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塞遭以色列F-15I突袭 多名高层殒美制钻地弹(组图)

前几天我们还提到,以色列出动10架F-15I战斗机,挂载2000磅重的GBU-31钻地弹,对也门胡塞武装控制的首都萨那进行空袭。没想到31日海内外多家媒体,都援引胡塞武装声明,称F-15I投掷的GBU-31,命中了胡塞武装的高层会议场所,造成包括行政部门总负责人艾哈迈德·拉哈维在内的多名官员身亡。一直以“情报保护缜密”著称的胡塞武装,似乎也不小心翻船了。



▲胡塞武装是第一次出现这种损失

按照以色列方面的说法,是在胡塞武装发射搭载分弹头的弹道导弹,并成功命中军事目标后,凭借手里掌握的难得机密情报,在极短时间内发起突袭,并获得了非比寻常的战果。这意味着继叙利亚、黎巴嫩真主党和伊朗,先后在以色列情报攻势里损失惨重后,号称“抵抗之弧最后堡垒”的胡塞武装,也被以色列情报部门突破。联想到去年9月,以色列也是出动战斗机投掷多枚钻地弹,造成包括领导人纳斯鲁拉在内的,黎巴嫩真主党指挥层全灭。胡塞武装要是不能斩断以色列伸到内部的手,未来损失将难以估量。



▲以色列F-15I这次表现很强

不过就这场空袭本身而言,胡塞武装还真称不上是“伤筋动骨”。胡塞组织诞生于海湾战争之后,创始人侯赛因・胡塞奋战10年后在战斗中阵亡。他的父亲巴德尔丁・胡塞曾短暂接过领导位置,但很快移交给马利克・胡塞(他是侯赛因・胡塞的亲弟弟)。这位生于1982年,当时只有24岁的天才领导人,只用九年时间,就控制了也门首都萨那,在也门西部和北部建立起实质性统治。又经过十年演变后,胡塞武装逐步建立起相对成熟的运作体系。



▲马利克・胡塞一手将胡塞组织发展到现在的规模

在这个体系中,胡塞家族掌握核心领导权,有多位成员分布在高层(外界非常熟悉的发言人叶海亚・胡塞,就是马利克的弟弟),但并不是一手遮天。以迈赫迪·马沙特为代表的其他部落武装首领,同样是胡塞武装的核心领导者。此外,胡塞武装也吸纳了不少前政府官员,和自身宗教架构结合,组成相对独立的行政部门。简单来说,基层部落武装主要负责征兵、物资保障和后勤供应,胡塞则凭借姻亲和宗教手段控制核心军事力量,再加上充当润滑剂的行政力量,属于有自己风格的“三权分立”。



▲叶海亚・胡塞是胡塞家族中出场频率最高的人物

如今行政部门虽然损失惨重,但并不影响胡塞武装的军事力量(就算名义上的国防部长、总参谋长真的在空袭中受伤甚至阵亡,也是如此),可见胡塞武装并非浪得虚名,以色列的渗透仍然有限。而其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优秀的军事指挥架构是最关键的原因。由马利克一手推动改组的这套体系,最核心的特点,就是注意调动基层和中层军人的积极性。在顶层指挥机构常年规避空袭,缺乏即时指挥能力的情况下,中层指挥官甚至具备在预定战略框架内,独立决定发射弹道导弹的能力,这在全球其他武装力量中是无法想象的。



▲优秀的指挥架构是胡塞的战斗力来源

就连传统中“胡塞武装由伊朗一手支持”的概念,在实际落地中也要大打折扣。胡塞武装连基层都重视主动性,作为一个整体,就更不可能被伊朗全面控制。事实上,双方关系更像是合作,伊朗的装备/技术支持,和胡塞的武装行动完全是独立的。所以外界才能看到,双方有时候动作不一致(尤其是针对沙特等海湾国家时);胡塞依靠大量铺设光电传感设备,先后击落20多架美制无人机,并一度威胁到F-35C,而伊朗面对以色列F-35I束手无策的画面。



▲之前空袭胡塞时,F-35C差点栽在胡塞手里

就目前而言,胡塞武装的地位,主要建立在对红海航道的威慑,本身并不具备对以色列发起大规模反击,回应28日空袭的能力。但在马利克的领导下,以色列想一劳永逸地解决这个威胁,也是非常困难的。在这种日复一日的消耗下,以色列和美国付出的整体代价其实并不低。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