持商船的综合演练,用的是“海空造势威慑、佯动接敌登船”的战法,明显是往反恐、护航这些非传统安全任务上靠。



图:2019年的中沙联演,我军还是“蓝精灵”

不过,这次“蓝剑-2025”联合演训,中方在装备和人员配置上,都和前面几次有了不同。

从装备上看,2019年联训公开的照片里,中方队员还用着老款的95式步枪,2023年虽然没详细提装备,但从演练科目看,重点在协同动作而非武器效能。

可这次不一样,照片里,我军大部分官兵都配备了最新的191型突击步枪,并搭配了光学瞄准具;而小部分队员则携带192型短步枪,这种武器专为近距离作战设计,更适合舱室清剿、城市反恐等特战场景。



更关键的是,这部分携带短步枪的队员,其高切头盔上都配了全包式降噪拾音耳机,这种装备能在复杂环境中过滤杂音、保障战术通信,是特战分队执行高危任务的标配——这意味着此次参训的不仅有普通陆战队员,更有经过专门筛选的特战尖刀力量,人员构成的专业性远超前两次。



图:我军配备的全包式耳机


对比沙方官兵手里的德国G36步枪,咱们的装备性能毫不逊色。

再看训练的侧重点。前两次明显偏“防御性”和“通用性”,2019年是基础特战技能磨合,2023年则以“海外海上反恐行动”课题为主,核心是反劫持、反海盗,跟中沙在亚丁湾的护航任务直接挂钩。

至于这次的侧重点,从参演的人员配置来看,应该是集中在地面和两栖作战。结合沙漠地形,很可能要进行沙漠突击、要点夺控、两栖登陆后的纵深清剿这些硬科目——这跟前两次的反恐演练比,强度和实战指向性完全不是一个级别,明显是在提升两军在复杂战场环境下的协同作战能力。



考虑到目前还没有看到舰艇的照片出现,所以是否有海上科目还难以确定。

值得注意的是,中沙这次联训的举办时机,也很耐人寻味。上个月17日,沙特刚跟巴基斯坦签署完共同防御条约,该国空军代表团本月初又访问中国,此时中沙开展高级别海军联训,传递的信号不言而喻。

从军事角度看,这种“密集互动”本质是在构建多层次安全合作体系,而此次联训中特战力量的深度参与,又是在锤炼“应急响应”和“联合作战”的特殊能力。对以色列等区域力量而言,沙特与中国的军事合作越深入,其行动就越需要顾忌,这种战略威慑效应是前两次侧重反恐的联训难以企及的。



客观来说,“蓝剑-2025”跟2019年的“破冰”、2023年的“反恐协同”比,已经从“非传统安全合作”升级到了“传统安全领域的实战协同”。而这样的演进轨迹,恰恰印证了中沙军事合作的深化路径。前两次是“搭架子、练基础”,把合作机制建起来、让彼此磨合顺畅;而这次联训则是“填内容、强能力”,用精锐力量和实战化课目,夯实两国的安全合作根基。

对中国而言,这是海军陆战队海外实战化训练的重要机会;对沙特来说,则是该国在多元安全架构中强化自主防御能力的关键一步。这种“各取所需、深度绑定”的合作模式,远比单纯的武器贸易或基础训练更有价值,也让中沙军事合作在区域安全格局中占据了更重要的位置。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