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神话变成笑话,压制中国空军20年的日本F-15(图)

前言:日本一直认为,如果中日在20年前爆发空战,那日本航空自卫队的胜算会相当大,因为日本拥有领先亚洲的F-15J 战斗机,虽然中国空中力量在规模上,一直领先日本,但F-15J 战斗机让日本一直充满自信,认为F-15J 战斗机足以以少胜多,在过去的40年,日本航空自卫队的F-15战斗机在对华方向表现得异常活跃,中国空军也真是一直对其无可奈何。



一:神话开始

冷战时期,日本首要作战对象是苏联,为了让日本在远东地区与苏联进行军事对抗,美国一直为日本提供战斗机,70年代,日本航空自卫队最好的战斗机是F-4EJ“鬼怪"战斗机,这是高空高速空战理论的第三代战斗机,机动能力较差,在1976年的别连科叛逃事件中根本无法发现在低空高速飞行的米格-25战斗机,美国研制成功F-15战斗机后,日本航空自卫队开始着手研究开始第三次F- X计划,1977年,日本航空自卫队完成采购评估,首先购买了首批14架F-15A战斗机,随后在1980年开始了“和平之鹰"计划,由日本三菱重工从麦道公司引进全套F- 15C/D战斗机技术图纸和生产线,这美国唯一的F- 15海外特许生产许可证,机体结构和设备都与美国生产的F- 15C/D战斗机相同,发动机和雷达由美国提供。



日本三菱重工小牧南工厂生产至1999年,一共生产了201架F- 15J/DJ战斗机,加上在美国本土生产的12架,共有213架,目前保有155架F-15J和45架F-15DJ (DJ是F-15J的双座型号),F- 15J/DJ战斗机基本依靠美国提供设计技术和工艺标准组装和制造,只有机载电子战设备是日方自主研发的。为了限制日本的空中进攻能力,F-15J战斗机只能用于执行空优作战,配备的武器是AIM-7F“麻雀”半主动制导中距空空导弹和AIM-9L格斗导弹,对地攻击能力进行了技术控制,没有为了增加挂载重量而加固机身,只能使用普通炸弹,发动机都是原装的美国F100-PW- 100涡扇发动机,日本后来也得到授权在石川岛播磨重工组装生产F100 -1HI-200扇发动机,最大加力推力达到106千牛,国产化率超过70%。



1980年,F-15J战斗机交付日本航空自卫队航空试飞团测试,1981年第1批F 15J战斗机交付位于九州新田原基地的第5航空团第202飞行队,之后从北到南陆续装备第2航空团下属的第201、203飞行队(驻千岁基地),第7航空团下属的第305飞行队(驻百里基地),第6航空团下属的第303、306飞行队(驻小松基地),第8航空团下属的第304飞行队(驻筑城基地)以及第83航空队下属的204飞行队(驻那霸基地),岐阜基地的航空试飞团,新田原基地的航空教育团和飞行教导队也使用F-15J/DJ战斗机,日本花费20年时间组建起除美国之外最庞大的F-15机群,成为日本主要空战力量,空中自卫队也因此自诩为“亚洲最优秀的空中力量"。



这种自信来自美国空军的F-15“鹰” 式重型制空战斗机在80-90年代的历次空中作战中共击落各种飞机96架,自己无一被击落,被称为“真正的空中之王”,日本的F-15J战斗机技术性能与美军早期型的F-15CD战斗机相当,日本凭借材料和工艺优势做得不逊色于原版,装备的ANVAPG-63(VI)雷达最大探测距离为296千米,对战斗机的探测距离是135千米,使用的AIM-7“麻雀”中距空空导弹射程达50千米,发动机推重比为7.8,加速极快,只需4秒钟即可由慢车达到106千牛推力,虽然最大可用升力系数只有1.50,但优秀的气动设计使得机动性能比美国冷战后大量出口的F-15S/K/I/SG战斗机更好,在当时毫无疑问是亚洲最强大的空战利器,对周边国家空军的“技术隔代优势”,这个优势一直持续到中国装备苏-27战斗机之后十年。



