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在一份民事诉讼中称,吴舰凭借这些被篡改过的模型,获得了约2300万美元的绩效奖金,2022年的年薪高达2350.9万美元(约合1.67亿元人民币),他的行为给公司客户造成了至少1.65亿美元的损失。2024年,该公司解雇了吴舰,并偿还了1.65亿美元的客户损失。
清华本科+常春藤名校博士
被指控至少通过两种方式欺骗公司
据报道,吴舰在中国安徽合肥长大,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自动化专业。随后,他远赴美国,在康奈尔大学(常春藤名校)获得了运筹学博士学位,还获得了南加州大学的博士学位。2018年,吴舰加入了总部位于纽约曼哈顿的顶尖量化基金Two Sigma。他一路晋升,担任过副总裁和高级副总裁。
吴舰的工作核心是设计复杂的量化模型,利用数据来预测股票等金融工具的价格走势。Two Sigma则根据这些模型进行算法交易。

▲吴舰分享在网络上的照片
目前,吴舰被指控至少通过两种方式欺骗了公司。
起诉书称,在2021年至2023年期间,吴舰在提交了至少14个模型并获得批准后,又“秘密地对模型的参数进行了发布后更改”,这些更改“显著改变了模型的行为”。
此外,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诉状指出,吴舰向公司谎称这些模型正在生成“独特”的预测,而实际上,这些未经授权的更改导致它们“实质上复制了”Two Sigma其他模型的预测。换句话说,他假装自己的模型表现优异,其实复制了公司其他已被验证成功的模型。
起诉书指出,吴舰这么做的意图就是“为了增加该公司授予他的薪酬金额” 。
2022年底,吴舰以其模型的优异表现为由,向主管“要求大幅提高薪酬”,公司授予他约2300万美元的绩效奖金。拿到巨款后,吴舰随即在曼哈顿购买了一套价值数百万美元的公寓。
曾想反诉公司诽谤
还曾在社媒上“悄悄炫富”
这些被篡改的模型给吴舰带来了大量金钱,但给客户却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损失。知情人士称,这些更改导致了总计6.2亿美元的意外盈亏,其中对冲基金的客户承担了1.65亿美元的损失。
2023年,吴舰在中国某社交媒体上“悄悄炫富”,称:“不敢发朋友圈,自己心态还是太年轻,想找个没人认识的地方偷偷炫耀下……”

▲吴舰在社交媒体上“悄悄炫富”
同年,Two Sigma的其他员工注意到吴舰的模型“似乎与现有模型比预期的更加相关”。起诉书称,当公司就此质询吴舰时,他试图掩盖其不当行为,甚至“对模型的去相关性参数进行了额外的未经授权的更改,以图掩盖他之前的篡改行为”。
在2023年8月的约谈中,吴舰承认了未经必要批准就更改了模型参数。
2023年12月,吴舰曾提起一份法律请愿书,否认对损失负责,并准备反诉Two Sigma诽谤。他辩称,研究人员在未经批准的情况下更改自己设计的模型是一种“普遍做法”,将任何损失归咎于“Two Sigma极其薄弱的控制和鲁莽的投资决策”。
吴舰还将矛头指向了Two Sigma高层的混乱。他指出,该公司的两位亿万富翁联合创始人之间存在“重大积怨”,两人的紧张关系已经严重到影响公司运营,甚至被公司在监管文件中报告为一项“重大风险”。
处于在逃状态
每一项罪名的最高刑期都是20年
吴舰目前处于被“起诉”阶段。此外,美国政府还在寻求没收他用非法所得购买的那套曼哈顿公寓。美国纽约南区联邦检察官办公室在9月11日声明中指出,吴舰被控电信欺诈、证券欺诈和洗钱罪。他目前“在逃”。这意味着在他被拘捕归案之前,案件的审判和最终量刑程序尚无法推进。
根据美国司法部的文件,每一项罪名的最高刑期都是20年监禁。不过,公告也特别强调,这些最高刑期“仅供参考,被告的任何判决将由法官决定”。
在网上晒2350万美元年薪的华人博士, 意外牵出了华尔街幕后大瓜…
华尔街顶级量化巨头 Two Sigma,最近陷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风暴。
主角是前华裔研究员 Wu,一个履历光鲜、年薪千万的量化精英,如今却因涉嫌操纵模型、虚增收入,被联邦检方起诉,还成了逃犯。

