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表面平和的外表下,一些游客来日本可不是单纯为了感受异国风情,而是“享乐”——前往风俗店找乐子。
有人买,就有人卖。就在9月16日晚,大阪两个中国人因为涉嫌卖春被抓。

除去这两名中国人之外,被抓的还有个日本人。大阪府警以涉嫌违反《卖春防止法》为由,逮捕三人。
被捕的三人分别是,派遣型风俗店的中国籍店长关某(32岁)、同为中国籍的店铺司机伊某(31岁),以及日本籍司机西木(58岁)。

警方指控他们在今年5月至7月间,向中国游客(20代到30代)推销本不被允许的“本番行為”(即发生x行为的卖春行为),并以中介身份谋取大量利润。
被抓后,这三人均在不同程度上否认了相关嫌疑,关某说我没指示女生去卖春。另两个司机说我只知道我在接人上下班,不知道她们是做那种事的。

关某的店名叫“阪崎屋”,大概雇佣了约10多名日本女性进行违法卖春行为。而客户基本都是中国人,其中可能也有一些是长期居住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

因为警方调查发现,这些日本女性被送往的地点大多数是酒店和民宿,少部分则是客户自己家..……
点进这家店的主页,发现几乎都是中文公告,还贴心地告知了访日游客漫游时该拨打的号码等(内容可以说不堪入目了..……)

众所周知,日本的风俗业本身是一个高度复杂的体系。从法律上讲,《卖春防止法》明令禁止任何形式的金钱交易性行为。
然而,所谓的风俗店——尤其是デリバリーヘルス(派遣型风俗,大多没有实体店铺)却能够通过提供合法的陪伴服务、按摩服务、非实质性接触等形式经营。这些店铺需要向当地公安委员会备案,持有营业许可,表面上与违法的卖春行为保持区别。

不过现实里,真正营业的时候并不会有警察在旁边监察。因此部分店铺在获得正规许可后,会通过私下宣传、顾客口耳相传等方式暗示“额外服务”是ok的。特别是在游客集中的区域,执法难度更高,灰色经营方式屡见不鲜。

此次被捕的三人所经营的风俗店,表面上在大阪府公安委员会备案,但警方怀疑他们利用顾客之间的口碑传播暗示可以进行性行为,从而吸引外国游客。

近年来,大阪作为日本第二大城市,在旅游业和风俗产业方面的交集越来越明显。特别是随着新冠疫情结束后入境人数的恢复,中国游客再度成为大阪消费市场的重要群体。夸张地说,心斋桥附近走上一圈,耳边传来的全是中国话..……(真·全世界都在说中国话)


对于警方来说,要证明“卖春”行为的发生非常困难,往往需要通过卧底、监控、顾客供述等多种手段。这也是为什么许多案件往往只有在形成规模、引发社会关注,或有明确证据链时才会曝光。
此次案件中,警方之所以能够采取行动,疑似源于口碑宣传“本番可能”的明确线索,加上涉案人员的跨国背景,使得案件的敏感性和警示意义更为突出。

对此,日本网友表示这种犯罪的外国人就不要再来日本了。

我觉得没必要还花日本的税金去关他们、去惩罚他们吧。
现在连日本人的犯罪都在增加,监狱都快挤满了。”
不过也有日本网友对风俗业管理提出质疑。有观点认为,日本长期允许风俗业在灰色空间存活,客观上滋生了违法风险。

“风俗营业和卖春到底有什么区别呢?喝酒聊天就没问题,一旦真做了就算违法吗?
可是在风俗店砸那么多钱的人,肯定有人就是为了那个吧?
歌舞伎町都营造出那种氛围了,却还说卖春违法,总觉得挺矛盾的。
等真有人被抓了,还能说自己‘不知道违法’?
在这么暧昧的规则下,这种事绝对不会消失吧。
说不定这次的逮捕案只是冰山一角呢。”
也有人觉得都是经营签证的锅。

关某等人的被捕,并不意味着类似现象会就此消失。只要风俗业的“合法外壳”与“非法需求”之间存在张力,这种灰色模式就很难彻底根除。

而对于游客而言,此案件同样发出了警示——在日本这样一个法律与规矩严谨的社会里,任何触碰灰色地带的行为都可能带来严重后果。
为中国游客和中国留学生提供“外卖女优”服务,大阪风俗店中国籍老板被捕
近日,又有中国人在日本从事非法风俗业被捕,经营内容包括“女优外卖”服务。
“阪崎屋”是日本大阪一家风俗店,前不久32岁中国籍经营者被捕,据报道,他涉嫌指示日本女性向中国游客、在日中国人卖淫,甚至包括上门外送服务。








日本是一个对性比较开放的国家,法律也允许开办风俗店。 在这些风俗店中,性从业者与客人的性交易活动也是正常合法的。但是上述属于经营者在法律明令禁止从事性服务的区域内,或超出经营范围从事违法性交易活动,这就涉嫌违反了日本《风俗业营业法》。
在日本从事什么样的性交易活动都是合法的。为规范产业市场,日本政府也制定了一大批相关法律规定。对经营店铺的形式、地点、经营时间、从业人员、税收以及违反规定后的处罚进行了仔细规章制度。如果正好华人圈里有从事这类的,一定对照一下这个法律法规,注意避免红线。只是为了养家糊口,何必把自己前程送进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