二:日本防空的支柱

日本航空自卫队的飞行队相当于美国空军的中队,下辖飞行班、总务班和维护小队,飞行员都是飞行班成员,机械师则是维护小队的成员,总务班则是负责补给和人事,共有飞行员约30人,地勤人员约50人,维护小队成员直接负责在停机坪保障飞机使用,但只是机场维护员团队的一小部分,大部分维护员属于航空团(相当于美国空军联队)的维护补给群,下辖负责添加燃料的补给队,负责管理和维护机载武器和电子设备的是装备队,F-15战斗机出勤计划非常周到,每天的作战训练会把两个飞行队的飞行时间错开,每周轮换一次,飞行班设置两个飞行小组交替出勤,作训时间分为三个时段分别叫作“First”(8时30分起飞)、“See-ond”(11时50分起飞)、“Third”(13时50分起飞),每周会安排两次夜间飞行训练叫作“Night”。

早出的飞行员早上6时30分全体集合,飞行员每次出勤都要参加由飞行班长主持的任务布置会,内容有飞行前简报和飞行后简报,训练内容和编队构成,通常9时20分开始,参加的是飞行队长、飞行班长、总务班长及10名飞行员,绘图板上写满各种数据、简图和符号,包括基地气象队发来的气象、战机状态的相关报告,当天的行动计划,基地和训练空情及备用机场的观测数据和预报,飞行员们认真记录在一张纸上,再带入飞机座舱夹在飞行服腿部的夹子上,9时40分会议进入简报阶段,如果训练是空对空射击,就要安排拖靶机飞行员,然后推演训练中的细节进行推演,开完任务布置会飞行员们进入个人装具室穿戴抗荷服、浮力装置、头盔、氧气面,完成着装后签名,再通过酒精测试后就坐上机场大巴到停机坪。



维护员已经提前一个多小时完成对F-15的基本检查和整备,还要清扫了停机坪,飞行员来到自己的座机前绕机一周完成检查后与该机专属的维护员交接飞机,然后进入驾驶舱启动发动机,检查飞机运转是否正常,之后开始滑行起飞参训,除日常飞行训练外,F-15战斗机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战备值班,冷战时F-15战斗机拦截的大多是经的对马海峡前往东海或越南金兰湾的苏联飞机,基本由筑城或新田原基地的飞行队负责,苏联解体后,日本的军事部署调整为针对中国,日本本土的大部分空军基地对于中国东南沿海鞭长莫及,距离中国最近的前沿基地是冲绳的那霸基地,那霸机场最多可容纳150架战机,目前驻有40多架F-15J/DJ战斗机,驻扎那霸基地的第204飞行队,每天都配置有专门的飞行员在战备值班室内值班。



值班战机有四架分两组,配备两枚近距空空导弹和一个副油箱,停放在最常用跑道的值班机库内,接到紧急起飞令后飞行员可在两分钟滑出机库,起飞不采用常规方式,而且使用加力燃烧急速拉升升空,一次紧急起飞只出动一组,前一组燃料耗尽返航时后一组即起飞,起飞后由防空管制所导航向拦截目标的方位,F-15战斗机的导航系统与防空管制所与数据链连通,显示屏上可清晰展现目标方位,随着目标靠近,F-15战斗机开启雷达,发现目标后终止数据链连接,开始自我接敌,与目标距离609.6米时飞行员用目视观察目标,确认国籍和是否装备武器,再通过伴随飞行和无线电喊话驱逐,钓鱼岛主权问题升温后那霸基地多次紧急出动F--15J战斗机升空拦截中国海监飞机,使得第204飞行队成为航空自卫队中飞行任务最多的飞行队。



三:衰落中的神话

不过这种日本引以为傲的主力战机近些年事故日趋频繁,服役时间最长的已经超过40年,最短的也有快30年,加之近年来中国空军每次在东海举行例行训练演习日方都要派出战斗机跟踪监视,导致飞机出勤任务过重,使用寿命大幅减少,因机体老化带来的结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2007年11月,美国空军一架1982年入役的F-15C战斗机在以速度643.6 - 724千米/小时、过载2.5 ~ 3.5G的正常盘旋姿态飞行时突然在空中解体,美军全部停飞所有的676架F-15战斗机,经检查发现180架纵梁存在裂缝,日本航空自卫队也停飞其F-15J/DJ战斗机,也存在同样问题,由于服役太早,日本航空自卫队的F- 15J/DJ战机机体寿命只达到F- 15A/B的8000小时水平,以30年机龄计算,最后生产的F - 15J战机也只能服役到2029年。