华人博士算法模型动手脚,获千万奖金
根据美国检方的起诉书,故事要追溯到 2021 至 2023 年。
Wu是一名持有绿卡的中国公民,先后在南加大和康奈尔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18 年加入 Two Sigma,曾任研究员、副总裁和高级副总裁。
他的工作,是为 Two Sigma 设计算法模型,用来预测股票、期货等金融产品的走势。这些模型直接影响上百亿资金的投资走向。
但在提交审批时,他玩了“套路”:
表面上,模型通过了严格测试,数据漂亮,表现亮眼;
背地里,他偷偷篡改了参数,还在测试时换了一批数据,让模型看上去比实际更能赚钱。
更关键的是,公司规定研究员提交的必须是最终版本,上线后不能随便改。但Wu却暗中调整,让公司真正用在交易里的版本和审批版本完全不一致。
这些模型表现虽不算糟,但远没有看起来那么“神”。公司却被蒙在鼓里,以为自己握住了核心优势。
2022 年底,Wu主动找上级谈判,要求大幅提高奖金。公司信以为真,给了他 2300 万美元报酬。
拿到钱后,他立刻在纽约曼哈顿买下了一套几百万美元的豪华公寓。
东窗事发他喊冤:我是背锅侠
然而纸包不住火。到 2023 年,同事们逐渐发现模型异常,公司启动内部调查。

2023 年 8 月,公司约谈Wu,在面对质询时,他承认未经批准改过模型参数。
不久之后,公司 解雇了他。
同年 10 月,Two Sigma 在致客户的说明中承认:有员工操纵模型,导致部分基金亏损 1.7 亿美元。不过,公司也强调,有的基金因此赚了 4.5 亿。
Wu随后承认自己就是被指的那名员工,但坚决否认要为亏损负责。
他在法院文件中辩称:
自己确实研发模型,但是否投入实盘、如何配置权重,那是 投资组合管理团队的职责,不归他管;
研究员上线后修改模型,在公司里是 常见现象,并没有正式审批流程;
任何损失,根本原因是 Two Sigma 内控极其薄弱、投资决策鲁莽。
他还晒出了自己的收入曲线:2020 年 420 万美元、2021 年 280 万美元、2022 年暴涨至 2300 万美元。他说,这些本该是职业成就,如今却成了“原罪”,公司的指控让他在对冲基金行业几乎无法再就业。
Wu甚至把矛头指向公司的创始人之争:“Two Sigma 在模型修改上缺乏统一政策,正是创始人内斗带来的失序后果。”
亿万富翁的内讧:两创始人撕破脸
Wu口中的“创始人内斗”,并不是空穴来风。
Two Sigma 的亿万富翁创始人 John Overdeck 和 David Siegel,从 2001 年联手创业,22 年把公司做成了量化巨头。可他们在发展方向、接班人安排上长期不合,关系从亲密无间,逐渐走向“冷战--热战”。
2023 年 3 月,公司在监管文件中罕见地承认:创始人之间的矛盾,已经严重到必须列为“重大风险”。文件直言:管理委员会(仅由 Overdeck 和 Siegel 组成)在高管分工、团队架构、接班人计划等问题上,长期无法达成一致。

内部人士甚至形容公司是“两大部落”:
Overdeck 掌管研究员,风格偏放养;
Siegel 抓工程师,喜欢在大会上讲 AI。
两人办公室只隔 30 英尺,却早已各自为营。甚至有一次,Overdeck 把一顶“厨师帽”带进会议室调侃 Siegel,结果气得后者黑脸好几天。
律师 Jamie Nash 感叹:“创始人分歧不稀奇,但在官方文件里这样披露,我还是第一次见。”
目前,事件已经进入司法程序。联邦检方指控Wu:
电信欺诈(Wire Fraud):通过邮件和跨州通信操控算法,骗取高额报酬;
证券欺诈(Securities Fraud):虚报数据、隐瞒关键信息;
洗钱(Money Laundering):用非法所得购置曼哈顿豪宅
检方要求没收他的一切违法所得,包括那套豪宅。若财产被转移或贬值,政府可追缴等值资产。
Wu目前 并未被捕,正处于逃亡状态。一旦罪名成立,最高可判 20 年监禁。
更戏剧性的是,早在两年前,就有一则“炫富贴”在华人社交平台流传。发帖人声称“不敢发朋友圈,只能匿名晒”,配图显示收入从几十万一路飙升至 2350 万美元。当时引来无数惊叹与羡慕。


如今,这条帖子被怀疑与Wu的收入曲线“完美对上”,是巧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