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如刚性共轴双旋翼,据说是早在2018年就出现在了第十二届珠海航展上。倾转旋翼机更是从模型,到一些民用型号开始运用,技术运用层层递进。考虑到直-20型直升机装备部队的时限,我们的航空工业基本上是在直-20型直升机大规模装备部队后、就开始了新一代新原理直升机的预研工作,研发工作可谓紧密衔接。

而从此次同时出现的两款新原理直升机,一款倾转旋翼机,一款共轴刚性双旋翼加上推进旋翼的设计来看,我们可以发现,这事儿极其类似于美国陆军于2008年正式启动的“未来垂直起降飞行器”(FVL)的一个实机竞标。

这个FVL项目其内涵归根结底就是搞新原理的、性能远远超过美军现有的MH-60系列和AH-64系列的通用直升机和武装直升机。其中作为其子项目的陆军未来远程突击直升机(FLRAA)项目,有贝尔-德事隆公司的V-280型倾转旋翼机,还有西科斯基和波音公司联合推出的SB-1型共轴刚性双旋翼直升机。
中美倾转旋翼机型对比


中美共轴双旋翼机型对比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现在几乎同时出现的这两款验证机,几乎复刻了美国FLRAA项目实机竞标的路径。同时点出了倾转旋翼和共轴刚性双旋翼两条技术路线,接下来大概率是要实机Battle一下的,Battle胜利者转入工程研发。话说,咱们这也是活久见了,居然真的有幸看到直升机上的实机竞标。

V-280与UH-60“黑鹰”


其次是作战航程性能上,根据美军实机竞标的结果,MV-75的设计作战航程可以达到3000千米左右,如果携带机身内部的油桶,作战航程高达4000千米,即使是全装情况下,也可以做到900余千米的作战半径。同时,由于倾转旋翼构型,还可以很方便地进行空中加油,不至于像直升机一样受到下洗气流的影响空中加油非常难以实施。
空中加油中的MV-22“鱼鹰”


以典型的空战武器、水下战武器来看,F-22A战斗机以1.7倍音速超音速巡航时,仅凭速度就可以有效压制只能在跨音速区间活动的第四代战斗机,诸如海狼级也可以以两倍的静音航速优势,压制各种性能一般的攻击型核潜艇。
SB-1与UH-60“黑鹰”


那么新原理直升机在相比老式直升机具备两倍以上的速度优势时,能够给战术带来多大的优势可想而知,完全可能导致老式直升机追也追不上,跑也跑不掉。甚至在直升机的兵力运用上,新原理直升机可以部署在更大的纵深,避免部署在前沿野战机场可能遭遇敌火覆盖的危险。从这个意义上讲,新原理直升机必须要搞。


究其原因,是美军认为MV-75的速度要稍微快一些,接近一些小型运输机的经济航速。同时,对于倾转双旋翼非常困难的旋翼顶端整体偏转的设计,在改为发动机短舱倾转之后,可靠性有了比较大的提高。而比如MV-22频繁出现的飞控问题导致飞机坠毁的事故,在优化飞控之后,也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
而相比之下,共轴刚性双旋翼直升机利用其刚性旋翼的特点,有效改进了柔性双旋翼直升机在某些飞行状态下,上下旋翼打架的问题,同时还增加了尾部推进旋翼,也可以有效提升飞行速度。
但是美军认为,双旋翼直升机高度比较高,舰艇适装性相对较差,同时旋翼太高的话野战机场也难以维护,还需要借助专用工具,比如爬到旋翼顶部才能对旋翼进行拆卸。相比之下,MV-75的维护性更好,因此最终美军的结论,是倾转旋翼构型更适合作为野战机场运作的突击直升机。

但是共轴双旋翼直升机就没这个问题了,它在机身侧面是可以非常方便地安装航空武器弹舱的。因此,如果作为新一代的武装直升机,那么共轴双旋翼直升机相比倾转旋翼机还是有些优势的。
共轴双旋翼的卡-52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共轴刚性双旋翼在未来的武装直升机项目上,还是有比较大的技术优势的。总而言之不管怎么说,这两个技术路线的新原理直升机,算是各有自己的技术优势。

以美国的情况来说,可能只能选择其中一个项目,比如FLRAA项目,而以我们的情况,就说不定是我全都要了。


从技术验证机到原型机中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算是一切顺利的情况下,咱们大概会在2030年左右,将这个计划推进到美国2025年的技术状态。这个速度其实已经非常快了,然后2035年之前走到量产阶段,同时获得量产的除了通用直升机还会有一个武装直升机。

直-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