2007年以来,日本航空自卫队的F-15机群共发生113起零部件空中掉落事故,2009年,F-15J战斗机出现飞行时掉落引擎部件、尾翼翼尖掉落和主起落架发生故障三起严重事故,2011年7月5日,第204飞行队的1架F-15J战斗机从训练时坠入那霸基地西北180千米处的东海之中,飞行员失踪,事后调查认为还是机械疲劳所致,2017年10月5日,空自防空管制所发现- -架“不明国籍机”正从日本海方向接近“防空识别区",这是一架俄军苏- 24MR战术侦察机从俄远东滨海边疆区出海,向南抵近到佐渡、能登方向折返,由于日本人把“防空识别区”视作领空,有情况便要做出反应,于从北海道千岁基地紧急起飞的一架F-15战斗机在拦截,飞行一小时十分钟后返回基地,地勤军械师在撤离武器挂载时,发现一枚日本国产99式中距空空导弹的尾部弹翼不见了。



另外,F-15J/DJ战斗机航电系统由于设计年代久远,航电系统仪表还是以机械仪表,只有一个单色显示器,没有数字式电传操纵系统,采用的APG 63型火控雷达不具备多目标跟踪攻击能力,不能引导主动雷达制导中距空空导弹,已经相当落后,日本2002年起开始升级F-15J的航电系统,包括换装APG- -63(V)1火控雷达,综合电子战系统和加装红外搜索跟踪装置,,还换装了数字化任务计算机,增加了三倍的运算处理能力和四倍记忆存储,在美国恩准下还搭配上自己的Link16数据链和国产99式中距空空导弹,但升级进度很慢,到2007年时才改进了8架,这之后每年升级不到10架,慢的时候只有1 -2架:至今仍有大半的F-15J/DJ战斗机未进行升级,目前可发射99式中距空空导弹的F-15J战斗机只有40余架,其他160架只能发射“麻雀”半主动中距空空导弹。



日本防卫省《2017年12月中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本来计划2019- -2020年升级20架F-15J战斗机,预计在2022年正式开始升级,但美国要求日本追加经费,总价从390亿日元提高到2400亿日元,分摊到20架战机身上,单价达1.1亿美元/架,几乎达到F-35A战斗机的新机价格了,日方只好暂停了升级,2011年日本决定引进42架F- 35A战斗机,2019年美国又宣布会向日本出售105架F- 35战斗机,奇怪的是几个月后安倍政府决定升级现役的98架旧款F-15J/DJ式战机,主要原因一是F-35A的交付时间至少要排到2030年- -2035年,二来是F-35A本来是对地攻击战斗机,飞行速度不到1.6马赫,很难执行远程高速拦截等时间敏感性任务,而且过载只有7.5G,很难符合高烈度的近距空战的要求,而F-15战斗机最大飞行速度2.5马赫,最大过载超过9G。



不过就算全部F-15J/DJ战斗机换装了日本获美国特许制造的A N/APG- 63 (V) 1火控雷达,水平也只和中国歼11B战斗机的1474雷达相当,其“黄金搭档" 99式中距导弹服役以来不时会发生雷达罩头锥三角弹翼掉落,固体燃料药柱脱胶起缝,地勤人员对其低下的可靠性叫苦不迭,1986年美国想拉日本參与生产,A IM-120中距空空导弹,以摊薄成本,没想到日本心高气傲,居然嫌弃A1M-120的行波管放大器导引头不够档次,决定自主研发固态半导体导引头的99式中距导弹,但日本人没想到中距导弹的技术难度是如此之高,折腾到1999年调低战技要求才定型,这是世界上最重最长的中距空空导弹,射程只有区区80公里,勉强和中国“霹雳”12空空导弹抗衡,遇到“霹雳”15空空导弹就成了靶子了。



四:结语

“花无百日红”,日本人还在留恋F-15战机称雄亚洲的岁月,中国歼-10C、歼-16、歼- 20系列战机的快速进步让F-15战机处于不对称劣势,东亚空中力量的优胜格局已经转变,无论日本大量引进美国F- 35战斗机,还是自研下一代战机,都改变不了质量数量都处于劣势的结局了。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