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Article InformationAuthor,戴菉Role,BBC中文特约记者
美国在台协会(AIT)近日批评中国试图扭曲《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强调二战相关文件未决定台湾的最终政治地位。
这被视为美国罕有对于“台湾地位未定”的明确表态,分析指美方针对中国近期“法律战”的直接回应,是旨在争夺台湾主权的国际话语权,同时也为美中谈判增加筹码。
台湾内部对于美方论述反应两极,绿营表示欢迎,甚至认为这为台独运动提供了发展空间,蓝营则批评美方此举伤害了中华民国的主权正当性。
这场关于“台湾地位未定论”的论辩,让战后历史文件与当前地缘政治再次紧密交织,BBC中文梳理这场争议的各方解读与历史源流。
美国对中国“法律战”的回应?

图像来源,AFP
美国在台协会(AIT)9月12日表示,中国试图扭曲(intentionally mischaracterizes)《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及《旧金山和约》的历史文件,试图支持其胁迫台湾的行动,北京的叙事是错误的,这些文件都没有决定台湾的最终政治地位。
上述言论是AIT回覆台湾中央社查询时作出的。中央社询问第54届太平洋岛国论坛(Pacific Islands Forum, PIF)近日在索罗门群岛举行时,未邀请台湾代表出席,也排除美国、中国等捐助国参与的看法。
美国国务院15日回覆台湾《联合报》查询时重申,AIT已准确地传递讯息,中国刻意扭曲二战时期文件来支持其胁迫台湾行动,以征服台湾。
中央社引述美国在台协会前理事主席卜睿哲表示,这是他首次看到AIT如此具体的措辞,但仍符合美国长期政策。台湾淡江大学国际事务与战略研究所副教授黄介正也告诉BBC中文,美方向来就台湾地位问题采用模糊修辞,这一次是“由模糊转向清晰”。
美国德州山姆休士顿州立大学政治系副教授翁履中对BBC中文说,这次由AIT提出、美国国务院背书的操作,显示美方意在表达支持台湾,主要是反击北京的法律战,也就是“一中原则”。
今年5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俄时在《俄罗斯报》发表署名文章指,“台湾回归中国是二战胜利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称《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文件确认了中国对台湾的主权。中国外交部长王毅8月重申类似立场,称有关二战文件“要求日本把从中国所窃取的领土包括台湾归还中国”。
对此,台湾外交部长林佳龙曾严正驳斥,强调战后的《旧金山和约》已取代相关政治声明,该和约并未将台湾交给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未统治台湾。
台湾东吴大学政治系助理教授陈方隅告诉BBC中文,美国的最新表态挑战中共的史观,“从根本上否定了中国对台湾领土主权的宣称”。
台湾安保协会理事宋承恩则指出,AIT声明的重心在于反对中国威吓台湾。“美国将此与中国对台湾的胁迫联系起来,因为这种胁迫的规模和强度正在增加。可以说,美国认为有必要采取行动阻止中国这样做。”
在AIT表态后,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表示坚决反对,称美国对台湾属于中国的历史和法理事实一清二楚,却公然翻炒所谓“台湾地位未定”的谬论,抹黑污蔑中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正当行动,向“台独”分裂势力发出严重错误信号。
美中谈判前打“台湾牌”?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美国重提“台湾地位未定”的时机引发讨论。学者黄介正质疑,“现在(美中)两国领导人(准备)见面是要扫除障碍,怎么去制造障碍惹毛北京?”
他分析,可能商谈两国领导人会面遭遇某些困难,所以美国对北京“加码”提出台湾地位未定论“恶心北京”,对北京多打一张牌。他提到另一种解读是,北京九三阅兵后,美国感觉到北京对台湾的心战奏效,重提此说以“鼓励台湾”。
日本国际教养大学中国研究助理教授陈宥桦也分析,美国此时表明立场,主要是不希望关于台湾主权的话语权被中国夺去,否则未来美国介入台湾事务的空间就会变小,“特别在中国大阅兵之后,这在华盛顿眼中是中美竞争的关键部分”。
他对BBC中文说,美国历届政府对于台湾主权归属的立场,“共同性是台湾并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PRC)的一部分”,美方往往选择不公开这立场以免激怒中国,但自特朗普1.0将中国定位于同级的竞争对手后,对此立场的公开化便变得更加直接。
他指出,时任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在2020年曾直接表明“台湾一直都不是中国的一部分”,后来美国前总统拜登公开表示会防卫台湾,到现在AIT的“台湾主权未定”之说法也呼应了这一贯立场。
国立中山大学政治学研究所荣誉退休教授廖达琪也表示,美国提出“台湾地位未定”通常都有战略需求跟考量,这次是因应中共当前极力诉求从法理上占有台湾,尤其是近年在联合国2758号决议上的攻防。“对美国来讲,它先要在法理上至少提出一个筹码,让中国大陆跟美国的谈判当中更多一些艰涩的考量。”
她提醒,台湾社会应审慎看待美国的讯号,尤其是面对特朗普这样交易型的领袖,他可能正在创造美中角力的一个谈判筹码,就像当初杜鲁门也以此当筹码。“杜鲁门主张台湾地位未定论,希望跟毛泽东打交道,把台湾给毛泽东,来吸引他不要跟苏联结盟。”
蓝绿阵营对历史叙事的分歧

