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大罢免”失败!所有罢免案全被否决(组图)

据凤凰卫视报道,7月26日,台湾的“大罢免”投票在下午4点结束。在屏幕左边可以清楚看到,24名国民党“立委”以及新竹市长高虹安,也就是“24+1选区”的最终计票结果,目前所有选区的“不同意罢免”票数,都超过“同意罢免”。包括王鸿薇、傅昆萁、徐巧芯、赖士葆、叶元之等等,多名国民党“立委”已经宣布罢免案不通过。新竹市长高虹安的“不同意罢免票”也是领先,目前已经超过十万票。高虹安刚刚也宣布,罢免没有通过。所以,到目前为止,开票已经完全结束,国民党24席“立委”全部保住,首波罢免案全部都没有通过。



台湾发生前所未见的“大罢免”浪潮,在野阵营先后有31名立法委员与一名地方首长被民众提起罢免案成立,付诸投票表决,其中24名立委与新竹市长的罢免案投票于7月26日举行。

国民党怎么说?

第一波“大罢免”最终以失败告终,新竹市长高虹安、立委郑正钤皆自行宣布罢免未通过,其余选区则据中选会统计结果全数为“否决”。同意票达原选举人总数25%以上者包含王鸿薇、李彦秀、徐巧芯、叶元之、罗廷玮、傅崐萁等人的选区,但仍少于不同意票,因此罢免未通过。

国民党主席朱立伦26日晚间发表谈话,要求民进党籍的赖清德总统应出面道歉。他形容罢免失败的结果是“台湾人民的大胜利”,称应终结“政治闹剧”与“政治恶斗”。台北市长蒋万安与5席立委则一同现身国民党台北总部,向选民鞠躬致谢。

2020年任高雄市长时遭罢免通过、现任立法院长的韩国瑜在脸书发文称,希望罢免落幕之后能恢复民意的制衡,“期盼这只能是民主历程的一次意外、而不能是常态,否则会是对台湾自由民主宪政秩序最沉重的攻击”。

台湾前总统马英九的基金会执行长萧旭岑则说,马英九对罢免结果感到欣慰,认为这代表台湾人民拒绝了“违反台湾利益的抗中路线”。


罷免案要通過的條件: 同意票多於不同意票 + 同意票數達選舉人總數四分之一(25%)以上

通过罢免案要符合哪些条件?
根据台湾《公职人员选举罢免法》规定,罢免成功需要同时符合两项条件:

有效同意票数多于不同意票数

同意票数达原选举区选举人(选民)总数四分之一(25%)以上
以国民党团总召傅崐萁所在的花莲选区为例,总投票人数为19.1万人,需获得4.7万票以上的同意票、且多于不同意票,罢免方能成功。

针对本轮投票,台湾中央选举委员会预定于8月1日,公告经审定之罢免投票结果。


中选会公布多起罢免案不通过

至下午6点30分左右,中选会开票网站已公布多起罢免案结果为“否决”,包含台北市5席立委徐巧芯、赖士葆、李彦秀、罗智强、王鸿薇,新北市的叶元之、廖先翔,桃园市的牛煦庭、鲁明哲、万美玲、邱若华、吕玉玲,云林县的丁学忠,还有花莲县的傅崐萁、台东县的黄建宾、基隆市的林沛祥等人。

稍早,花莲立委、国民党立院党团总召傅崐萁与妻子、花莲县长徐榛蔚共同前往当地国民党总部自行宣布罢免案不通过,并感谢国民党主席朱立伦;现场支持者则欢呼、放鞭炮庆祝。

台东立委黄建宾在脸书上发文表示,投票结果显示台东人“守住了家园”;罢团“挫宾行动”领衔人洪铨政亦承认罢免失败,接受投票结果。

王鸿薇稍早也发表谈话,称会“加倍努力”回报选民。该选区罢团“山除薇害”发言人阿美则表示,即使最后“大罢免”未能成功翻转国会,这场行动也已让台湾人民认知到“罢免权是公民权,不是不正当的事”。



支持罢免阵营怎么回应?

“大罢免”结果大势底定。据台湾中选会,25起罢免案中已有23起宣告“否决”;新竹市立委与市长的罢免案结果虽尚未正式出炉,但到晚间7时左右不同意票都接近六成。这意味著25起罢免案可能全数失败。

新北市叶元之选区的罢团发言人莫莉表示,台湾人做出了表态,罢团尊重民众的选择。她形容罢团身为公民团体,就像是“小虾米”,仍难以对抗有如“大鲸鱼”的国民党。

台北市王鸿薇选区的罢团发言人阿美亦强调,这场罢免“绝对是充满正当性与草根性的行动”,未来仍会继续监督立法院,并与社会沟通。

高调支持罢免、成立“反共护台志工联盟”的联电创办人曹兴诚在罢团的开票之夜上台发言,认为罢免结果之所以不如预期,主要原因在于中共政权对台湾的渗透统战“程度远大于想像”,再加上大部分的罢免选区本就以国民党选民为主,罢团志工最终未能胜过国民党的动员。

曾称“与公民同行”的民进党傍晚也召开记者会。民进党秘书长林右昌表示,无论选民投下同意或不同意,都“充分表达了意见,这是台湾作为一个民主国家的精神与荣耀”。

“各位的行动已经再次为台湾写下历史,这并非政党对决的选举,也不能被矮化、简化为政党之间的胜负,而是伟大公民力量的展现。”林右昌表示,民进党身为执政党,有责任反思“大罢免”结果显示的社会反应。

民进党立院党团干事长吴思瑶则说,对投票结果将坦然面对;这场罢免也告诉所有的立委,自身的表现都必须时时接受公民社会的监督。

前民进党立委郑运鹏在脸书发文称,“以罢免来看是失败的,但以社会运动来说是成功的……罢团朋友已经证明国家利益可以突破连署的信任障碍,以后随时可以展现制衡的民意力量”。他还表示,外界不需把“大罢免”的结果解释为“台湾选择亲中”,因为“以用罢免来打破大选的制衡选择,目前的台湾社会还是有一定的选择压力”。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