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车载电子系统模拟航母 诱导美军侦察机偏航(组图)

近日,香港《南华早报》披露了一则新闻,称在某次南海对抗中,解放军电子战部队成功利用车载电子战系统模拟了一整套的我国航母战斗群信号,诱使美国一架P-9A成功偏离航向,去追踪根本事实上根本不存在的中国航母。这一事件的曝光,可以被看作是解放军在电子战领域所取得的一次重大对抗成果,是一次非常重要的技术展示。意味着如今的解放军早就有能力反制美国在南海的频繁监视和侦查活动。



▲《南华早报》报道

香港媒体此次引用的信息出处是国内知名军事杂志《兵工科技》。推测事件发生的时间大约在今年9月下旬,当时正在解放军举行海上联合防御演习,期间部署电子战设备的可能性很高。

据称,当时解放军东部战区陆军某部队使用了一套已经服役的车载电子战设备,该设备能通过高功率相控阵雷达和复杂的信号模拟器设备,模拟中国海军航空母舰的雷达回波、通信频率、电子识别码等关键信息,并有能力将所有的模拟信号投射到距离海岸线150~200千米以外。



▲P-8A

由于信号极度仿真,实战中这些“欺骗信号”导致美国当时正在侦察的一架P-8A“海神”侦察机放弃了原本正常的巡逻路线,在接收到模拟信号后迅速偏离航向15到20度角,开始追踪“根本不存在”的解放军航母战斗群,彻底陷入了电子战的漩涡。

港媒披露,美国侦察机最后成功进入中方预设的“电磁诱导区”,整个过程持续了45分钟左右。可想而知,如果这是在战时状态,这架P-8A早就已经被诱骗到了伏击圈内,成为了解放军战斗机的活靶子。好在这是和平时期,美军侦察机后知后觉,在发现信号异常后随即启动备用导航和人工校正系统,与上级单位重新取得联系,随后恢复了原定航线。但此时,它的任务效率已经大大下降。看到P-8A上完了当以后,中方随后通过无线电警告美国军机迅速离开,最终美机在这样的羞辱下也只得彻底放弃了任务。由此可见,从进入侦察区域到被诱骗、再到被驱赶,P-8A始终在我们的“拿捏”之下。



▲九三阅兵中展出的信息支援装备

香港媒体的报告中并没有提及中国这款电子战装备的具体代号,但称它以普通战术车辆为运输底盘,机动能力很强,部署时间仅为传统电子战设备的1/5。由于新技术设备的加入,它的能量密度比传统设备高出20%以上,能够替代过去50套老式干扰器。这套系统中,内建了解放军部队已经收集到的数据量庞大的信息库,可以迅速识别并匹配敌方装备的电磁特性,实施精准、匹配的干扰。这套电子战系统中内置了“黑客”功能,可以直接影响敌方导弹的内部设备,使其产生错误的信号然后偏离航向。

在10年前,这套技术和设备可以说相当科幻,但如今它早已在解放军部队中大量装备。这样的一套电子战系统整合了信号拦截、频谱检测、电磁压制等的大量功能,仅在几秒钟内就能够发挥作用。毫不夸张的说,如此先进的设备美俄都有些望尘莫及。就算如今俄罗斯和美国有类似的技术,也难以做到大规模的生产——不仅是因为缺乏稀土材料,更是因为产能不支持的情况下,想要大规模列装几乎不可能。而如果只是小规模生产,又会让价格高的难以接受。简单来说,就是外军即使知道了它有用,抄作业都不好抄。



▲九三阅兵中展出的信息支援装备

在今年的九三阅兵中,解放军也展示了大量的信息支援设备,很难说这次事件的主角是不是就是出现在阅兵中的某一款。这次事件被披露出来,最大的意义之一就是证明美国过去引以为傲的P-8A海上反潜巡逻机已经成为了“过时货”。在反介入/区域拒止对抗中,它连成本最低的电子战这一关都过不去。可见P-8A的信号识别算法在复杂电磁环境下存在严重的适应性问题,面对高仿真地面欺骗信号很容易生成误判。另外,P-8A装备了类似AN/ALQ-240的电子战防护系统,但明显在应对动态模拟目标时,在识别效率方面表现不佳。

对于解放军来说,这种电子战设备很容易让我们在对抗中取得不对称优势。这种快速、机动、灵活的战术电子战车辆,很容易在岛屿和海岸上隐蔽部署,把美军耍的团团转。如果实战中再结合其他性能强大的探测设备,远距离发现对方的航母战斗群的战术战略空军梯队,那战场不也就单向透明了。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