图像来源,AFP
美国公开重提“台湾地位未定”论,再次在台湾政坛激起蓝绿分歧。
民进党政府第一时间表示欢迎和感谢,外交部长林佳龙强调“台湾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中华人民共和国更无权在国际社会上代表台湾。
多个独派团体受AIT的说法鼓舞,其中本土社团“台湾国”15日在总统府外召开“美国证实开罗谎言!中华民国还要硬拗?”记者会,形容AIT的声明如同强心针,呼应“正名制宪、建立台湾国”的主张。
民进党秘书长徐国勇则公开表示,蒋介石当年仅是代表同盟国接收台湾,“所以没有什么台湾光复节”,再度引发关于“光复”意义的争议。
这背后牵涉蓝绿对台湾定位的歧见。1945年10月25日台湾接受日本投降,定为“光复节”,正式脱离日本的统治,但其国家意义历来争议不断,2000年时任总统陈水扁曾取消光复节假日,今年在蓝白阵营推动下恢复为国定假日。
陈方隅表示,很多绿营人士认为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与1949年以后的中华民国是不同的国家——在台湾的这个中华民国,经民主化过程成为了一个新的国家。“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在1949年内战结束的时候,失去了(国际法规定的)所有的国家要素。”
他指出,《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仅是新闻公告,并不是条约。根据国际法,只有条约才可以进行领土主权移转。国际法也规定,在战争时期不能进行领土主权的移转。
宋承恩说,这关乎“如果不是中国,谁拥有台湾”的根本议题。现在台湾政府认为,自《旧金山和约》以来,台湾的主权应由台湾人民所有,而美国也认为,唯有台湾人透过民主选举产生的台湾政府,才能代表台湾,“这些因素增强了台湾有能力宣称拥有独立国家的论据”。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相较之下,蓝营对美方立场明显不满。国民党发表声明指,在二战胜利暨台湾光复80周年之际,“台湾主权归属中华民国毫无疑义”。
声明强调,《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日本降伏文书》、《旧金山和约》,乃至于1952年的《中日和约》等,均已确认并以法律实践将台湾、澎湖及其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台列屿)归还中华民国。
黄介正说,美方的措辞从模糊变为清晰,“反而受害者变成在台湾的中华民国了”,反问如此一来中华民国是不是拥有台湾也“未定”了。
廖达琪也告诉BBC中文,美方的说法让中华民国存在的事实受到忽略。她强调,在亚洲带领抗战、签定《旧金山和约》的是中华民国,中华民国宪法的制定也有台湾代表参与,“AIT说法是会伤害中华民国在这个过程里,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历史文件究竟说了什么?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图像加注文字,蒋介石(左)1943年出席开罗会议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的1943年底,美国总统罗斯福、中国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和英国首相丘吉尔于埃及首都开罗举行会议后,发表对日作战的新闻公报,称为《开罗宣言》。公报称:“日本自中国人所窃取的所有领土,比如满洲、台湾及澎湖群岛,应该归还给中华民国。”
1945年波茨坦会议(Potsdam Conference)期间,由美国总统杜鲁门、英国首相丘吉尔及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三国领袖联合发表公告,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并向日本发出最后通牒。公告仅提及《开罗宣言》之条件应予实施,日本主权应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等与其他小岛,未提及台湾主权。
1951年,包括日本在内的49个国家的代表在旧金山签定《对日和平条约》,即《旧金山和约》。和约声明日本放弃台湾、澎湖等地的所有权利。
这三份文件都未明确台湾的主权归属。但中国官方称,这些具有国际法效力的文件,都清晰确认了中国对台湾的主权。
至于“台湾地位未定”之说,早在1946年已有几位美国官员和将领陆续提出。
1950年韩战爆发,时任美国总统杜鲁门(Harry Truman)为防止中共占领台湾,派第七舰队协防台湾,实施台海中立化,同时声明:台湾未来的地位必须等到太平洋地区恢复安全、对日本的和平条约订立、或经联合国审议后才能决定。
这被视为“台湾地位未定论”的正式起源,之后在冷战格局下和冷战后,美国也曾多次提起有关说法。
例如1955年,美国国务卿杜勒斯(John Dulles)与缅甸总理吴努商讨亚洲局势时提到:“……甚至台湾的法律地位都是不确定的。美国对台湾也拥有从日本取得的权益。日本仅仅是放弃台湾主权,而该主权没有被和平条约处置,也没有割让给任何人。因此美国也可以主张拥有一个法定权利,直到台湾被某些方法处置为止。是故,我们无法承认台湾的处置只是一个内政问题。”

图像来源,AFP
着有《借壳上市:蒋介石与中华民国臺湾的形塑》的作家汪浩在脸书发文指, 韩战爆发后,美国为了冷战战略,刻意维持台湾法律地位的模糊性,不愿在条约上确认台湾归属,以避免将台湾问题视为中国内政。
他指出,今天美国的表态是这段历史的延续,凸显台湾地位未决既是挑战,也是机会,关键在于台湾政府和人民如何将其转化为“主权在民”的现代论述。
黄介正则强调,中华民国领有台湾,台湾是被光复的,这些是历史事实,中华民国政府也没有消失,美国还是要跟台湾往来,所以美国重提台湾地位未定,“实质上对台湾并没有真正的伤筋动骨的伤害”。
至于美台关系在这波争议中是否会受影响,翁履中说特朗普重返执政后,其主旋律是希望与习近平进行对话,不论是针对中国的晶片管制、关税、芬太尼,甚至台湾议题“都是一样的牌”。
他指出,在中美竞争的主轴下,美国会继续支持台湾,但不会过于高调,“把台湾当成一个策略来操作,这也是必然的,因为目标不是台湾或两岸关系,是希望可以跟中国达成协议。”
陈宥桦则认为,美台关系表面看有点紧张,但私底下因为中美竞争,双方其实比以往任何时刻都要紧密,特别是在安全合作方面。
“台湾常有人担心美国因对中关税谈判关系,会对台湾议题有所妥协,但只要美中的结构性竞争存在,亦即中国仍想在印太地区挑战美国霸权,美国对于台湾议题就不可能会有所让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