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而降!中国首次曝光特种部队HALO高空跳伞能力(图)

在2025年长春航空节与空军开放日的现场,空军空降兵首次公开展示了用于特种作战秘密渗透的“单兵再入大气层机动突防技术”(这句划掉,小编鸡腿没了)。重新说,是首次展示了高开高跳(HAHO)与高跳低开(HALO)跳伞技术。这一幕不仅是一场精彩的军事表演,更标志着中国在特种跳伞这一高难度领域,正式跻身世界先进水平行列,为我国特种作战能力增添了关键砝码。



高开高跳(HAHO)与高跳低开(HALO)跳伞,是全球主要军事强国特种部队和空降兵执行秘密渗透任务时的“王牌手段”。两种技术虽同属高空跳伞范畴,却各有侧重,高跳低开(HALO)要求特种兵搭乘运输机在5000 米以上高空离机,在自由下落至数百米高度时才打开降落伞,这种方式能让运输机始终保持在敌方雷达搜索范围之外,最大限度降低被发现的概率,为特种渗透作战的隐蔽性提供有力保障。



而高开高跳(HAHO)则正好相反,特种兵搭乘运输机在5000米以上高度离机后,立即打开专用的高空滑翔伞,依靠滑翔伞的续航能力从高空持续滑翔至目标区域,更适合需要长距离渗透的特殊任务场景。

看似简单的操作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危险与挑战。在5000米以上的高空环境,空气稀薄,气压,温度骤变,还可能遭遇不可预测的气流,任何一点疏忽都可能引发致命风险。



因此,完成高跳低开跳伞必须配备全套专用装备,包括能适应高空环境的专用高空伞包、精准显示气压与高度的压力表、应对紧急情况的救生浮领,以及保障呼吸的氧气装置等,每一件装备都是保障特战队员生命安全与任务成功的关键。​



美军2020年在尼日利亚境内的人质解救行动,就是一次典型的HALO作战实战案例。当时,约30名美军海豹突击队特战队员搭乘4架MC-130J特种作战飞机,从英国米尔登霍尔基地起飞,历经5000多公里的长途奔袭抵达尼日利亚。为支撑这次远距离行动,6架KC-135加油机全程提供多次空中加油,此外还有多架C-17战略运输机负责物资输送,4架CV-22B特种作战旋翼机待命接应,CIA提供情报支持,AC-130J炮艇机负责火力掩护,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作战体系。

在10月31日凌晨,美军海豹突击队第6小队在夜色掩护下,采用高跳低开(HALO)的伞降方式秘密渗透至任务区,随后步行约5公里抵达关押人质的地点。经过激烈交火,队员们成功解救所有美国人质,并迅速撤离至预定位置,由CV-22B旋翼机顺利接走,整个行动堪称HALO技术实战应用的经典范例。



回望我国高空跳伞技术的发展历程,曾有过一段“追赶”的岁月。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解放军空降兵部队还仅掌握数百米高度的常规跳伞技术,尚不具备在高原陌生地域进行5000米高空跳伞的实战能力。

当时,空军空降兵15勇士为了尽快抵达灾区开展救援,在无气象资料、无地面标识、无指挥引导的“三无”条件下冒险实施伞降,这“生死一跳”在世界军事航空史上都极为罕见。尽管此次伞降最终圆满成功,却也让我国军队清晰地认识到自身在高空特种跳伞领域的短板。



彼时,美军等军事强国早已将5000米以上高空跳伞作为特种部队和空降兵的常规作战技艺,就连印度伞兵特种部队,也早在1992年就掌握了HAHO和HALO跳伞技术(尽管其使用的是西方设备)。​

差距面前,我们空军空降兵没有退缩。自2009年起,部队开始高度重视特种作战与高空跳伞能力建设。此前,我国空降兵特种跳伞的最大高度约为4000米,普遍应用高度仅数百米,要突破新高度,必须走出一条系统化的训练与研发之路。



部队采用 “地面体验—风洞模拟—高空实跳”的科学训练模式,组织特战队员、伞翼骨干从5500米高空开展“高空跳出低空开伞”、“高空跳出高空开伞” 等高风险课目训练,在一次次极限挑战中积累经验、突破瓶颈。同时,针对高空跳伞渗透作战的需求,我国科研人员全力攻关,成功研制出特种头盔装具、6000米供氧呼吸器、高精度高度表等专用高空跳伞设备,为部队的高空伞降能力提供了坚实的装备支撑。​

在2015年,解放军空降兵和特战部队首次曝光使用国产设备完成HALO高空跳伞的能力,这一突破标志着我国在高空跳伞领域实现了从零到强的跨越。经过十年的持续发展与打磨,如今在长春航空节的展示中,我国已能从容展现成熟的HAHO与HALO技术,不仅证明了国产装备的可靠性,更意味着我国高空跳伞技术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从汶川地震时的“生死一跳”到如今的“天降利刃”,我国特种作战能力的跨越式提升,不仅是军事技术的进步,更是国家国防实力不断增强的生动体现,为我国应对复杂安全挑战、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