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公认的助眠食物,反而容易让你睡不好(组图)

提起助眠,很多人往往会建议睡前喝杯牛奶。

然而,一项新研究颠覆了这种说法,认为乳制品摄入可能与做噩梦有关。除此以外,还点名了几类干扰睡眠的食物。



《生命时报》邀请专家,告诉你睡前吃哪些食物容易干扰睡眠,并提醒你睡前做4件事能助眠。

受访专家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应用中心心理测评主管 肖震宇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脾胃病科副主任医师 车慧

睡前吃错食物,容易扰乱睡眠

近日,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团队发表在瑞士《心理学前沿》上的研究发现,乳制品摄入可能与做噩梦、睡眠质量下降存在关联,尤其是对乳糖不耐受的人群来说。



研究人员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了1082名参与者的饮食习惯、食物过敏情况、睡眠时长、睡眠质量以及梦境。结果发现:

约1/3的参与者经常做噩梦,其中乳糖不耐受者的噩梦严重程度明显更高;

女性报告食物不耐受的比例几乎是男性的2倍,且更容易记住梦境、出现睡眠问题,这可能与女性对身体感受更敏感有关。

还有约四成参与者认为,深夜进食或睡前食用特定食物会干扰睡眠,甜食、辛辣食物和乳制品被他们列为“罪魁祸首”。

研究人员表示,上述发现或许能解释为什么有些人在大吃大喝后难以入睡,甚至饱受噩梦困扰。

肖震宇表示,乳糖不耐受引发的肠胃不适,会在睡眠中持续刺激大脑,胀气、胃痛等身体感觉会一同被“编织”进梦境,使梦偏向焦虑、恐惧的氛围,自然就产生了噩梦。

摄入过甜的食物,会造成血糖波动和神经系统刺激,影响睡眠稳定性,让梦境更活跃、更负面;

过辣食物会升高体温、刺激胃肠道,同样会影响睡眠质量。

不过,这项研究采用问卷调研的方式,只能说明乳糖不耐受和睡眠质量之间存在相关性。要想确认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需要进一步进行生化实验研究。

中医:睡前饿点有两个好处

睡前到底要不要吃东西?我国传统医学提倡,睡前最好保持适度的饥饿感,除了防止睡眠浅,还有助保护脾胃。

中医强调“天人相应”,夜间脾胃需要进入“低耗能模式”进行自我修复。如果睡前2小时内进食,胃不得不持续工作,导致胃酸分泌过多,可能引发泛酸等症状。

夜间人体代谢减慢,未被完全消化的食物容易堆积,形成痰湿。这种黏腻的病理产物会阻碍脾胃运化,导致晨起口苦、舌苔厚腻、身体困重等症状,痰湿长期滞留体内还可能诱发肥胖、高血脂等问题。



《黄帝内经·素问》记载,“胃不和则卧不安”。睡前进食会让人体气血集中在脾胃,导致心神不宁、睡眠浅、多梦,甚至引发心慌、盗汗。

夜间属阴,脾胃阳气本应内守。若经常强迫脾胃夜间工作,就是不断透支“身体燃料”,会导致脾阳虚弱,出现怕冷、腹泻、免疫力下降等问题。

建议最晚睡前3小时结束进食(例如23点睡觉,20点前吃完晚餐);晚餐吃七分饱,以不饿为度。

睡前一小时做4件事,能助眠

上述研究还指出,饮食结构不健康的人容易做噩梦,睡眠与饮食可能存在双向影响——吃得差会睡不好,而睡眠不足可能让人更倾向于选择高糖、高油的“安慰性食物”。

肖震宇建议,想获得一夜好眠,不妨先从饮食“小调整”开始。

睡前2~3小时内,避免摄入奶酪、冰淇淋、牛奶、甜点、巧克力、含糖饮料、辣椒、大蒜等食物;

临睡前不喝咖啡、茶、可乐、能量饮料等含咖啡因的饮料以及含酒精饮品;

晚餐尽量清淡,避免临睡前再次进食。若常做噩梦、梦境中负面情绪多或睡眠程度较浅,除了寻找压力源,还可记录饮食日记,看看是否摄入了过多乳制品、辛辣食物等,尤其是晚餐期间。

对于乳糖不耐受者来说,日常尽量用酸奶、乳清蛋白粉等低乳糖制品代替牛奶,或选择豆浆等无乳糖饮品。



睡前一小时,做以下4件事也有利于睡一宿好觉:

关闭电子产品

卧室里最好少放或不放电器,尤其是电视、电脑等释放电磁波的电器,否则也会影响睡眠。

用热水泡脚


热水泡脚可加速脚部血液循环,使更多血液流向下肢的末梢血管,并使大脑血流量相对减少,使人产生困倦感。

此外,由于脚掌上无数神经末梢与大脑紧密相连,热水泡脚时对脚部末梢神经的温热刺激,可对大脑皮质产生抑制作用,使人感到脑部舒适、轻松,从而加快入眠,使睡眠加深。泡脚水的温度以40℃左右为宜。

听听轻柔的音乐


当耳朵接收到有规律的音乐节奏传送到脑部,脑电波频率会随之与该刺激产生互引作用。

这些身体与脑部的互引作用会使你的心灵放松平静,准备让愉悦的想法替代紧绷的思绪从而促进睡眠。推荐节奏柔和的古典音乐和轻音乐。

创造黑暗的入睡环境


研究显示,在完全黑暗的环境里入睡,能对褪黑激素的分泌产生影响,从而提升睡眠质量,改善情绪并增强活力。即便是较暗的夜灯也会干扰睡眠质量。

因此,睡前应关掉小夜灯、拉好窗帘,为自己营造一个回归自然的“黑暗睡眠”。▲
Advertisements