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命时报》邀请皮肤科专家解读,并教你营造一个健康的头皮环境。
受访专家
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 周涛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皮肤性病科主任医师 王惠平
大多数为油脂粒,不用太担心
这些从头皮上抠下来的“小疙瘩”,形似或黄或白的米粒,大多来源于油脂的分泌。
头皮的生理特征和机能主要取决于头皮表皮以下的毛囊和皮脂腺。与我们面部最容易出油的额头相比,头皮皮脂腺的数量是它的2倍多。
头皮皮脂腺会分泌油脂,阻挡病菌,保护毛囊。如果人们饮食不当、熬夜、压力大、洗头方法不正确,会刺激皮脂腺过度分泌油脂,并在毛囊处堆积形成白色小凸起,即油脂粒。
有些人几天不洗头,用手指一划,指甲里可能满是白泥。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皮肤科教授杨希川表示,这种白泥一般是油脂结合物,如角质(头皮屑)、油脂、灰尘、汗液、细菌等。跟大家平时搓澡搓下来的“泥”差不多。
这种情况只要定期洗头、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通常就能缓解。
可能与4种疾病有关
如果头皮上的疙瘩越来越大,甚至是片状的,同时伴有头皮瘙痒、皮屑等情况,可能预示着头皮出现了健康问题。
毛囊炎
初期表现为红色丘疹,触摸时会有疼痛感或痒感。之后可鼓起小脓包,甚至发生破溃,流出脓液,愈合后留有圆形或椭圆形瘢痕,而且皮损部位不再生长毛发。
毛囊炎的发生,主要与头皮出汗、头皮卫生状况不佳等,导致毛囊被细菌、真菌、病毒或蠕形螨感染有关。

脂溢性皮炎
如果抠下来的是黄白色片状鳞屑,或已经注意头皮清洁还是出现很多白泥,可能是脂溢性皮炎。
脂溢性皮炎与马拉色菌过度繁殖有关。马拉色菌是寄生在皮肤上的一种真菌,正常情况下油脂、马拉色菌会和谐相处,人也没有头屑烦恼。
马拉色菌过度繁殖会破坏头皮屏障,使脱落的角质增多(头屑增多),部分死去的角质还会堆积起来,形成片状或块状的鳞屑。
银屑病
部分银屑病仅局限于头部,头皮屑非常多,而且皮层很厚,出现边界清楚的、覆盖厚鳞屑的斑块,常超出发际线。
头癣
在头癣种类中有一种为白癣,会引起头皮屑增多,同时会伴有脱发,初起为白色鳞屑性局限斑片,稍有痒感,逐渐扩大后,融合成片,界限清楚,好发于头顶。
不管是什么原因,都不建议大家用手抠头皮。
如果头皮有炎症,反复抠挠容易继发毛囊炎,瘙痒、出油症状也可能加重。
只要诱因持续存在,如马拉色菌繁殖过度、内分泌失衡,颗粒物抠掉还会再长。
这些情况需对症处理,需在皮肤科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药物,帮助头皮抑菌、抗炎、止痒。
想要头皮健康,做好4件事
日常生活中人们或多或少都会遇到头皮问题,除了对症治疗、温和护理,还要养成以下习惯:
注意洗头方法
1、洗头时,不要用指甲刮头皮,而要用「指腹」以画圈的方式按揉清洗。
2、洗头洗澡时水温过热,容易导致头皮和皮肤发干。洗头适宜的水温是40℃左右。
3、洗发水打出泡沫后再抹到头发上,护发素宜涂到离发根1~2厘米的地方。
4、冲洗时多冲几遍,如果洗发水残留在头发上,容易沾上灰尘,也容易堵塞毛囊。
找到自己的洗头频率
长时间不洗头会出油,但洗头太频繁一样如此。油脂被洗尽后,头皮会接收到“缺油”的信息,从而进一步分泌油脂。
油性发质、皮脂分泌旺盛者,建议每天或隔天洗一次,避免油脂堆积;
干性发质、头皮易干燥起屑者,2~3天洗一次更合适;
中性发质、油脂分泌适中者,隔天或隔两天洗一次即可。
选择合适的洗护产品
干性发质可选氨基酸系,如月桂酰谷氨酸钠洗发水,对头皮刺激小,保湿力强,去污力相对较弱。
油性发质可选硫酸盐类,如月桂醇聚醚硫酸钠/铵等成分。这类洗发水清洁能力强,但过度使用会导致头皮、头发损伤,建议与温和的洗发水替换用。
头皮屑过多可选含有吡硫鎓锌、酮康唑等成分的洗发产品。
避免吃油腻辛辣食物及熬夜
油腻辛辣的食物会刺激皮脂腺的分泌,再加上熬夜、长时间看手机电脑及高节奏的生活等,都会影响人体内分泌系统,加剧头皮出油和长头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